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宝良
1954年3月18日,海军航空兵某部副大队长崔巍、中队长姜凯任浙江南田上空各击落美制蒋机F-47战斗机一架,打响了中国海军航空兵第一仗。
2017年国庆节前夕,本刊特约记者在海滨城市青岛有幸地采访了海军航空兵第一代飞行员、海航作战功臣、全同优秀离休干部、北海舰队航空兵原副参谋长姜凯。今年八十六岁的姜老,身板硬朗、思维敏捷、说话铿锵有力,谈话间的昂扬斗志不禁使我联想起他当年的英勇,并让我感觉到他随时都在为重返战场而时刻准备着。
当记者与他谈起首次参加国土防空作战并击落国民党飞机时的情景。姜老谈及往事,异常兴奋,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
记者(以下简称记):姜老您好!我们了解到您16岁就参军入伍,一开始当的是陆军,从陆军到海军飞行员转变,其間一定有很多不寻常的经历,您就先给我们讲一下您参军不久就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您在这两次战役中都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姜凯(以下简称姜):1947年底,我从河北唐山入伍,到了陆军13分区独立第八团进行新兵训练,而后随部队参加了平津战役中的唐山小集、马格庄、宋家营等战斗。在1947年冬到1948年初的辽沈战役中,我们部队开赴山海关、秦皇岛一带,负责切断国民党出关的铁路、公路等交通要塞。那时候打仗,我们都是晚上行动,把国民党铁路上的铁轨翻掉,枕木烧毁,再把公路挖断,其目的就是不让他们的部队坐火车、坐汽车出关。我们晚上破坏,敌人白天抢修,等修好后我们晚上再破坏掉,气得敌人没咒念。那时候,最有意识的还是打敌人的炮楼。为了防备我们破坏铁路,敌人就在铁路沿线建炮楼,500米建一个。敌人建,我们就打。就跟电影里演的一样,我们偷偷摸摸地打,有时还采用调虎高山计方法打,不打掉敌人炮楼就无法破坏铁路了,直打得敌人晕头转向。
记您是什么时候到航校学习的,都学了哪些科目就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据说很多飞行员都是经过了简单的飞行训练就上天与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美军飞行员作战,您也是这样吧。
姜:是的。解放战争后的1950年4月,我被选飞到空军长春预科中队学习飞行理论,后又到空军第五航校学习驾驶理论。翌年,我毕业分配到空军十七师51团改装米格-15比斯飞机。
我在航校除了学习起落飞行等简单科目外,主要进行编队飞行,特别是团编队,几十架飞机在一起飞,那场面真壮观。在战斗机上我仅仅飞了100多个小时,跟许多飞行员一样,经过了简单的飞行训练,就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与具有作战经验丰富的美军飞行员作战。
那年我只有21岁,思想就比较成熟了,雄赳赳气昂昂地就上了抗美援朝前线。我所在的飞行团主要任务是负责平壤以南、三八线以北,支援保护我陆军后勤运输部队。期间,我总共战斗起飞了30多次,大都是作为僚机配合长机作战。结果我们团共击落敌机11架、击伤敌机1架,受到了上级的通报表彰。归国时我还获得了朝鲜人民共和国军功章。
记:年轻的中国飞行员在飞行时间和作战经验上都不如美军飞行员,但在空战中却能屡次击落敌机甚至对方王牌飞行员,您认为这主要靠的是什么?
姜: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我们用劣势装备战胜了敌人的优势装备,主要靠的是我们飞行员英勇顽强,靠的是敢打敢拼,靠的是我们对祖国、对人民的一腔热情。如今,我们部队的装备先进了,怎样迎接新的挑战,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这些都在考验着我们的海空新一代。
记:海航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您是什么时候从空军飞行员转成海航飞行员的?空军飞行员和海航飞行员在驾驶飞机、作战任务等方面有什么区别吗?
