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涛
摘 要:本文详细地描述了集约化猪场中各种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流行感染情况及其给猪造成的危害与经济损失;简单介绍了猪常见寄生虫的检测与诊断方法;对各类常用驱虫药的作用特点、驱虫谱与猪常见寄生虫的对应情况、用药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分析比较;阐述了目前集约化猪场各种驱虫方案的使用情况,并从驱虫效果、操作执行的方便性、药费成本、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估。
关键词:集约化;猪场;寄生虫;防控;措施
一、猪场中流行的主要寄生虫病
1.猪疥螨病
猪疥螨也称为疥癣、疥疮、癞病,寄生于猪体表真皮层,引起猪只慢性或过敏性皮肤病,是集约化养猪业中最为常见的外寄生虫病,感染率达到70%-90%。剧痒、湿疹性皮炎、皮肤结痂、脱毛、患部逐渐向周围扩展和具有高度传染性为本病特征。有数据统计表明,由于疥螨导致的经济损失,母猪每年每头损失800元;肉猪日增重降低9.2%-12.5%;肉猪屠宰时体重减少5.79kg/头, 肉猪饲养天数平均增加8.6天。
疥螨发育包括卵、幼虫、若虫、成虫4个阶段。雌螨十分活跃.以其咀嚼式口器,在宿主表皮挖隧道,并在隧道内产卵,可以持续4-5周,虫卵孵化出的幼虫爬到皮肤表面,发育为成虫,雌、雄成螨交配后,雄螨死亡,而雌螨钻人隧道,重复上述发育过程。疥螨的整个发育过程平均为15天时间。
2.猪蛔虫病
蛔虫的侵袭性虫卵被猪吞食数小时后,二龄幼虫就会孵出约2h左右穿过肠壁随血液(主要是门静脉)到达肝脏。在感染后第3d,幼虫就到达肝脏,并进行第二次蜕皮,变为第三期幼虫。同时,肝脏发生变态反应以抵抗外来物。
3.猪毛首线虫病(鞭虫病)
猪毛首线虫也称为鞭虫,主要寄生于猪的盲肠,虫体前细后粗,所以称为毛首线虫,整个外形又像鞭子,故又称为鞭虫。调查表明,猪场阳性率为50%-65%。感染该病的猪,每头经济损失在15-30元左右。
猪毛首线虫为土源性寄生虫,生活史简单,猪食入感染性虫卵后,第一期幼虫孵出钻入肠绒毛间发育,1周以后,移行到盲肠,大约1个月时间发育为成虫,雌虫在盲肠产卵,每天可随粪便排出几千个虫卵,在30-34℃的条件下,可在20天内发育成感染性虫卵。虫卵的形状很特殊,如腰鼓,两端有卵塞,卵壳厚,抵御外界的环境能力强,可以在土壤中存活5年。
该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会出现贫血、消瘦、腹泻,排出水样血色便。剖解可见盲肠和结肠黏膜有出血坏死,水肿和溃疡等。有研究表明,人的鞭虫和猪的鞭虫为同一种,所以,防治该病有一定公共卫生方面的重要性
4.弓行虫病
弓形虫病是由刚第弓形虫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宿主范围广泛,有200多种动物可以感染,其中以猪的感染率最高。猪场如果发生此病,死亡率可以高达60%。临床表现主要是体温升高,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胎等,病重猪在1周左右死亡。
弓形虫的发育过程需要2个宿主,在终末宿主(猫科动物)体内类似球虫的发育,在中间宿主(猪,人等)体内进行肠外期的发育。猫吞食弓形虫的包囊、卵囊或滋养体后,子孢子或速殖子和慢殖子进入肠上皮细胞,进行球虫型的发育和繁殖。中间宿主(包括人和多种动物)因食入被孢子化卵囊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感染,在其腸腔内子孢子逸出,随着淋巴或血液循环侵入到全身各组织,并在有核细胞内进行二分裂增值,形成假囊(速殖子)或包囊(缓殖子)。包囊多见于脑和骨骼肌中。
5.猪球虫病
