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品儒林悟对偶

2018-06-23 11:24刘璐
现代交际 2018年7期
关键词:艺术效果对偶

刘璐

摘要:《儒林外史》塑造了近两百个人物,细致解读小说人物便可发现诸多人物之间存在互相关联、两两映照的关系,这便是“对偶”手法在《儒林外史》小说人物塑造上的创新运用。本文以人物互映关系为中心,具体列举对偶手法在小说相关人物中的运用表现,尝试分析对偶手法在人物塑造上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对偶 人物关系 运用表现 艺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098-02

《儒林外史》是明清小说中不可不读的精品,作者吴敬梓以功名富贵为脉络,描摹儒林内外种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构成一幅壮阔又细致的儒林众生图。纵观《儒林外史》各色人物的出场及经历,我们可以捕捉到小说中某两个人物之间常常存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相似性,比如性格、身份、境遇等等,这符合了“对偶”手法对人物形象塑造的规律。笔者认为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时吸收了中华古典文化的对偶观念,将其渗透在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上,为小说文学和艺术价值的彰显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文将以人物互映关系为中心,简单阐述对偶手法在中华文化中的历史渊源,具体列举对偶手法在《儒林外史》主要人物中的运用表现,探讨分析对偶手法在《儒林外史》人物塑造上的艺术效果。

一、对偶手法在中华文化中的历史渊源

对偶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手法的起源可以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去发掘。《周易》产生了阴阳、乾坤, 后来哲学思想中衍生出天人、形神、有无、刚柔、善恶、礼法、知行等无数对立范畴, 为对偶形式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古人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进行思考,寻找和谐共生,达到一种匀称与平衡。[1]

对偶手法很早被应用在中国古典建筑和绘画中。古代人民的住宅讲究对称,东西厢房相互映照;古代绘画讲究“神似”,追求整体上的和谐,即平衡与对称的幻化与运用。古人造中国方块字也讲对偶匀称,小篆就是典型的对称字体。自古以来,人们便讲究成双成对,对称平衡,好事成双。

而对偶手法在古典诗词中被广泛应用,早在《诗经》和先秦文学作品中就已体现。《诗经·小雅·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论语》中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等。到了唐代诗歌对偶发展成为律诗的固定格式之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对偶的上下两句之间互补映照,平仄声调交错对立,从整体上增强了感知的效果。汉赋及唐宋以来的骈体文中,对偶的运用已趋于极致。从五代到明清又出现了一种直接脱胎于对偶的文学样式——对联,贴于左右,字数相同,意义相近集中体现了左右对称之美。

对偶手法以“对称”为基本特征,要求结构相对,字数相等,意义相反或相近。对偶手法的运用不仅可以使作品整体看起来更加完整,而且为作品增添了无限阐释的可能性,让作品的艺术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古典詩文对对偶的成功运用数之不尽,小说中运用对偶手法可见其中精妙的用意和突破性的创作实践,《儒林外史》就是这样的代表。

二、对偶手法在《儒林外史》人物塑造上的运用表现

吴敬梓把传统的对偶观念融化、吸收、渗透在《儒林外史》人物塑造上,笔者将两两相关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映照,并以列举的形式呈现对偶手法在《儒林外史》人物塑造上的运用表现,旨在说明对偶这一手法是作者在《儒林外史》小说人物创设上采用的重要技巧。具体如下[2]:

