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与莫言分别是拉美和中国魔幻主义现实文学的代表人物,两位作家在魔幻小说领域的高深造诣,对当代文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就马尔克斯与莫言的魔幻小说进行比較研究,分别对马尔克斯与莫言的魔幻小说创作技法、主题、意象进行了比较,以期为国内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被公认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而莫言的作品则被认为“用虚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两位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研究马尔克斯与莫言的魔幻小说,对探索风格独特的民族文学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尔克斯与莫言的魔幻小说创作技法比较
马尔克斯的魔幻小说运用了大量的超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了一个又一个虚幻却又真实的梦境、幻觉情景,如《百年孤独》中,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在杀死阿基拉尔德之后,时常能够看到死者的鬼魂,“他浑身青紫,神情忧伤,正努力用芦草团堵住咽喉上的空洞”。此外,在《百年孤独》中,还引入了较多的神话环境、神话故事与神话人物,开篇提到的一个无所不能的神秘人物,可以预知未来、死而复生,这种人物形象的引入,弱化了生死界限,增强了作品的魔幻艺术魅力。
而莫言的魔幻小说受到马尔克斯的魔幻思想影响,综合运用了西方技法,并将其与民间故事相融合。在代表作《生死疲劳》中,莫言利用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奇绝的神话世界。例如,对黄互助的头发的描写,他的头发一剪就会往外渗血丝,但他的头发烧成灰之后,能够止血祛疤。这神奇的头发虽对他造成了很多困扰,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维系了蓝千岁的生命。
二、马尔克斯与莫言的魔幻小说主题比较
(一)孤独情结的比较
马尔克斯的孤独情结源于拉丁美洲孤独,在哥伦比亚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前,拉丁美洲及其人民的生活一直处于一种孤独的封闭状态,随后西方外来殖民者对拉丁美洲原住民的侵扰,让当地人在精神与物质上再次感受到了难以承受的孤独。马尔克斯继承了拉丁美洲人民的孤独情结,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孤独无处不在,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百年孤独》,在这部作品当中,布尔迪亚家族在孤独情结的推动下在地球上彻底消失。马尔克斯描写到,当孤独仅作为一种现象、心境或表现对象时,它在文学史上是极为普遍的存在,然而当它能够用于概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一片容纳二十多个国家的土地的历史与现状时,这就不再是一件寻常事了。马尔克斯对孤独情结的理解与表达,透彻到摄人心魄的地步,在《百年孤独》中,爱情纠葛是小说的一条重要线索,初读作品就能发现,主人公之间的爱情当中并无更加深刻的感情,这种无爱的爱情让这个家族庞大,但当它与自我封闭的孤独意识交织在一起并形成恶性循环后,最终将这个庞大的家族推向了灭亡。
莫言的小说中,着重描绘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与地域风情,但他的作品同样也袒露了自己的孤独情结。与马尔克斯源于历史的孤独情结不同,莫言的孤独情结更多的是对当代中国“精神失根的孤独”。莫言在小说当中描绘了一个又一个“孤独者”的形象,呈现的是民族文化的封闭性与内向性,并希望由此引发当代人的反思。例如,在《红高粱家族》中,余占鳌从一个轿夫到抗日英雄,后又流落日本北海道独居十几年,当他最后返回家乡后,人生看似圆满,经历过辉煌也受过磨难。但他的整个人生充满无尽的孤独,抗日战争时期,他因不肯离开“我奶奶”,无论如何也不肯离开自己的家乡;当他因战争无奈流落到北海道之后,从未与他人交流过,这种完全封闭的状态让他十几年都处于孤独的状态。再如,《丰乳肥臀》当中患有恋乳癖的上官金童,一生潦倒,在人生的最后都处于自我精神封闭的孤独状态;而天生失明的上官玉女,从出生到自尽,始终一个人生活。莫言通过塑造这些“孤独者”来揭露民族文化当中的劣根性与弱点,并期望寻找到摆脱这种孤独的出路,这与马尔克斯单纯地描写与表现孤独、渴望爱与被爱,有着本质的不同。
(二)荒诞意识的比较
马尔克斯在《家长的没落》当中,对尼卡诺尔总统这一军事独裁者的形象进行了多角度的刻画,让他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荒诞”的代名词。他曾为了了解并肃清反对自己的人,当众宣布自己的死讯之后,找人代替他死去,事后将庆祝他死亡的群众和军官无情地镇压与杀害。尼卡诺尔总统的这种行为,导致当他真正死亡之后,没有人敢去相信这一消息,他的尸身在无人处理的情况下最终沦为群鸦的食物。马尔克斯对荒诞社会现实的描述,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当时社会中淡漠的人情,并表达了自己对深受黑暗暴力压制的拉美人民的深刻同情。
