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峨眉枪法的传承与发展

2018-06-23 10:54张升宇
武术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传承

张升宇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峨眉枪法的历史、文化、技术三个方面进行剖析。欲从峨眉枪法的历史节点、文化根源、技术风格解读峨眉枪法的传承方式以及其发展的未来导向。研究认为,峨眉枪法作为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技击实战是其传承的内在动力;随着社会大众需求的转变,竞技表演是其发展的外在形式。

关键词:峨眉枪法 传承 传统武术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3—0077—03

“枪为诸器之王,棍乃枪家之奴婢”,其在古代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它与军事技击息息相关。枪是由矛戈演变而来,其起源可以追溯到隋末唐初。时至今日,受军事活动、地域环境、人物传承风格等方面的影响,枪的形成之初,演变和发展出各种各样的枪种,创造出形式多样的枪法。峨眉枪法不仅在峨眉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作为中国历史上四大名枪法之一,其形成之初就蕴含着非凡的技击性、特殊的地域性、珍奇的文化性,其在研究中國武术技击性上亦发挥着特殊作用。

1峨眉枪法的历史传承

历史是指把人类社会中所发生的过往事件或事物进行记载并整合的宝贵资源。人类社会的进步,不仅仅得益于对未来的创新,历史的传承亦是提升人类文明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历史的传承需要人们的肯定,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然而,历史并非一成不变,古代所确定的道理于现代社会也许仍然有其适用的地方,但绝不可全盘对过往记载进行肯定。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末唐初,它作为古代兵器中的王者,其使用者也多为人中之龙,如唐朝开国将领秦叔宝、宋朝爱国将领岳飞等。枪自身地位随历史的传承而发生变化。有研究指出,枪是由矛戈演变而来,而在古代,矛戈的使用者多为士兵,从枪、矛戈的使用者角度,不难发现,枪在形成之初便确立了其在众多兵器中的领导地位。

峨眉枪法是峨眉武术的代表,亦是传统武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将其进行“文化保护发展”是传承中的生力军。追溯峨眉枪法的历史渊源,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武术的深入挖掘与梳理,对中国传统文化从内涵与表象两个方向进行认识;另一方面,寻查峨眉枪法的历史是对它存在意义的肯定,为更好地继承峨眉枪法、传播峨眉枪法、发展峨眉枪法做好深厚的铺垫。通过资料证实,峨眉枪法是峨眉普恩禅师所创。据吴殳之《手臂录》附卷记载,“西蜀峨眉山普恩禅师,祖家白眉,遇异人授以枪法。立机空室,练习两载,一旦悟彻,遂造神话,遍游四方,莫与并驾。”峨眉山的普恩禅师偶遇高人,高人传授给他一套独特的枪法,在此基础上,他仔细研究和勤奋练习,将此枪法融会贯通。两年后,他周游各地,未寻觅到能与他匹敌的对手。简而言之,普恩禅师在四方游历之时,曾与人切磋枪法技艺,由于其枪法的精湛与技艺的超群以扬名天下。由此,可以推导出峨眉枪法在其形成之初就涵盖着不凡的技击特性,尤其是“遍游四方,莫与并驾”可以说明在当时社会境况下,切磋交流技艺是武术的传播途径之一,技击性仍然是武术的根本特性。

由于历史的不完整性,关于普恩禅师的详细资料无从考证,故而峨眉枪法最初产生于何时也难以具体概括,研究时代背景时也难以具体说明,在此以峨眉枪法的嫡系传承为脉络,以吴殳所在年代为时间界点,从这两条路径力求推断出峨眉枪法形成的时代背景。《手臂录》峨眉枪法原序中提到“壬寅,鹿城辛五延余为子师,其友吴门朱熊占,弓马精绝,而枪法得之程真如,真如亲受之峨嵋老僧。”一方面指出了普恩禅师得艺于高人,游历天下时,传授枪法给程真如,程真如把此枪法命名为峨眉枪法,传授给朱熊占的这一传承脉络;另一方面,交代了吴殳向朱熊占交流峨眉枪法的时间界点以及谈话背景。吴殳出生于1611年,壬寅即1662年,此时他已经51岁,被鹿城的辛五邀请作为他孩子的老师,而辛五的朋友是吴门的朱熊占。基于这一层关系,可见吴殳与朱熊占的年龄相差不大。对这两方面进行梳理,可得出一个范围,普恩禅师出生在1500年以后,而这个时期明朝统治已经在日渐衰弱,内忧外患的境遇下,提升了民众习武的热情,促进了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巩固了峨眉枪法的技击地位。