姜:1952年6月,空军某部归建海军,在上海虹口机场组建了海军航空兵第一师。随后,空军的另外几支部队和沿海几个固定机场先后归建海军。同年9月,中央军委正式下达命令:成立海军航空兵部,任命顿星云同志为司令员。从这天起,人民海军有了自己的新兵种。
我是1953年12月从朝鲜战场回来,跟随部队一起调到海军航空兵部队,编入海军航空兵第二师六团的。
空军飞行员和海航飞行员在驾驶飞机有区别:空军飞行员主要在陆上飞行,针对陆上目标进行训练,与坦克、装甲车、高炮、雷达等部队进行协同训练,提高作战本领。海军飞行员70%科目和时间在海上飞行,针对海上目标进行针对性训练,与水面舰艇、潜艇等兵力进行协同作战,保证我海军舰艇编队、渔船、海上作业的钻井平台安全等。
海军航空兵和空军航空兵在作战使命任务上也不同。海军航空兵的主要使命是夺取和控制海上制空权,协同和保障其它兵种夺取制海权,保卫领海领空安全和海洋权益,主要任务是遂行海空作战。而空军航空兵的主要使命是夺取、控制陆上制空权,协同和保障地面兵力的战斗行动,保卫祖国领空安全,主要任务是遂行陆地上空作战。
记:战前你们部队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姜:战前的形势对我们是很不利的,国民党凭借他们的空中装备优势,猖狂得很。他们飞机多、地面雷达先进,加之绝大多数飞行员都有海上作战经验,他们的F-47、P-51等型战斗轰炸机,频繁出动,我们的海上舰船经常受到他们的打击。当时浙东沿海这一带的制空权,基本上掌握在国民党手里。
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为了打破敌人的空中优势,夺取浙东沿海的制空权,掩护舰艇作战,解放沿海岛屿,中央军委先后于1952年和1954年初批准在浙江沿海一带修建海军机场。继海军航空兵第一师的一团和四团进驻上海大场机场后,1954年2月又部署了刚由空军十七师51团改编成的海军航空兵第二师6团,也就是我所在的团,携米格-15比斯飞机随师部进驻宁波机场,同部署在上海、杭州、嘉兴的空军航空兵部队初步形成了较强的对空打击力量。
因为有了空军参加作战,就必须进行统一指挥。在华东军区的领导下,有华东空军、华东海军、浙江军区联合组成了前线总指挥部。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任总指挥部司令员:宁波机场对空作战指挥所由海军航空兵部副司令员兼航一师师长曾克林、副参谋长纪亭榭和我们航二师副师长赖金华担任指挥员。
我们团进入宁波机场后就立即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部队立即进行了战斗动员和紧张的战斗准备。师、团领导要求全团官兵加强战备观念,时刻准备歼灭来犯之敌。同时,还要求我们要树立协同作战的全局观念,以舰艇部队的安危为自身安危,以舰艇和陆军的胜利为胜利,保护水面舰艇和陆军安全,保卫海上航运和渔业生产。团政委马明带领我们参观了宁波市被国民党空军狂轰乱炸的现场,面对被被炸毁的文化古迹、民房和甬江大桥的残迹,飞行员们个个义愤填膺,愤怒谴责国民党空军的残暴行径,决心为保卫祖国海防建立新功。
海军航空兵有其特殊的作战环境和作战对象。在海空作战,海天一色,上下难辨。作战对象除敌机外,还有海上活动目标一敌舰船。为了适应这些特殊的的作战条件,团长刘建凯和副团长石瑛组织我们飞行员积极进行海上战术飞行训练,熟悉战区情况,掌握海上飞行特点和搜索海上活动目标的方法,提高空战本领。同时还组织飞行员和全体战勤人员研究敌情,认真分析敌我双方武器装备的性能、特点和飞行员的技术、战术水平,以便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克敌制胜。那时候,战斗需要什么就优先安排什么科目训练,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我们大部分飞行员已能在昼间比较复杂的气象条件下执行任务了。
