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莉
近年来,不少脑洞大开的“微型博物馆”成为了各国街头巷尾的风景。兴盛于欧美的它顺应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突破了传统博物馆在时空上的局限,打破了财富的藩篱,将知识平等地带到每个人身边。
在英国,红色电话亭比比皆是。据统计,英国有6万多个电话亭,但还在运行的不到10%,大多已成“老古董”。2016年,约克郡沃利镇居民把一个废弃电话亭改造为博物馆,用以展出“当地历史的见证物”。该“电话亭博物馆”每次只能容纳1名观众,展品却十分丰富,有老照片、蚀刻玻璃、旧时装和珠宝等,展品每3个月更换一次。
欧洲小国马其顿的Dzepciste村有家“人类博物馆”,同样只能容纳1名观众。这个曾经征服过古希腊的国度历史悠久,馆内展品数量可观,有些甚至可追溯到8000年前。不过,它们的主人似乎不在意这些文物的价值,所有展品“肩并肩”地挤在简陋的木架上。
纵观各色微型博物馆,“脑洞”最大的可能要数“流浪的艺术博物馆”了。这个博物馆由一个饮料摊和两把椅子组成,与其说是展览,不如说更像出没无常的行为艺术。自诩为“传奇收藏家”的“馆长”菲利普·诺特丹总是西装革履,正襟危坐,锐利的目光审视每个走近的人,旁边蹲着威风凛凛的“门卫”——一只名叫“佛罗里达”的草原狼标本。他不厌其烦地回答参观者的问题。交谈结尾,诺特丹会送给参观者一张票作为纪念。一段时间过后,他就会随这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出现在另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