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车变曲

2018-06-24 10:30姚子珩
文萃报·周五版 2018年38期
关键词:私车落伍肩挑

姚子珩

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难免对沧桑岁月、人生足迹常生回瞻之念。回首中发现,脑际沟纹中,印迹最深物竟是家乡的车轮子,它的变迁与社会发展及我的人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新中国建国初年在武陵大山中出生的我,幼年时最羡慕的是组织全村修山塘操作推土车的叔叔伯伯们。那时肩挑背负是唯一负载方式,不知公路汽车为何物。

成年后的知青岁月,当生产队长期间,学大寨改造河山砌梯田,我发动所有的木匠造木轮车,运石料、拖填泥,诚然比人工肩抬背负要省力提效,但与当时的时代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于是我动员乡亲们勒紧裤带,将生产队几年微薄的纯收入积攒起来买了台手扶拖拉机,迈开农业机械化的初始步伐。我驾着它在新修不久的狭窄乡道上“突突突”开回村里时,所有乡亲父老走到路口夹道迎车。

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乡的路修宽了,水泥硬化的机动车道修到每家每户。首先种养致富的大户,到县城买回了农用运输车,一车多用,既可跑运输又可犁田脱粒,将山里人逐步从肩挑背负和重体力手工活中解脱出来。大户带头,家家模仿。到本世纪初,村里大部分农户家里都购置了农用汽车,个别农户开起了二手小轿车。可惜,我早已离乡到省城谋职,用农用车的切身体验未赶上。

今年春节,我自驾车回老家省亲。真没想到,村里大变样,乡村道路全部绿化,设置了路标,村里建立了居住点,边远高山上的农户都迁居到居住点。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200多户的山村家家户户都住进新房,现代化电器家具一应俱全。尤其是绿化、卫生工作大有改观,家家户户的垃圾都自觉送到垃圾站。

变化最大的是车, 5年前村里购车户屈指可数,现在每户至少有一台,轿车、越野车、货车、旅行中巴、房车……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不少外出打工的农民都开着小车回家过年。我开回家的私车早落伍了。宝马、奔驰、奥迪、路虎等小车随处可见。人们相互串门,拜年开着车到对方门口,嘴上挂的话题最多的是车。“国产的还是进口的?”“排量多少?”“烧油还是烧气?”……议论最多的一张姓人家,小孩在某汽车制造公司搞创新设计。春节期间带回了工作,在家里忙乎设计天上飞行地上奔跑两用汽车。他告诉我:“我们已试产出两栖汽车,可以用太阳能。”村里有几个年轻人找上门来,要求他到厂里去申请,早日生产几台环保两栖车,我们村里订买几台试开一下,为新时代创新创造显显摆。

这个村座落在桑植县深山里,是80多年前贺龙闹革命的红色根据地,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目的就是让所有百姓的后人过上好日子。如今,这里乃至全国各地车的变化,折射出祖国改革开放带来民富国强,也从一个侧面告慰先烈英灵。

我开的私车虽已陈旧落伍,但我为众多农友开上好车奔富路而叫好。

猜你喜欢
私车落伍肩挑
“一肩挑”后如何走稳?——基层对“一肩挑”的感触
“一肩挑”挑得可好?——“一肩挑”运行状态观察
徐丽红:柔肩挑起“千斤担”
肩挑希望
医生私车公用撞伤人 医院担责
巧妙玩拆字
2015年上海私车额度投放约10万张
WARS
“私车公用”打错“方向盘”
落伍的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