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新山
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并且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1]。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DR患者迅速增加, 占糖尿病患者的24.7%~37.5%[2]。DR是引起失明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DR引起的失明是可预防的,因此明确DR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十分必要。本文对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DR患者、NDR患者共140例, 其中NDR患者60例设为NDR组, 80例DR患者分为非增殖期DR组(SDR组, 40例)和增殖期DR组(PDR组, 40例)。NDR组男29例 (48.33%)。SDR组男 19例 (47.50%)。PDR组男 22例(55.00%)。排除严重的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功能异常等病。
1.2 方法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三组患者的年龄、BMI、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压、血脂等指标进行分析。探讨DR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三组患者年龄、BMI、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说明年龄、BMI、病理不是DR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2.2 三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比较SDR组、PDR组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及尿微量白蛋白与ND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R组、PDR组舒张压与ND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R组收缩压(146.95±20.38)mm Hg、糖化血红蛋白(7.94±1.15)%及尿微量白蛋白(283.54±51.29)mg/L与PDR组的(157.14±20.69)mm Hg、(9.38±1.27)%、(391.42±77.03)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说明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是DR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2.3 三组血脂指标比较 SDR组、PDR组TC、TG和LDL-C与ND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R组LDL-C与PD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说明LDL-C是DR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
注:三组比较, P>0.05
NDR 组 60 63.63±6.72 26.31±3.52 9.42±2.84 SDR组 40 65.28±7.05 25.96±3.38 9.73±2.68 PDR组 40 64.79±7.31 26.03±3.47 10.64±2.99
表2 三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比较( ±s)
表2 三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比较( ±s)
注:与NDR比较, aP<0.05;与PDR组比较, bP<0.05
NDR 组 60 139.42±18.74 85.69±10.36 6.02±0.82 116.34±20.76 SDR 组 40 146.95±20.38ab 86.30±9.51 7.94±1.15ab 283.54±51.29ab PDR 组 40 157.14±20.69a 85.78±10.47 9.38±1.27a 391.42±77.03a
表3 三组血脂指标比较( ±s, mmol/L)
表3 三组血脂指标比较( ±s, mmol/L)
注:与NDR比较, aP<0.05;与PDR组比较, bP<0.05
NDR 组 60 3.42±0.50 1.99±0.76 1.81±0.64 2.69±0.46 SDR 组 40 4.50±0.63a 3.27±0.69a 1.66±0.78 3.42±0.53ab PDR 组 40 4.68±0.69a 3.14±0.74a 1.61±0.61 4.35±0.59a
DR是以微小动脉瘤、点状出血、硬性渗出、出血斑点、心血管生成以及黄斑水肿, 甚至视网膜脱落为主要眼底表现的疾病, 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根据眼底病变情况分为SDR和PDR。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SDR组、PDR组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及尿微量白蛋白与ND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R组、PDR组舒张压与ND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R组收缩压(146.95±20.38)mm Hg、糖化血红蛋白(7.94±1.15)%及尿微量白蛋白(283.54±51.29)mg/L与 PDR组 (157.14±20.69)mm Hg、(9.38±1.27)%、(391.42±77.03)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R组、PDR组TC、TG和LDL-C与ND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R组LDL-C与PD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DR的发生与收缩压、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关联, 而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LDL-C及尿微量白蛋白更是导致DR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了患者3个月左右的血糖水平, 目前已成为预测DR发生发展的较为公认的指标[4]。在2016年修订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5], 更是将糖尿病患者作为高危因素, 提出了将LDL-C控制在1.8 mmol/L以下的要求。LDL-C浓度增高, 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从而加重视网膜的渗出和水肿[6,7]。众所周知, 高血压是粥样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长期高血压状态一样加重视网膜的渗出和水肿[8]。尿微量白蛋白升高是肾损伤的标志, 从侧面反映出肾脏血管的损伤[9]。针对已发现的危险因素, 高危人群要长期管控好血糖、血脂、血压, 减少肾脏损害[10]。管控好“三高”, 不仅有利于减少DR的发生, 还有利于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1]林海波, 卓晓, 何爱群.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5, 31(1):70.
[2]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中华眼科杂志, 2014, 50(11):851-865.
[3]吴立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7, 34(5):554-555.
[4]付广真, 米玛央宗, 张曼.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特征.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2):1932-1935.
[5]诸骏仁, 高润霖, 赵水平, 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国循环杂志, 2016, 16(10):15-35.
[6]任志东.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及与血脂的相关性探讨.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23):3056-3057.
[7]Ceriello A, Esposito K, Piconi L, et al.Oscillating glucose is more deleterious to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than mean glucose in normal an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Diabetes, 2008,57(5):1349-1354.
[8]周迪军, 孙文利, 双振宇, 等.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多重危险因素探讨.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13):55-58.
[9]杨华, 马琳, 阚艳敏, 等.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华西医学, 2014, 1(1):64-66.
[10]尤巧英, 俞利红.影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4, 22(4):4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