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作文题已经给出了一些观点,写作时往往只要选择自己所支持的观点,展开有理有据的论述即可。但是,很多同学在提出观点后,论述东拉西扯、糊里糊涂,这是由于没有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造成的。
比如这篇《莫言汝痛》。这位同学选择了“人生在世应当痛而不言”这个观点,提出观点后,先论述痛而不言是可贵的,再谈痛而不言是一种坚强。论述时每一段都东拉西扯、无法令人信服,倒数第二段又回过头来说痛而不言是可贵的,既没有提出新的分论点使论述丰富,也没有对主题作总结升华,让人感觉全文结构混乱、论述松松垮垮。
对写作功底不佳的同学来说,必须掌握并列式、递进式两种论证方法,并且必须做到每一段都有明确的分论点。可以将分论点放在每个段落的开头,一方面使本段论述更加集中,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的思路更直观、论述集中有力,避免东拉西扯。
【作文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各种痛。
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同学的立意
同学甲: “毒舌”是这个娱乐化时代的典型现象。“毒舌”能给人带来新思考,能打破常规思维,有其可取之处。但大部分人盲目跟风,以挖苦讽刺为“毒舌”,培养了坏风气。所以,我们应该适度娱乐。
点评: 这位同学对“毒舌”这一事物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观点可谓辩证。但是他没有抓住两则材料的讨论重点,而是将“毒舌”简单地归为“娱乐化时代”的产物,认为应“适度娱乐”。其实,“毒舌”这个词虽然是新的,但犀利的言论、辛辣的嘲讽早已有之,它们都可以被称为“毒舌”。材料所要讨论的重点也不在于“娱乐化”,因此这个立意属于偏题。
同学乙: “鸡汤”代表着虚伪的、人造的温情;“毒舌”一针见血,虽然看起来不留情面,实际上也体现了良苦用心,更是一种真正的温情。
点评: 这位同学用“鸡汤”和“毒舌”对比,凸显了对立面意识,“鸡汤”照应了第二则材料中的“虚伪”“励志”“温情”“客套”等概念,让立意更有针对性。但问题在于“毒舌”和“温情”之间难以画上等号,良性的“毒舌”跟“温情”也有不小的距离。从另一方面来看,“鸡汤”一定是虚伪的吗?和“毒舌”一定是对立面吗?事实上,应该否定的是那些千篇一律,没有内涵,过度渲染温情、励志的“鸡汤”。所以这位同学的表述过于绝对,而以此为观点就会显得说服力不足。
同学丙: 说话是一门艺术。必要的批评是必需的,但许多“毒舌”以暴露他人隐私博眼球,有失风范,不如选取一种更具智慧、更具理性的方式指出问题,这才是说话的艺术。
点评: 首先,这位同学对材料有自己的看法,并没有对第二则材料照单全收,进而对“毒舌”大肆赞美,而是另辟蹊径来立意,即“说话是一门艺术,而‘毒舌还欠火候”,同时,不忘肯定“毒舌”的可取之处,并且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意见,即“更具智慧、更具理性”而非宣泄,更不是为了博眼球。这个立意富有理性思考,切合题意,且有一定新意。
同学丁: “毒舌”是一剂良药。但我们并不需要徒有犀利言辞、能言善辩的“毒舌”,我们需要的是能洞察世事、敢于仗义执言、能坚守良知的“毒舌”。
点评: 在吸收两则材料的观点后,这位同学融汇于心,清晰地分辨出了两种“毒舌”:一种是以“毒舌”为卖点,赚取眼球从而获得利益;另一种则肩负社会责任,能为大众的福祉、大众的利益发声。辩证地看待前一种,并不盲目推崇;积极地看待后一种,因为这是鞭策社会更好发展的一股力量。该同学思考辩证,考虑周全,对“毒舌”的阐释已经跳出原有的框架,达到“人民喉舌”的境界,立意准确、有深度。
逐则分析: 第一則材料介绍了“毒舌”在网络、综艺节目中走红的现象。第二则材料表达了对现代人“虚伪生活现状”的不满,认为“毒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解决这种问题的良方。
比较分析: 第一则材料对“毒舌”进行了客观的阐述,保持着中立的态度。第二则材料对“毒舌”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综合分析: 材料一描述现象,材料二阐述本质。材料一告诉我们“毒舌”的存在,材料二告诉我们“毒舌”的作用。相比于客观中立的材料一,材料二显然有更多值得挖掘的地方。顺着材料思考,我们应该重新审视那些千篇一律的“鸡汤”和温情泛滥的励志故事。“我们生活在虚伪中太久”,这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但从另一个角度说,难道我们的生活中都是虚伪吗?这是不是太过武断了?会不会也是一种过激的“毒舌”呢?