(1)周进—范进。出身相似:下层的贫苦士子。模样相似:面黄肌瘦、胡须花白。经历相似:50多岁仍是老童生来应试,人到暮年方才考中举人、进士。(2)王德—王仁。出身相似:府学廪膳生员。性格相似:见利忘义、利益熏心。(3)汤奉—王惠。身份相似:同是一方知县。性格相似:贪狠蛮横。(4)娄奉—娄瓒。性格相似:广结名士。经历相似:科场败北,屡试不中,无缘于仕途。(5)匡超人—牛浦郎。出身相似:贫苦的下层子弟。经历相似:前期以单纯勤奋孝敬长辈的形象出场,在成长过程中各自遇到所谓的“名士”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性格大变,前后境遇天翻地覆。(6)杨执中—权勿用。经历相似:多次应考名落孙山,都是“穷极的人”,又都有被捉下狱的经历。性格相似:爱好故作风雅。(7)鲍文卿—向鼎。出身相似:戏曲艺人的出身。性格相似:敬重斯文、爱惜人才,并且能破除阶级偏见。(8)杜少卿—虞育德—迟衡山—庄尚志。身份相似:真儒、真名士。性格相似:博学多才,襟怀冲淡,旷达磊落,浑雅有利,待人直而不迂。(9)陈和甫—洪憨仙。生存方式相似:陈和甫给人搞扶乩算命;是卖弄技巧的骗术;洪憨仙靠黑煤烧出银子的骗术行骗。

《儒林外史》中除了两个人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似性,对偶手法的运用还表现在两个人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对性,比如小说中的严贡生和严监生两兄弟,一个奢侈一个吝啬;二娄公子和胡三公子,一个大方一个小气;蘧太守和王太守,一个爱民如子一个严苛蛮横;鲍文卿和鲍廷玺,一个斯文重礼,一个愚昧无礼;张铁臂和木耐,同样是武夫,一个欺骗成瘾一个改邪归正;沈琼枝和鲁小姐,一个诗词满肚一个八股庸俗。这种成对出现的人物形象设计也是对偶手法的典型运用。

综上可见,《儒林外史》在人物形象设计上大量运用了对偶手法,这种手法极为创新,大大加深了读者对人物形象的印象。

三、对偶手法在《儒林外史》人物塑造上的艺术效果

《儒林外史》在人物形象设计上大量运用了对偶手法,刻画了一批形象鲜明的人物,描绘出一幅光怪陆离的众生相。笔者认为对偶手法在《儒林外史》人物塑造上的艺术效果主要体现在对作品人物本身和对作品主题深化两个方面。在塑造作品人物时,后来出现的人物带有前面出现人物的某种相同特点或者两个一样性格的人物同时出场,能够加深读者对小说中人物的印象,在读作品时常常会想起之前读过这样的人物,于是忍不住往前翻互相比较,这个过程是十分有趣的,作者在帮助读者理清文中的人物脉络,更好地理解每个人物的特点。

对偶手法的运用还可以加深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深化。“功名富贵”是小说一开篇就提及的主题,小说最后给人的感受也是“功名富贵一场空”,而两两成对出现的人物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却有着相同的经历,启发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加深了黑暗社会对人的扭曲和碾压,启发读者更加理性地看待作品中成对出现的人物。读完作品会让笔者仍不住感慨人生富贵功名不过是身外之物,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这又有几人可以看破。闲斋老人在《儒林外史》序中便曾写道:“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第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篇中所载之人,而其人之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可见作者在塑造作品人物时就已经考虑给人物分类,并有意识地将某两个人物带有相似或相反的特点,用来深化主题。[3]

每一次翻开《儒林外史》,每一回斟酌《儒林外史》中的人物,都会深深地被吴敬梓身上的悲愤化淡然气息所倾倒。《儒林外史》中成对出现的人物就像是其中一朵朵并排绽放的并蒂莲,扎实植根于《儒林外史》的肥沃土壤中,无论何时都亭亭玉立、鲜艳优雅。品味《儒林外史》,值得每一位文学爱好者借鉴学习,更值得每一位专业学者鉴赏研读!

参考文献:

[1]于全有,李现乐.对偶与汉文化关系研究综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3-118.

[2]吴敬梓.儒林外史汇校汇评本[M].李汉秋辑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陈美林.《儒林外史》人物论[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98.

责任编辑:刘 健

猜你喜欢
艺术效果对偶
对称之美
品味对称之美
谈话剧表演肢体语言的运用
例析对偶式在解三角问题中的妙用
怎样利用对偶式处理高考解几问题
浅谈话剧音响的艺术效果
浅谈灯光的艺术效果在舞台演出中的运用
舞台灯光艺术效果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
寻找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