莫言小说同样反映了荒诞的社会现实,但他的表现手法相比于马尔克斯具有更加强烈的本土特色。《生死疲劳》当中,善良的地主西门闹被杀害之后,大闹了阴曹地府;随后,阎王并未根据他生前的善行而给他应有的优待,反而让他多次转生为畜生,第七次转生,他成为一个畸形的大头婴儿。这部作品当中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宗教鬼神观,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荒诞的场景,尤其是当西门闹以畜生的视角来观察中国农村的一次次土地改革时,展现出来的超出人类的情感动作,让小说的荒诞与夸张意味更加浓厚。莫言运用这种方式,在展现中国传统宗教鬼神观中的文化信仰的同时,也凸显了中国农民身上特有的顽强精神。
三、马尔克斯与莫言的魔幻小说意象比较
(一)器官意象的比较
器官意象是指作者借助对人体器官的象征性描写,表达更为深刻的寓意。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猪尾巴”这一意象的运用,在增添小说趣味性的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小说主旨更加深刻的思考。在人类的现实社会中,长出尾巴是一种不可能发生的现象,而长出猪尾巴就更加不可思议,但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的开头与结尾,都描写了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孩子,即布尔迪亚家族的祖先和最后一位家族成员。作家通过自己的魔幻想象,用“猪尾巴”意指布恩迪亚家族宿命般的伦理道德失范问题,而在马尔克斯的现实认知中,拉丁美洲的落后主要原因也是现实社会伦理道德的失范。而在《巨翅老人》当中,长着巨翅的老人,身体变成蜘蛛的女孩,作者在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时,同样运用了器官意象,马尔克斯运用这种象征性的描写手法,让当时社会中的情感淡漠现象真实地呈现在读者脑海中,对由这种淡漠的人际关系导致的封闭落后的社会现实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思想深受马尔克斯小说风格的影响,他的小说同样运用大量器官意象,这与马尔克斯作品中的魔幻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尤其在《食草家族》中,莫言对“蹼膜”意象的刻画占据了大量的篇幅,这与《百年孤独》当中的“猪尾巴”意象极为相像。食草家族的祖先不合理地长出了蹼膜,而在家族的延续过程中,由于近亲乱伦,家族中的新生儿女像祖先一样长出了蹼膜,导致整个家族逐渐没落。《食草家族》中的器官意象,是在马尔克斯的作品当中寻找到的灵感,却形成了具有自身风格的独特魔幻意象,文中的“蹼膜”意象,即指在民族与国家的封建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广大人民的伦理道德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当代社会中的不良现实的严厉批判。
(二)自然意象的比较
在阅读马尔克斯与莫言的魔幻小说的过程中,人们能够发现,两位作家对于自己的家乡都抱有十分浓厚的情感,而将这种情感表现在小说作品当中,就形成了十分灵动的自然意象。例如,《百年孤独》当中,毛里西奥与梅梅在浴室约会,却因为一只“蝴蝶”的跟踪而暴露了恋情,它进一步导致了毛里西奥的暴毙与梅梅后半生的不幸。在这一情节当中,“蝴蝶”不再是一种脆弱的生物,它被赋予了更加高级的魔幻象征。同时,作者也颠覆了人类认知规律当中蝴蝶所代表的美丽与好运的意象,小说中的“蝴蝶”代表了某种灾难,是一种不详的征兆。查阅资料能够发现,这种自然意象的运用与拉丁美中的本土文化与宗教信仰有关,如同《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中的“桃树”“小鸟”等自然意象的运用,它们都为一些原本可爱、鲜活的自然景物,却被赋予了不祥征兆的象征意义。这种写法的实际意义,是为了揭示现实社会中黑白颠倒、矛盾重重的世风。
而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不仅用“红高粱”这一自然意象为小说命名,在行文中更是反复提及这一高密东北乡的标志,赋予其深刻的寓意。那一望无际的高粱地,是“我爷爷”与“我奶奶”最初相遇的地方,也是他们定情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们生离死别的地方,这片高粱地见证了这对名不副实却拥有深厚夫妻感情的两个人的一生。另外,这片高粱地还是民族战争的见证者,“红高粱”代表了高涨的民族气节、革命战士顽强的生命力、壮烈的英雄氛围。此外,在莫言的笔下,“红高粱”会哭、会笑、会为胜利的人们庆祝、会为逝去的人们哀悼,作者赋予其鲜明的魔幻意味,表达了自己对温暖、美好的社会现实的期盼与信心。
四、结语
比较研究马尔克斯与莫言的魔幻小说,有利于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两位作家的魔幻写作思想。通过相关分析可知,马尔克斯与莫言的魔幻小说,其主题、意象、创作技法都有极大的相似之处,总体上来说,均呈现出对民族文化中的劣根性的批判,同時也表达了自己对民族精神的追求。细致来看,拉美魔幻小说与中国当代魔幻小说之间存在复杂又微妙的关系,对这种关系的深入挖掘和探究,有利于推进超越民族主义视野的中国文学发展历程。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吴刚(1976-),男,湖南岳阳人,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