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磊
军队后勤保障能力是依赖于后勤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力和精神力的凝聚和科学组合而实现的,而合理的组织形式正是这种凝聚和组合的必要条件,也是后勤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组织基础。为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实现江主席提出的“保障有力”目标,确保我军打赢一场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笔者试图结合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合同战斗的发展及对后勤的影响,对我军陆军战术后勤体制的改革提出初步的设想。
一、现代战斗方式的改变
战争发展的历史表明,每当作战方式发生变革时,必然会对后勤保库提出新的要求,迫使后勤去寻找新的保律方式,从而引起后勤體制的改革,以适应作战方式的发展。现代故斗,由于精确制导武器、电子战武器、攻击直升机、系统等高技术武器装备广泛使用于战场,促使战术理论发生了质的飞跃,“空地海天一体化”,“全纵深打击”等非线性作战理论取代了传统的“线式接触”、“平面撞击、逐次打击”的理论。未来战争将向战斗部署“大分散”,作战力量“高聚合”大力突击将成为基本战法机动战斗将得到广泛运用直升机和电子战将成为决定战斗胜负的重要因素等方向变革。我军提出的“全纵深战斗”、“不规则战斗”等合同战术思想,使合同战斗呈现出在时间上明显突出了同时性和快速性在空间上更加强调了纵深性和立体性在力量编成上充分表现了合成性和超常性在战术行动上着重体现出整体性和机动性。从而使未来战斗向高强度、高烈度、高消耗、高伤亡、高损失、高需求的趋势发展。这种多变的、动态的、不规则的、复杂的战场环境,要求战术后勤保障必须从传统的单一、平面、逐次保障中解脱出来,向综合、立体、全纵深方向发展,遂行多兵种、全纵深、全方位快速有效的后勤保障必须强调后勤分散部署,尽量靠前来提高后勤保障的及时性和机动性以及生存能力为了实现这种战斗行动与后勤保障行动“一体化”的整体效能,必须首先从改革战术后勤体制入手,才能使后勤保障方式的改革不断地深化。
二、武器技术装备的发展
武器技术装备的发展是军队组织体制诸因素中最有活力、最具有革命性的因素。它的更新、进步和编配,·也总是给后勤部门提出新的保障任务,当后勤无力完成这些任务时,就必然从客观上要求建立新的机构、调整或撤销不适应的机构。一是从军事技术装备的发展水平来看,我军陆军战术机械摩托化部队的体制,显然要比徒步步兵部队的体制复杂得多。其根源就在于武器装备的发展,使战术力量投入交战增多,组合多元化,进而导致战术后勤保障对象增多。后勤保障对象之间的关系复杂,使得战术后勤必须调整、完善内部组织机构,并与之相适应。二是从后勤技术装备的发展水平来看,我军陆军战术后勤技术装备基本上是同军事装备同步发展的,每当先进的后勤技术装备编配到部队时,后勤都必须设置或调整机构,增加技术人员和设施,从而引起战术后勤体制发展一系列变化。三是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来看,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我军战术兵团、部队的武器装备、后勤的技术装备还会不断的发展、更新,诸兵种的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伴随着这种变化,战术后勤体制也将不断地发生重大改革。
三、我军现行战术后勤保障体制的滞后
现代结构学原理表明,科学有序的排列和组合往往能够产生远比个体之和大得多的能量,而系统内部结构的紊乱,则将导致力量“内耗”,甚至相互抵消。从我军现行的战术后勤体制看一是由于职能划分单一、分工过细,机构设置高度专业化,导致了保障机构设置过多,机构缺乏综合保障能力信息收集、传递、反馈慢,使机关各部门之间、机关各部门与各保障分队之间的沟通困难,后勤协调与控制越来越困难此外,还由于多头计划、多头管理、多头保障,各管一摊,降低了综合保障能力。二是指挥机构设置不合理、不健全,后勤指挥效率不高。从陆军后勤看,虽然机构设置的数量很多,但作为一个完整的后勤指挥系统,其机构并不健全。现行战术后勤指挥领导机关的设置是按历史形成的传统习惯编成的,在纵向系统上不连贯,不统一,难以构成统一的整体。三是分队后勤力量薄弱,营一级没有后勤指挥机构和指挥人员,使战术后勤指挥只能到团一级,而对营、连指挥中断,极不适应现代战斗我军以营为单位的基本战斗群编成模式。实践证明,我军现行的战术后勤保障体制,已经愈来愈不适应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
综上所述,战术后勤体制不是僵死的,静止不变的,它总是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不断地发生变革。当战术后勤组织结构适应这些条件时,它就能发挥最佳的后勤保障效能。反之,它就可能阻碍战术兵团、部队的发展。所以,对军队现行的陆军战术后勤体制进行调整改革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战术兵团建立后勤保障团和兵种营建立后勤综合保障连,不但不增加后勤人员、装备,而且能使我军战术后勤由传统固定式静态组织形式,向新型组合式动态组织形式发展,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战斗后勤“靠前、分散、简便、快速、机动、高效”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为夺取战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