古亚明
摘 要: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倍受重视和关注的时代,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对生态文明建设显得极其重要,因为森林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与人类的生存、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不注重对其的保护,最终植被缺失的副作用终会反作用给人类,对此,重视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对保障植被健康,保护我国的林业,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就是对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的探析。
关键词:营林质量;关键技术;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注重对我国生态的保护,不仅可以顺应国家的大政方针,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对此,注重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保护林木健康的进行生长,使得可以改进目前我国林业资源匮乏的现象。
一、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
1.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的主要内容
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第一、育苗。要想做好育苗工作,首先,应选择合适的育苗地,土地应一般选在地势平整、通风透气、排水良好的地方;其次,在进行播种前,应先对选好的育苗地和种子进行杀菌、消毒等工作,以保障幼苗的茁壮生长。第二、造林。在造林的过程中,应根据林场实际的立地条件做好树种选择做到适地适树。第三、抚育管理,抚育管理工作是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工作的重点工作,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抚育管理同时要做好新造林地的补植补造、施肥及铲草抚育管理等工作,为幼苗的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第四、加强管护。防止人为破坏,牛马践踏;同时对幼林地进行外围防火线的铲除,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2.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的作用
(1)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有利于清理虫害,预防病虫害的繁衍与扩散。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有利于清理林木上的病虫害,使得林木能够更好地生长,例如林场中经常性寄居在林木上的小蠹虫、松毛虫等虫害,其对林木的破坏力极大,一旦其大面積的发生和扩展,可以说是无烟的火灾,对于林场的林木来说是毁灭性的破坏,而利用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可以对其进行预防、防治和清理。所以,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对于清理林木上的病虫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有利于预防林木上虫害的防治与扩散,在林木上聚集的大多数病虫害都是可以飞的,但是利用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比如营造混交林),可以让寄居在林木上的幼虫阻断与外界之间的联系,使其可以有效的预防林木病虫害的繁殖与扩散,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预防林木上虫害的防治与扩散时,应尽量避免种植同一树种,可采用营造混交林方式进行解决,因为不同种类的病虫害其对林木的寄主各不相同,林木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也不尽相同,如果单纯地选择一种树种,将降低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预防虫害的繁衍与扩散能力。通过营造混交林可预防病虫害集中和大面积发生。
(2)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有利于保持林场的水土,增强林木的抵抗力。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的实施将有利于保持林场的水土,使得林场的水土保持平衡,以防林场水土流失,实施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需要在林场中大量的种植林木,所以,林场中林木的增加,将有利于水土保持。同时,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有利于增强林木的抵抗力,使其能够健康的成长,林木的生长过程中离不开除草、施肥等相关管护工作,利用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将实现对林木的施肥与除草等工作进行精确的定位,增强林木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二、在提高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提高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个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当地的一些领导干部与人们群众对营造林质量的不重视,其对林地的开发与保护意识淡薄,缺乏对林地保护的相关制度规范,存在只把营造林看作是增加经济收益的一种方式,忽视营造林在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由于营造林在短期内并不会获得经济收益,所以,在营造林种植的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对于营造林管护的投入力度相对较小,疏忽对新造林地的管理,从而降低了新造林地的质量。第二,营造林工程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工作,林木在种植过程中将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与物力,但是由于当前相关的政府部门与当地群众对营造林建设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营造林在建设过程中缺少一定的资金支持力度,使得在提高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三、提高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和管理的对策
1.提高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的对策
(1)选择优良的树种品种。选择优良的树种品种是提高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的基础性工作,林木种植人员在前期选择树种方面,应切勿盲目为追求快速经济收益,听信市场上的一些树种种子夸大虚假广告,应根据土壤的土质、当地的气候、降水量来选择合适的树种品种。并对于购买的树种品种也要进行对其进行表面细菌的消除,如使用杀菌药剂或进行高温晾晒,以保障营造林中林木的质量。
(2)在进行造林时选择不同的树种。林木种植人员在运用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进行造林时,应选择栽种混交林,混交林林木栽种模式主要是运用了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的生物学原理,将林木进行混交种植,可以让不同树种的林木上寄生的病虫害进行相互之间的“食物链”式的消灭,其可以有效的减少与防治病虫害对林木健康的威胁。同时,不同树种的林木对病毒抵抗能力也不尽相同,将林木进行混交种植,可以增加林木对病毒的抵抗力,使其可以健康的进行生长与发育。
(3)在种植幼苗前期注重对土壤的处理。在种植幼苗前期注重对土壤的处理是实施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前提性步骤,首先,林木种植前种植人员应先将种植的土壤进行杀菌消毒,并土壤进行分析化验、对土壤的肥力及含水量进行检测,在林木种植前后保障土壤中合适的肥力与含水量,并适当追施土壤所缺微肥,使得林木的幼苗可以健康的生长。其次,对于连续几年种植过同一种树种品种的土地,林木种植人员应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对其更换其他树种品种的种植,来提高土壤的培肥能力,使得土壤不因种植同一树种而使土壤变得贫瘠,向良性方向发展。如林木种植人员可在此土壤上轮番种植不同的乔木、灌木等不同树种种类的林木。
(4)合理使用肥料。肥料是各种植被作物种植的“好搭档”,种植人员在运用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进行造林时应合理适度的使用肥料,把握用量,实施养分均衡的配方施肥,同时,林木种植人员在肥料的选择上应更加倾向于对有机肥的使用,减少肥料对土壤的污染,改良调理土壤,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从而保障林场中林木的健康。
2.提高营造林质量管理的对策
(1)提高营造林专业人员素质。要想提高营造林专业人员素质,可加强对营造林专业人员素质的技能培训,如相关部门可以开展技能培训班,定期为营造林专业人员講解业务知识,来帮助营造林专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使其提高对林木种植过程中一些疑难杂症的处理能力。
(2)进行林权改革。营造林质量不高的一项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前营造林实行的是集体林权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并不能很好的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基于此,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进行林权改革,将营造林的管护承包给农户,并对承包林地的农户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使分散进行对营造林的管理,进而加强对营造林的管理。进行林权改革不仅可以提高营造林的质量,而且还可以增加当地农民的就业机会,使其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是加快营造林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方面,首先,当地一些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营造林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为营造林建设的相关工作开通绿色通道,如放宽对营造林建设的贷款条件、对营造林项目成立专项资金等。其次,相关政府部门也可以采取对林权放权的形式向民间拉来对营造林建设的资金,使其拓宽营造林建设的资金渠道,以此来促进营造林建设的大力发展。
(4)健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在加强营造林质量管理方面,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其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当地的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详细的营造林管理制度,做到营造林建设有制度可依;第二,应明确对营造林管理的权责关系,做到违法必惩,使得保障营造林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和管理一直是制约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不断的改进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和管理才能促进我国林业的大力发展,同时,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还可以实现对林场中林木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使得可以很好的保护林场的生态环境,保障林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让我国的林业资源能够可持续的增长、发展。当然,只完善眼前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当问题再次出现时,应继续改进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中的不足,促使我国的林业可以向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莉梅.探讨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J].吉林农业,2017(5):17-18.
[2] 孙柯琪.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J].农业科学,2017(18):23-25.
[3] 杨海梅.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J].林业与科技,2017(12):35-36.
[4] 钟莉梅,杨富,王雄.论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17(4):18-19.
[5] 王新君.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J].农业科学,2016(8):33-35.
[6] 任生兰,刘彦民,边芳.浅析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J].农业与科技,2016(2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