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隐喻认知影响研究

2018-06-23 11:24王远房烜宇朱武涛
现代交际 2018年7期

王远 房烜宇 朱武涛

摘要:现代城市空间是地理实体存在的形式之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的追求,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间承载着诸多社会文化要素,同时也暗含、隐喻诸多现实社会空间寓意。本文基于人文地理学视角,通过解读电影中空间的隐喻性,构建我们对于城市空间系统的认知模型,揭示电影空间关系指涉的深刻含义。

关键词:电影空间 空间隐喻 认知体系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072-02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大众文化的日益多元化,人们的整体认知水平得以提高,近几年对于城市空间认知的探索也逐渐热衷起来,现今中国的城市电影作为体现城市发展的文化软实力的代表之一,成为叙述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力量之一。中国城市电影是当代城市化进程中,展现城市的一种最为真实和生动的影像载体;现实城市中的空间不再仅仅只是城市电影中的取景背景,更具有隐喻性。本文致力于构建我们对于城市电影以及现实城市的认知体系图,用来完善人们对于城市空间深层的认知。

一、相关研究进展

(一)空间隐喻

国外对于空间隐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方位词领域。对于这个领域最为杰出的研究学者L&J;认为,空间隐喻就是将空间域作为始源域,通过映射、隐喻到非空间的,抽象的以及难以理解的领域上,赋予这个非空间一定的内涵,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空间概念来理解非空间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领域。更准确地说,对于空间隐喻的研究,其实是需要深度挖据隐藏在其背后的意象图式。这方面也仅仅只是在语料资料收集下结合方位词来寻求空间隐喻的意象图式。

国内对空间隐喻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语言学领域;一小部分学者研究道德概念上的垂直空间隐喻,认为道德是上,不道德是下,而道德这一抽象的概念的启动,经过了上下垂直空间的映射时,可能会对客体的垂直空间维度的评估产生影响,同时道德词的理解就会激活个体意象图式中更高的空间位置。黄洁将空间隐喻概括为:空间隐喻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独特的认知体系,人们通过某一空间的概念来理解抽象的难以表述的空间概念。空间隐喻是从一个从空间源域到非空间目标域的动态映射过程。

(二)城市空间

在对于城市空间表述中,列斐伏尔、索亚等研究者认为:空间是一种凝聚了 “抽象与具体、真实与幻想、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存在,国外主要是从行为方法的感应-认知角度来研究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林奇在对于城市空间的研究中,想运用到其中,他认为构成城市空间的总体意象分别为:通道,边沿,区域,节点和地标。约翰斯顿认为对空间的研究应该使用不同的人文主义的方法进行透视,才能更深程度地认识空间。而马塞尔·马尔丹认为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属于空间的艺术品,电影中的城市空间就如同真实的城市空间一样。同时电影空间与城市空间形成互动的关系,电影将城市空间影像化呈现给受众,但是电影本身也伴随着现实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

在中国学者的研究中,王兴中等学者重视研究诸如意图、感觉和情感等心理感知因素特征。李根之于城市空间认知视野下研究步行景观体系,但是缺少认为个体对城市空间的系统的认知,所构造的景观会造成各区域的封闭性与割裂性。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城市生活中的人赋予了该城市空间最基本的内涵。

(三)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城市空间作为承载城市物质要素的基础,不同的空间符号置于不同的大环境下都暗含着特殊的意义,中国的城市电影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它呈现给受众的生活方式还是提供的城市空间,都在以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来向我们展示当代现实城市发展的历程。对于在现实城市的发展中难以实现的通过电影的方式来呈现给大众,通过对电影世界中城市空间隐喻体系的研究,可以明确当今城市的发展希冀以及对文化景观的建设的启示。

二、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现实城市空间的对比研究

(一)城市电影的拍摄意象之于现实世界中的生活空间

电影来源于生活,城市的发展为城市电影的拍摄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无限的空间,而同时城市电影也通过灵活的手段来塑造、展示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让电影的取材更加多元化,电影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城市的厚重感。城市的发展在不断促进城市电影的发展,而城市电影在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地将城市以一种影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城市电影也随着城市转型不断地增加新的元素,就如同我们所熟知的,第五代导演与第六代导演拍摄的城市电影空间元素的提取是有差异的。也有学者着重分析第六代电影中的城市空间,程利盼从“意象”角度分析张扬几部电影中出现的都市废墟及其他意象,认为都市废墟意象是对传统文化及逝去生活的回望。因为生活的背景不同,城市发展的基本水平也是不同的。城市电影空间的发展与现实城市空间的发展是一种紧密联系的关系。

(二)故事空间取景地点之于城市空间的融合趋势

城市电影作为再现城市空间的媒介之一,快速发展的城市,出现了全球性的都市群体,城市的不断扩张,在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都显示出充分的吸引力。而电影故事的取景地点也不仅仅局限于一城,出现了双城乃至多城的空间结构现象。在电影中的城市空间取景地中,尽可能将城市电影的布景、景别选取、拍摄手法以及拍摄视角都与现实世界城市空间联系起来,构建一个相似的空间场景,以期无缝对接式地还原现实城市空间场景。

(三)电影世界城市体系之于现实城市空间体系构建对应框架联系

目前整个城市电影大环境下,都是在以积极的姿态拥抱着现代化进程中的国际化大都市,力图在电影世界中构建一种和谐美好的乌托邦城市,而这种城市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实现的。故有个体借助于影片表达他们希冀的城市空间的模样。电影世界中城市空间的代表因子与现实生活中城市空间相对应的因子,对两者进行分析对比,试图找出两者相对应的联系,逐渐构建城市空间认知系统模型,如下图所示。

三、结语

本文以电影中的城市空间隐喻映射现实城市空间认知体系,同时以空间概念为原域向现实城市空间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通过对电影世界表达的城市空间隐喻进行梳理和归纳,构建现实城市中存在的空间隐喻体系。本文旨在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阐述对于城市空间的基本认知状况,构建一个新的城市空间认知系统模型。

参考文献:

[1]邵培仁.媒介地理学:行走和耕耘在媒介与地理之间[J].中国传媒报告,2005(3).

[2](美)爱德华·苏贾.后现代地理学[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95.

[3]王恩涌等.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19-224.

[4]曾胜,王娟萍.身體意象:电影影像中的空间认同与主体建构[J].理论观察,2012(12).

[5]顾朝林,于涛方,李平.人文地理学流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刘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