2峨眉枪法的文化继承

峨眉枪法由峨眉山普恩禅师受高人指点所创,剖析峨眉枪法的形成与创立,不难发现,峨眉枪法主要受峨眉山地域文化和儒释道文化的影响。以中国古代四大枪法之一的峨眉枪法为代表的峨眉武术之所以能与少林、武当并驾齐驱,峨眉地域文化与儒释道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峨眉地域文化其自身内容较为丰富,尤其是多次移民活动,起到了疏通峨眉武术筋骨的重要作用。在内容上,峨眉本土武术与全国各地武术的融合,极大地丰富了峨眉武术;在形式上,各拳种技艺的摩擦,有力地促进了峨眉武术多元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儒家、佛家、道家三种思想的交错影响下,形成了儒释道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这样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文化。”从儒学来讲,儒家思想从仁义、道德方面奠定了峨眉武术的传承基础与传播内涵;从佛学上看,佛家慈悲为怀思想为峨眉武术添上了和平与正义的金衣;从道法中说,道家的天人合一理念,为峨眉拳种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思路,为峨眉武术风格给予理念。儒释道的交叉渲染了峨眉武术的人文情怀;丰富了峨眉武术的思想内涵,提升了峨眉武术的被认可度。

峨眉地域文化实际可称作巴蜀文化,李白曾作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因为巴蜀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巴蜀人民几乎与世无争,并且乐于享受生活,逍遥自在,甚至可以说有些许懒惰,因为大家认为,人生短暂需及时行乐。峨眉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叉源于中国史上的移民活动,或因战乱导致人口分布不均,或因资源缺乏,中国史上大大小小有六次向巴蜀移民的记载。比如秦汉移民、隋唐移民和湖广填川等。随着各地人民的涌入,巴蜀区域成为具有民族性、文化多元性、思想开阔性的地区。故而该地区武术的发展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峨眉枪法的形成也或多或少受到多个武术流派,多种技击风格的启示。普恩禅师所遇异人无从查证其出处,或许其来自别的地区,所传授的枪法就带有其他区域的风格,因为事发于明朝,巴蜀地区早已经历过几次外来移民的“民族融合”,所以峨眉枪法是否源自本土还有待考证,但其技击本质并未受到地区的影响。

儒、释、道三种文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这种现象在峨眉地域文化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峨眉地域武术文化体现出了“丰富的儒、释、道的文化色彩”。其一,儒学为传承和传播峨眉武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仁”与“礼”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二者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从古至今,在传统武术传承之时都备受影响,如师父收徒弟时,首先是对徒弟品质的审核,如果道德品质达不到师父的要求,那么便不予接收授。中国有句俗话常说“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这句话间接论证了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其二,佛家慈悲之心为峨眉武术添上了和平与正义的金衣,据传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因此,同区域的峨眉武术不免受佛教思想感染,进而峨眉武术习练者广结善缘,做善事以积攒功德。其三,道家的天人合一理念主张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并且认为生命始于自然,应该回归自然。虽然峨眉武术中的拳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但峨眉武术大多数取材于自然,如白眉道人的白眉拳便是模仿山中白猿。

