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中国人
1927年4月20日,赵南起出生于朝鲜忠清北道(今韩国忠清北道)清源郡,家中排行第四。父亲赵龙九是位爱好儒家文化的读书人。
1939年冬,由于受当局迫害,加上债务高筑,赵龙九于一个黑夜带上父亲赵东植和全家离开清源郡出走,四下流浪,于1940年初进入中国境内,随后在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一个朝鲜族村落佛堂村定居下来。此时,赵南起13岁。过了半年时间,赵南起的爷爷赵东植因思念家乡,决定返回朝鲜。他已年过七旬,家里决定由赵南起的弟弟赵南元护送爷爷回国。赵南起留在了佛堂村。很快,他就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朝鲜也从日本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许多流浪东北的朝鲜人纷纷踏上回国之途,但是,赵南起一家没有走,还是选择留在岔路河。由于这两次选择,赵南起成为了中国人。
1945年9月,赵南起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去投奔共产党。他步行100多里山路来到吉林市,找到民族解放同盟总部,要求参加中国共产党,从此走向了革命道路。
他先被分配到延边土改工作队,参加农村土改工作。不久,他被地委书记孔原选调到延边地委,当了一名管理员,一年后被提拔为地委机关总务科长。1949年7月,赵南起调到吉林省委政策研究室,担任农业工作组研究员。
留在中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并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不久,赵南起调志愿军前方指挥所担任作战科联络员,负责翻译和联络工作。10月23日,随总部入朝参战。这时,赵南起尽管才23岁,但已是一名正团级干部。
1951年1月25日,中朝在玉泉洞举行两军高级干部联席会议。赵南起在会务组负责接待朝方高级干部。一次,志愿军总司令员彭德怀和朝鲜副首相朴宪永进行会谈,由赵南起担任翻译。朴宪永见他朝语说得很流利,十分惊讶,问道:“你是朝鲜人吗?”“不,我是中国的朝鲜族人。”赵南起回答他。
朴宪永曾两次向彭德怀提出想要把赵南起留在朝鲜工作。当彭总征询赵南起意见时,赵南起表示他已熟悉了“志司”的工作,对朝鲜方面的各方面情况都不熟悉,所以还是愿意留在志愿军里,不愿到朝鲜工作。这是赵南起第三次选择留在中国。
抗美援朝结束后,1958年赵南起随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被任命为延边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后升任政委。
1985年,由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提名,中央军委调时任吉林省委书记兼副省长、军区政委的赵南起为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副政委。1987年,洪学智离开总后勤部,赵南起接任总后勤部部长,并任中央军委委员。
1988年,赵南起被授予上将军衔。1992年,赵南起离任总后勤部部长,到军事科学院担任院长。1995年退役。退役后于1998年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摘自《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