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华大地,践履传统文化

2018-06-25 06:16黄昳婧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教师
未来教育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研学考古中华

黄昳婧/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教师

长久以来,中国传统文化所处的困境使得国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直接接触过少,尤其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青少年群体,更加难以深入系统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因此,如何与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有机融合,如何搭建传统文化教育结构、设置相关课程成为了学校教育密切关注并积极探索的方向。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多年来,北大更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积极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北京大学的附属小学,北大附小与北大血脉相连,对北大文化更是耳濡目染,一脉相承。附小在这样的历史积淀和传统传承下,以内涵丰富的“北大少年行”为名,构建生命发展课程体系下的综合实践课程之研学旅行课程,试图引领新一代北大少年碰触多彩的中华传统、溯源悠久的华夏文明。附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脚步从未停歇,从课堂内延伸至课堂外,并打破地域限制,行走中华大地、践履华夏文明。

自古以来,游学便是一种较为盛行的学习方式,其本身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与追溯。除此之外,正如北大中文系教授韩毓海在接受《北大青年研究》的采访时指出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核和内在生命力也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日用不觉中。因此,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最好的方式是能够将其内化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外化于自己的生活行为方式,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落到实处。

“北大少年行”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诠释了北大附小对于如何更好地继承北大教育传统、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践履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与生命力的理解。那就是“行”,行走华夏、行走生命、行走生活,不仅仅是走出去,更是一种对于生命与生活的体验。

北大附小研学旅行课程对“行走”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丰富和拓展。一方面,在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中始终遵循参观与体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比如,在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后,同学们在专业老师指导下亲自修复兵马俑;在汉阳陵博物院的游览结束后,专家现场讲解演示考古发掘过程、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同学们便在考古坑中模拟实践了考古发掘;在欣赏完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传世名作后,尝试真迹拓片;在徽州,同学们背着箩筐上山采茶后,好好坐下来品一品茶、听一听茶道;在山东,参观走访的是圣人故里,践履的是礼乐文化,同学们穿上儒服穿越回古代,在“亚圣殿”前严格按照古代拜师礼的程序行拜师礼……

对于周五晚上十一点多才抵达北京的研学团,接下来的两天本该睡到自然醒、好好休息调整。然而,周六的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里竟然又出现了我们研学团小团员的熟悉身影。在这个以“寻真”为主题的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的展品前,一位刚从陕西汉阳陵模拟考古归来的北大少年正在驻足观看。平时不戴眼镜的她正一手端着眼镜,拼命睁大眼睛,一手在玻璃橱窗前比划着什么,恨不得此时能穿过橱窗一睹文物真容,将刚学的考古知识运用起来。她的妈妈高兴地分享道:“西安研学归来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考古知识和实践后,看文物更有感觉了!”

其次,“北大少年行”研学旅行课程还在“行走”的过程中结合中文、历史、考古、书法、宗教、建筑、数学、经济、艺术等多个学科设计了跨学科主题研究课程,以引导学生在行走中思考、在实践中归纳、在体验中内化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了给予孩子更加专业的学科引领,在实地考察之前,教师团队特别邀请了北大考古系研究生与学生一起进行了一次开题报告会。整个陕西团研学过程中,学生们尝试了从历史学视角梳理周秦汉唐的历史文化脉络,借助书法碑刻寻觅盛唐气象,利用考古学方法一窥兵马俑背后的古代葬俗文化和历史流变,在古建筑中揭秘唐代佛教文化的兴盛缘由,通过皮影戏的欣赏和制作寻觅民间那些优秀的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山西团建筑课题组的小团员们则不仅仅是欣赏、了解、研究建筑,更是用自己的方式将其学习成果予以输出及呈现。“很早就听闻了彷如世外桃源,号称晋商‘四大院’的王家大院,今天,有幸可以一睹大院的真面目。接下来就跟我一起走进去看一看吧!”瞧,尽管是第一次面对摄像镜头,小同学却侃侃而谈,毫不紧张。当问及他们为何能够如此自如地完成录制,有个小小“导游”骄傲地回答道:“我生怕今天紧张说不出来,前一天晚上我又把自己整理的相关材料反反复复说了好几遍呢!”同学们不仅从新闻传播的学科视角,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建筑知识和同学们分享,还有的通过模型的制作来还原所认识的山西建筑。再看安徽团,青山绿水前围着一排排小画家们正在专注作画,原来他们对于建筑的研究更是别出心裁地以写生绘画的方式呈现。

另外,对于传统文化的履践不仅仅拘泥于传统形式,还可以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600年的城墙如今让你随便触摸,西安的小吃足够让你变成吃货,在你的脚下曾经埋着王孙显赫,和平门下马陵是最低调的一个”,别以为你身处某场音乐节上或在电视机前看晚会,这响彻云霄的歌声正是从那两辆刚刚驰出西安城墙的大巴上传来的。北大少年们一路走一路唱,这首流传于西安民间的《西安人的歌》被意气风发的北大少年们带向了西安的各个角落。五岳之首的泰山上曾经留下了古代文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慷慨激昂,如今却响彻着当今学子“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豪情壮志,这是历史的延伸,更是华夏民族精神的传承。在徽州南屏村,同学们更是通过定向活动,以足迹丈量古建旧巷,用速度印刻徽州印象。

北大附小“北大少年行”研学旅行课程带领学生行走中华大地,践履传统文化,用行走的方式践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在浸润式体验中传递古风、古遗、古道与古韵的传统文化与民风民俗,从而探寻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如何逐渐成为小学生的一种日用不觉、如何内化外显于我们中国人独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上,并由零星的思考和做法落实为对传统文化系统课程的设置、对教育结构的搭建和对教育范式的建立的尝试。

安徽写生

徽州采茶

在亚圣殿前行拜师礼

尝试真迹拓片

走进徽州古建村落

猜你喜欢
研学考古中华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三星堆考古解谜
“考古”测一测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