3峨眉枪法的技术发展

每一类拳、每一类器械都有其技法特点,技法特点是演练或使用武术的核心。峨眉枪法亦有其独特的技法特点,根据《手臂录》的记载可知,峨眉枪法包含“治心篇、治身篇、宜静篇、宜动篇、攻守篇、审势篇、形势篇、戒谨篇、倒手篇、扎法篇、破诸器篇、身手法篇”12篇章。将其梳理可按心理、技术、战术、体能、智力五个方面归类。第一,治心篇、宜静篇、戒谨篇讲的是峨眉枪法习练时的正确心理,施展武艺容易,控制心思困难,只有心无杂念,身体和心思完全步调一致,才能让枪平静且平稳;第二,扎法篇和倒手篇讲的是峨嵋枪法的技术,峨眉枪法含有十八种扎法和十二种倒法,扎法是攻击的技法,倒法是革开敌枪防守的技法;第三,治身篇、宜动篇、身手法篇讲的是峨眉枪法对身体的要求,身法不对,则心中没底,以致手脚错乱,握枪不牢固,进枪、退枪就不受自己控制,促使战机乃至全局都会荒乱失控,因此欲要练好枪,必须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第四,攻守篇、破诸器篇讲的是峨眉枪法使用的战术,《孙子兵法》讲:“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意思就是进攻就一定会获胜,是因为攻击的是敌人疏于防守的地方。我防守一定稳固,是因为守住了敌人一定会进攻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能做到使敌方不知道在哪防守,不知道怎样防守。而善于防守的,使敌人不知道从哪进攻,不知怎样进攻。同样,枪法的使用也是如此;第五,审势篇、形势篇讲的是峨眉枪法对习练者智力的训练,审势即判断对方的实力,形势是敌我双方进行比较,这两篇教導我们要会审时度势。从峨眉枪法的十二篇章可以看出,其不管是心理还是智力,都与实际战斗息息相关,故而峨眉枪法所突出的主要是技击。

纵观枪法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枪的技法特点已演变为四个内容。首先是枪扎一条线,力学上分析即是对枪的作用力与枪杆在一条直线上,视觉上所见到的为手臂与枪杆同处于一条直线;其次是持枪贵四平,是对持枪姿势的一个规范,要求顶平(头顶)、肩平、枪平、脚平;接着是前管后锁,两手控制枪的手法,即是前手握住枪身中断管控住枪身,后手像锁一样紧握枪把;最后是艺工于一圈,也就是拦拿时以枪尖划弧,防守敌方内外攻来之兵械。现今枪法,技法特点随涵盖有技击特点,但实际演练中,为创造动作的节奏感与美感,很少体现出枪法的技击特征来。譬如拦拿扎枪,拦与拿为防守动作,扎为进攻动作,整体是进攻与防守的结合,然而为了美化动作,常要求结合弓马步转换来进行,而且弓马步的规范化致使枪尖无法扎到要害位置,违背了枪的技击原则。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社会大众需求的转变,峨眉枪法的传承受到影响。注重技击的峨眉枪法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法治社会中束缚了手脚。技击的表现是实战,而实战存在着安全问题,为避免伤害事故,我们所见到的峨眉枪法大多是减缓了速度的动作比划。为了更好的传播峨眉枪法,峨眉枪法涉及者亦会参与武术比赛,比赛结果受自身与对手实力发挥的影响以及裁判的影响,裁判员在判断成绩时,常将传统与竞技混淆,用竞技的标准去评判传统,以至于排名混乱。而为了获得好的成绩,传统武术逐渐把步型蹲低,将手型定格。然而这却大大限制了传统武术的发展,失去了传统武术实战的本质。

4结语

从峨眉枪法的历史传承角度分析,其为传统武术的代表,它的发展应该与技击实战息息相关;从其文化继承来谈,峨眉枪法受到巴蜀地域文化的影响,融合了儒释道三大不同理念,其文化底蕴相当深厚;从其技术发展来看,峨眉枪法源于积极实战,当其被挖掘整理时,朴素的打练无法引人注目,故而发展出现代竞技表演类的传统峨眉枪法。该类变迁发生在峨眉枪法,同时也发生在形形色色的更多传统武术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表演形式的武术目前更易满足观众的需求,以至于传统向武术套路分流。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传承
传统武术怎么了?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