猪场中常见球虫有艾美尔属和等孢属两种,其中以猪等孢球虫的致病力最强。等孢球虫内有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4个子孢子。猪球虫病的感染率在25%-50%左右。猪食入孢子化卵囊后,在猪的肠道(主要在空肠和回肠)经过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两个发育阶段,从感染到排出新一代的卵囊,需要4-6天时间,排卵持续时间为3-13天。刚排出的卵囊没有感染力,在适宜的环境下(25-30℃),1周左右发育为感染性的孢子化卵囊。仔猪感染导致水样腹泻,脱水,在其它病菌的共同作用下往往导致死亡。
二、集约化猪场中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有计划地驱虫
根据当地的气温、寄生虫种类及生物特性,对不同饲养条件、不同品种和生产周期的所有猪,针对几种对猪危害严重的寄生虫,采用广谱、高效、廉价、安全的驱虫药物进行定期整体性驱虫。如猪疥螨的发育过程为8-22天,治疗疥螨病时首次用药后隔7-8天再次用药治疗;猪的寄生虫中大多数线虫虫卵发育为成虫约需要60天左右,驱除线虫的程序可制定为:仔猪20—30日龄进行第一次驱虫,60-70日龄进行第二次驱虫,100—110日龄进行第三次驱虫。生长肥育猪经过三次驱虫即可出栏。种公猪每年驱虫2-3次。因驱虫药效并非立即起作用,所以治疗后一周内,应避免治疗猪和已治疗猪接触,在驱虫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诊断。寄生虫病的正确诊断是有效地防治寄生虫病的前提。诊断的方法有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实验室诊断、寄生虫病学剖检、免疫学诊断和药物诊断等。其中实验室诊断可为建立诊断提供最为重要的依据。如抽查猪的粪便,以饱和盐水漂浮法、水洗沉淀法或涂片法在显微镜下检查寄生虫从粪便中排除的病规模化养猪场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原体(虫体、虫卵、卵囊、幼虫、包囊等)。而寄生虫病学剖检是诊断寄生虫病可靠而常用的方法:在猪群中挑选一些消瘦、生长发育迟缓的猪以蠕虫学剖检方法进行剖检,既检查各器官的病理变化又检查各器官的寄生虫,并确定寄生虫的种类和数量以便最后综合判断。
(2)驱虫时间的选择。根据寄生在猪的寄生虫种类、寄生虫在猪体内的寄生部位及驱虫药物对寄生虫的作用性质来确定最佳的驱虫时间。一般来说,寄生于消化道内的寄生虫在投服驱虫药后4—8h开始排出虫体,24h后达到高峰,因此在傍晚给猪投服驱虫药较为适宜,易于清除排出的虫体,避免猪舔食和污染场地。对体外寄生虫的驱杀应选择晴天、温度较高时,一般应在白天进行。
(3)驱虫方式。可分为治疗性驱虫和预防性驱虫。治疗性驱虫在生产上用得最多,是对患猪采取的紧急措施。通过驱虫使患猪恢复健康,减少经济损失,它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只要发现病畜立即进行;预防性驱虫是为防止猪发生寄生虫病而进行的有计划的措施。根据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发育程度,预防性驱虫还可分为成虫期驱虫和成虫期前驱虫。在预防寄生虫病上,成虫期前驱虫更重要。一方面,成虫期前驱虫将虫体消灭于成熟产卵之前,这就防止了虫卵或幼虫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成虫期前驱虫可阻断宿主病程的发展,有利于保护家畜健康。
2.及时杀灭环境中的寄生虫
(1)做好粪便处理。驱虫后一周内排出的粪便单独清除堆积,彻底发酵或作为制作沼气的原料,杀灭虫卵,使之无害化,以减少再感染和对环境的污染。因为堆积发酵或制作沼气时所产生的生物热可达60℃-70℃,足以杀灭粪便中的寄生虫病原体。
(2)搞好环境卫生。这是预防和减少感染寄生虫的重要措施。集约化猪场由于饲养密度大,饲养间隔短,感染寄生虫的机会很大,因而更应注意环境卫生,加强整个猪场的卫生管理,制定严格的卫生制度,以减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