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永
(滦南县农牧局 河北 滦南 063500)
当前农业技术和设备革新日新月异,农业技术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加快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使之更加有动力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非常关键。通过研究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更为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本文的重点。
1.1 概念。农业技术人才一般指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人员。
1.2 培养基础。我国人才培养基本都是高等院校开展的,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的教育形式。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其是一种“非正规”的培训方式,其将工作实践和学习活动有机结合。在实际培养过程中,职业教育和“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在效果上是明显优于学校本位教育的。在职业培训过程中,应该有效提升产学合作的效力。
2.1 技术人才总量短缺,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需要。随着农业整体的快速发展,对技师和高级技师的需求较大。而当前人才总量较少,遇到一些问题或突发事件得不到有效解决,降低了工作效率,不能很好地满足生产实际需要。
2.2 操作人员比重和专业工种比例失衡。技师和高级技师所占比例较低,占多数的低技能操作人员并不能给农业日常生产和未来发展带来更有效的动力,这与当前农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矛盾日益增大。
2.3 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虽然部分农业技术人才的学历较高,且具备较强的工作素质,工作业绩较好,对于农业生产技术操作熟练,但其在岗位调整过程中被调离原岗位,从事管理工作。另外,部分农业技术人才因年龄较大,体力无法满足工作需要,致使不能从事一些技术工作,这使得一些重要的工作岗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技术断层问题,造成人才流失。
3.1 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当下,相关机构在激励分配制度方面,农业技术人才的待遇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2 培训投入不高。培训师资建设力度不大,日常培训缺少灵活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3.3 工学矛盾日渐突出。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更注重及时完成农业生产任务,而培训投入收益往往是在更长时间后才可能看到效果,比较滞后。虽然也认识到了培训投入的关键意义,但往往顾此失彼,无暇顾及,造成了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3.4 选拔工作不科学。选拔方法并不能够非常有效地满足实际需求,对于农业技术人才的考评并不系统。技术等级和待遇没有有效挂钩,在晋升的过程中仍然是采取传统的根据工资年限作为依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4.1 不断健全人才评聘机制。首先,要不断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要适时调整职业鉴定的年限资格限制。对于那些在农业生产工作中取得突破性成果的人才应该消除工作年限的限制,要采取多项激励措施,来鼓励他们参加高级别的鉴定考试。其次,要不断完善考评指标。设置并完善系统科学的、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对知识储备、技能水平以及素质等要素进行系统的评价,实现理论考核与操作技能需要的有效融合。同时,要加强技能水平的考核,差异化设置考核内容。最后,要合理采取评聘分开原则,对于那些技师、高级技师,在对工作业绩、知识、技能进行严格考核过后才允许上岗,进一步提升考核力度。
4.2 不断完善薪酬和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实现技能等级和岗位工资的合理挂钩,也让各个级别的人才分别与岗位等级工资挂钩,提高技能因素的所占比例。另外,要真正发挥首席技师制度的功能,以此来有效激励技能人员。对于那些工作能力强,知识储备高,政治素质良好,业绩突出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其首席技师的称号,在一定范围实施充分授权,增加其责任和权利,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1]翟德友.对电力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管理 [J].管理学家,2013(7):513.
[2]代良.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J].文学教育(中),2013(9): 54 ~ 55.
[3]贾可,潘荣光,王志丹,等.辽宁省“十三五”农业人才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 38(02): 191~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