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琪童
摘要:交替传译是口译中的一项重要模式,在交替传译实践中译员也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释意理论是上个世纪60年代由塞莱斯科维奇和勒代雷通过大量的会议口译实践观察而得出的一个理论,对口译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笔者一次“美国大学展”的交传片段为例,探讨口译三角模型的性质与特征,总结了作者在现场口译时遇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释意理论 口译三角模型 交替传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087-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在各种国际交流会议上,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以一次笔者英汉交替传译的实践为研究对象,根据录音整理成文本语料结合释意理论中三角模型进行案例分析。分析在实际口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释意理论的内涵
上个世纪60年代,法国巴黎高翻学院前校长塞莱斯科维奇及其学生勒代雷通过多年观察国际会议上的翻译并基于自身的经验提出了释意理论。顾名思义,释意派主张的就是“释意”,也就是“翻译意义”。同时,意义单位、意义对等、语言预测和时间滞后也是释意派着重研究的关键点。
(一)释意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释意派理论当中,翻译是意义之间的翻译,不是字对字的翻译。释意理论认为翻译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词义层次、话语层次和篇章层次。而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应当达到第三个层次,也就是篇章层次。在《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一书中,林语堂先生曾讲过:“译者对于原文有字字了解而无字字译出之责任。”(勒代雷,2011:24)
(二)释意理论的三角模型
释意理论当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其“三角模型”(如下图)。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听到的是发言者说出的第一语言,也就是源语,在听的过程当中,译者需要进行一个听辨的过程,做到“听意不听词”,再通过第二语言,也就是目标语进行输出。在释意理论的三角模型中,第二部分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脱离语言外壳”是指将源语的外壳打碎,只关注源语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再用目标语重新整合起来。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其实很考验译者的语言知识和言外知识,以及对两种语言文化的掌握程度。
二、案例分析
本文接下来提供的语料是来自美国大学展会其中一个大学展台的英汉交替传译。这次展会主要包括现场咨询和现场面试两个部分。每一个大学有一个相对应的小展台,而笔者负责的是美国雪城大学的展台。笔者在做翻译之前,已经查阅了关于美国林顿集团、雪城大学的简介和各专业情况。
(一)现场遇到的问题
在展会现场人员比较多,环境比较嘈杂,译者在听辨时受到外界干扰。此外,因这次是译者第一次做现场的口译实践,在言语上不够自信,容易出现停顿、冗余、表达不清晰等情况。
(二)三角模型指导下的应对策略
在交传的过程中,听话者与说话者允许译员的停顿反应时间是非常短的,译员在翻译的时候要同时结合场景语境和口语的对话习惯来进行翻译。
1.意译
例1
学生:上课大班还是小班?
译员: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the class?
招生官:About twenty.
译员:小班。
在这个对话当中,学生问上课是大班还是小班,但是在英语表达方式中,不习惯表达大班还是小班的概念。译者就翻译成“一个班里有几个学生”。而当招生官回答“大约二十人”后,译者根据中国人的习惯来判断出,这是一個“小班”,并对学生说“小班”。
例2
学生:住宿是怎么安排的?
译员:Will the school arrange the accommodation?
招生官:Yes, the school will only arrange the first year.
译员:学校只会提供一年的住宿,后面就自己找了。
这段翻译当中,译员采用的也是意译的手法,并且又根据中文的表达习惯和源语的意思进行了适当的增译。
例3
招生官:Or she can like finish her undergraduate in China, and she come to America for her master degree.
译员:你可以在中国先把本科学历完成,然后再去美国读研究生。
招生官:And ,and tell her there are many scholarships in America for master students of civil engineering.
译员:而且,在美国,土木工程研究生的奖学金很高。
释意理论三角模型强调的就是将语言外壳打碎,翻译出意思而非只着眼于结构,这个例子笔者根据中文的表达习惯将其意译了出来,更本土化。
2.省略
省略在英译汉的时候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这种情况在口译中更为常见。
例4
学生:我想问一下,有没有在国内大二学完之后再转过去的案例?我过去的话,是继续往下念还是怎么样?
译员:She is the sophomore and she wants to transfer.
这个翻译中,学生问的问题比较长,而且有一些重复的话,如果完全按照字面意思来翻译的话,会显得译文比较冗长而且没有意义。此外,在这位学生之前,译员已经从招生官那里了解到该高校有中途从中国转到美国的案例,如果再一次地问招生官就会显得多余,因此译员在这个翻译上做了省略的处理。
例5
学生:那如果是奖学金的话,大概是多少?
译员:How much could she get?
招生官:It depends on her. It is very competitiveness. It is about 10,000 dollars.
译员:竞争非常激烈的,大概一万美元。
学生:最高的情况?
译员:The highest?
招生官:No, the lowest.
译员:这是最低的情况。
这段翻译中,出现了省略的翻译情况。当学生问到这个一万美元的奖学金是最高的情况还是最低的情况的时候,译员翻译成“The highest?”,而并没有翻译成“The highest situation?”。因为在当时的这个语境中看,招生官就能理解要表达的意思,并且简单明了。
3.言外知识积累
每一次的翻译都会涉及不同的言外知识,通常这些知识在课本中是不可能一一体现出来的,因此,译员在参加每次翻译实践之前,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
像本文笔者此次负责的“SYRACUSE UNIVERSITY”展台,译员并不知道该大学的名字是意译成“雪城大学”,一开始将其音译成“赛莱克斯大学”。后来随着展会的进行,她从展会负责人口中了解到其正确的翻译应该是“雪城大学”。
三、结语
释意理论中所提倡的“口译三角模型”无疑给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增添了难度,但这也是口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翻译技能。本文分析了一次英汉交传中遇到的问题,并且笔者根据释意理论采取的相应策略,此外,言外知识的积累对一名译员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參考文献:
[1]陈小雪.释意理论在交替传译中的应用——《吸血鬼日记》口译结果分析[D].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
[2]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29-41.
[3]玛丽雅娜·勒代雷.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M].刘和平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1:3-28.
[4]刘和平.法国释意理论:质疑与探讨[J].中国翻译,2016,27(4):1-7.
[5]Marianne Lederer.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Units of Meaning and Other Features.(1978).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原典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215-227.
[6]仲伟合,王斌华.基础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30-32.
责任编辑:景 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