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2018-06-24 08:40王莎莎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6期

王莎莎

【摘 要】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衍生出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古代文学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高峰迭起,璀璨瑰丽。经典古诗文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古代的历史画卷和精神面貌,成为中国文化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在记忆里最好的小学阶段科学地开展好古典诗文的阅读教学工作,是关系到个人综合素质和民族素质的一大举措。

【关键词】语文古诗教学;教学的定位;教学的方法

一、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意义以及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而古诗文就占了75篇,足见其重要性。小学古诗教学的对象是儿童,他们年纪小,学识浅,和成人的思想感情有距离,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生产和交通工具等,都和现代不太一样。古代诗人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更不同于今天的小学生。

二、从《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按不同的年龄学段对古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对比一下,发现两个学段都强调诵读诗文。不同的是第二学段强调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并且对理解诗文内容有了要求。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很明显的看出第三学段在前两个学段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诗意,领悟诗情,感悟作品。此学段对文本意义的领悟也有了要求。

三、小学古诗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我们说小学阶段古诗文学习要以记诵积累,整体感知为主。那么,实现此教学目标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采用什么方法呢?

(一)以阅读、记诵为主

诵读是学习古诗的一把金钥匙,是千百年来人们学习古诗文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好经验。古诗文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是体味不到的,诗读百遍,其意自明,其情自见。朗读在学习古诗文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朗读的方法有很多,往往教学中只重視熟读,把握好语气就可以了,其实读可以细致的划分。

读可以让学生把握古诗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要突出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作品文字言简意赅,完全得益于他很好的实践了自己规定的原则和方法。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而不忘。”学习古诗的这种方法是科学的,有利于理解诗意,利于明白事理。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二)学生自主学习,淡化教师讲解

1~6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没有古文,主要是短小而浅显的古诗,这些古诗又均匀的分布在各册教材中,每册大概10篇左右。教师要想更好的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就必须把课堂,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诵读,有时间读。《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长期以来,古诗文教学基本上是一堂课全由教师来讲解。虽然在讲的过程中也有读,也有背,有事一堂课下来学生也会读,也能背了。但这种读与背是在教师的挤压下完成的,学生对作品意义的理解也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学生缺乏对故事的自主感悟。教学时往往呈现出一种教师在台上演讲似的慷慨激昂,而学生在底下看表演似的昏昏欲睡的场面。所以的古诗文教学必须淡化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

淡化教师讲解,首先,应当淡化对字词句法的讲解,对字词句的认知可以放在学生的预习阶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诵读情况了解他们对字词的掌握程度,对诗句的学习应避免采用翻译的方法,引文翻译会使诗味荡然无存。其次,教师不应该把自己对作品意义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或者违背儿童心智发展的规律,对作品意蕴进行过深的挖掘。

这里,淡化教师的讲解,并不是说在教学中教师就不讲了,只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就可以了,而是要关注和重视教师应“讲什么 ”“怎么讲”对字词的讲解应该注重字词的内在意蕴,字词为作品表情达意起到了怎么作用?有什么艺术效果?如教学“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时,让学生理解“绿”的本意是“绿色”在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不是“吹”、“到”、“入”等词呢?此时应到学生绿在此诗句中是“春天来到,万物生机勃勃”的意思,引导学生欣赏诗句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的教学原则与过去那种注重诗歌字、词、句、语法,把整首诗拆碎了讲的教学方式是相反的。“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一般都是篇幅比较短小,思想感情积极向上,意境比较优美单纯,画面比较鲜明,而语言上相对来说比较朗朗上口的。像这样一些作品,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它,甚至可以不求甚解。”近代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其中的“不求甚解”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这样解说:“我赞同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组织者对古诗文“不求甚解”的提法,也没有人解得好,不如让孩子去慢慢体会它的意境。一解就变成了标准答案,这恰恰是文学教学的弊病。”诗无达诂,对于诗歌学习来说,那种专注于字词句的释义,甚至逐句进行串讲的方法,不仅破坏了诗歌圆融的意境,而且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不利于思维的发展。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如同浩瀚的江水滔滔不绝。中国古典诗文展现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古诗,中华文化的精粹,千百年来,以它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这汇集着中华文化瑰宝的殿堂。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应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围绕作品,以学生对作品感悟为主。想尽一切办法,带领学生走进古诗文的神圣殿堂,使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于溟慧.古诗教学新理念[J].小学教学参考,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