“心灵鸡汤”早已有之,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鸡汤”开始变味,成了矫揉造作的“心灵鸡精”。它和过多的客套、虚伪的温情一起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而“毒舌”的可取之处正是在于能够刺破虚伪,还事物以本来面目。但“毒舌”也不该被捧上神坛,部分“毒舌”为博出位往往语出惊人,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同时,我们也可以对材料提出质疑:“我们生活在虚伪中太久”这样的表述是否恰当?“励志书、温情的电视剧”就毫无可取之处吗?反面破题,也可以做到精彩。
以下立意可供参考。
(1) 摒弃低俗炒作的“毒舌”,而应恰到好处地运用“毒舌”,使之上升为一门说话的艺术:言辞犀利,一针见血;有理有据,又不咄咄逼人。
(2) 谨慎使用“毒舌”,拒绝语言暴力。“毒舌”可以指出事物的弊病,但要谨慎使用,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要坚决对网络暴力说“不”,以免酿成悲剧。
(3) 蜜语背后藏危机,“毒舌”背后是良心。甜言蜜语埋藏祸端,“毒舌”虽一时让人难以接受,但良药苦口利于病,要学会接纳,并加以改正。
(4) “毒舌”伤人,难显真相。开口即能表情达意,又何须恶毒?网络语言暴力难以遏制,在“正义”的大旗下,它堂而皇之摇身一变成“毒舌”,更是危害不浅。
写作提纲示例
立意: 犀利可取,恶毒勿为。“舌”并不因为“毒”才有价值,而是因为“舌”本身的价值才熠熠闪光。
第一部分: 由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呼唤言他人之不敢言,并具有精辟的分析与见解的‘喉舌。而对于只会靠恶毒言论博出位的‘毒舌则要抵制”。
第二部分: 列举现在某些靠过激言论吸引眼球的“毒舌”,那些看似正义的立场只是伪装,揭露他们背后潜藏的逐利性。
物极必反,“鸡汤”喝多了,再听“毒舌”就会觉得新鲜。实际上,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鼓励和鞭策都必不可少。儒家核心思想之一的“中庸”即“不偏谓之中,不易之谓庸”。但对于个人来说,能行走在一条不偏不倚的人生道路上并不容易。“毒舌”和“鸡汤”中的积极部分都有其存在的必要。
第三部分: 与之相对,这个时代需要真正为大众思考、为群众发声的“喉舌”。
在物质飞速发展的现代,许多新生事物让人们不知所措,而这时,我们不需要段子手编造看似温情的“鸡汤”,或用辛辣的“毒舌”来哗众取宠,我们需要的是有担当、有勇气的“喉舌”站在时代的高位给大众指引方向。这正如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人间带来圣火,带来希望。1924年创办的《语丝》,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进步日报》《奋斗日报》,都是振聋发聩的“人民喉舌”。而今,依然有保留着独立精神的声音,如“在这里读懂中国”的《南方周末》、“为全球华人提供独立意见”的《凤凰周刊》等,都在用理性的判断为大众发声。
第四部分: 总结提升,并照应开头及题目。“舌”即言论,言论并不会因为恶毒而具有价值,而是因为其本身的价值而被人铭记。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9+1高中联盟”期中测试作文题】
“鄙视链”是当今社会中反映出的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瞧不起他人的现象。“鄙视链”渗入我们生活的每一寸空间,在任何领域,几乎都能看到“鄙视链”的存在。比如“旅游鄙视链”,国际游瞧不起国内游,名胜游瞧不起乡村游,自由行瞧不起跟团游。上网络论坛也如此,顶端是知乎、果壳,接下来是豆瓣,再下来是天涯,然后是猫扑、贴吧。甚至在儿童之中也存在,如有没有英文名,看的是国产动画片还是欧美原版动画片等等,无一不被拿来当作鄙视的依据。
对“鄙视链”这一现象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
指导
这是一个需要同学们对当下社会现象进行评论的作文题,与2016年的浙江高考题“虚拟与现实”一样都属时评类。这类作文题将同学们的视野引向社会,让他们去关注社会、思考社会。写出的文字既要言之有物,又要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有一定难度。
题目一开始就对“鄙视链”作了清晰的界定:“当今社会中反映出的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瞧不起他人的现象。”对同学们而言,这句話应是思考的出发点,需在文章中明确观点,分析原因。分析时,应多维度考虑,如果能追根究底、指出本质则更显深度。
以下立意可供参考:“鄙视是以财富、知识凌驾他人的优越感,这既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也不能赢得他人尊重,是一种庸俗狭隘思想的体现。”“鄙视更多地表现在物质与消费层面,反映了当代社会追求财富、互相攀比的大众心态,也反映了当今社会独立追求和理性思想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