为有效地保证首次空战胜利,我们团依据敌我双方的情况,还制定出了针对性的作战方案。采取低空隐蔽出航,力争先敌发现,出其不意,迅速占位,首攻歼敌。如首攻不成,则不予敌机水平纠缠,要迅速退出,重新占领有利的战术位置,再次占位攻击,以压倒之势打乱敌机队形,迫敌处于被动挨打地位,以便我机相机歼敌。地勤机务人员想方设法克服设备不全、航材不足等困难,精心维护飞机,达到全部飞机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场站部队克服一切困难,积极筹备物资、器材、油料,维修各种车辆和设备。通讯队的同志们把机场仅有的一部警戒雷达和一部性能落后的引导雷达维修好,使雷达在可能的范围内发挥最佳效能。那时候,我们整个部队上上下下都呈现出一派紧张的战备景象。
记:海军航空兵组建后首次与国民党空军作战,而您也是首次参加国土防空作战,就击落了国民党飞机,为新组建的海军航空兵部队赢得了开门红,您给我们讲一下当年击落国民党飞机时的情景吧。
姜:1954年3月18日,台湾国民党军的4架F-47战斗轟炸机浙江沿海袭扰,我们那个歼击机团归属海军才3个多月,有幸赶上了这次国土防空作战。当时,时任中队长的我和副大队长崔巍奉命驾驶米格-15比斯飞机升空拦截,并在浙江南田上空与其展开了空战。经过空战,我们击落了两架国民党飞机,而我机丝毫未损,整个战斗过程虽然只有两分钟,但要说起来,话就长了。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全面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台湾国民党军队不甘心在大陆的失败,妄图反攻大陆。其空军及海军经常在我沿海地区进行破坏活动。他们装备的F-47、P-51等战斗机依仗其海上低空飞行技术好、续航时间长的有利条件,配合舰艇对我浙东沿海频繁进行轰炸,气焰十分嚣张。
1954年3月18日,天气特别好,万里无云,是飞行的好天气。清晨,天还没有亮,我就和副大队长崔巍早早地来到了机场,按照战备规定认真地检查飞机后,便进行协同演练,作好了一切战斗准备工作。维护我驾驶的那架飞机的机械师对我说:“中队长,今天天气这么好,如果国民党飞机出来捣乱,你一定要揍它个空中开花,给咱们的飞机添上个红五星”。我点点了头,仰望着天空,默默地攥紧了拳头。战友的鼓励,更使我们增加了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下午14时10分,机场又一次响起了战斗警报……在三门湾活动的我巡逻艇遭到国民党6架F-47型战斗轰炸机的袭击,轰炸扫射达25分钟,投弹6枚,致使我舰艇部队612、505两艇中弹受伤,舟山基地要求海军航空兵给予反击。由于国民党已先后出动飞机10多批30余架频繁窜入我浙东沿海进行侦察轰炸,我海军航空兵驻浙东机场某团飞机不得不多批多方向起飞迎敌,机场只留有担负本场防御的少数值班飞机,如果再派飞机出击,机场就难于防御。加上当时海上气象复杂,能见度只有2~3千米,如果远伸南田上空作战,就要超过上级规定的60千米作战半径。而且由于机场设备还不完善,航空雷达比较落后,指挥引导也有困难。但是,如不马上出击,又无法解除舰艇之危。指挥所认为,海军航空兵的任务就是掩护舰艇和渔船的安全,主动出击是最好的防御。突破以往规定的半径作战,将出敌不意,有可能取胜。消极防御很容易影响士气,失掉战机。事实上敌人正是在这一点上欺负了我们。于是,指挥所请求上海、杭州的空军航空兵部队支援,并立即下达了出击的命令。
国民党空军装备的F-47战斗轰炸机是螺旋桨式飞机,低空和水平机动性能好,飞行(续航)时间长。驾驶该型机的飞行员,飞行时间都在2000小时以上,技术熟练而且熟悉海区情况。他们在大陈岛国民党空军飞行管制中心的引导下,经常从低空突然窜入,当遭到我机拦截时,则以低空小转弯机动摆脱,依靠其舰、岛炮火支援,逃脱我机拦截。我海军航空兵装备的米格-15比斯战斗机比国民党空军F-47螺旋桨式战斗轰炸机速度快,飞得高,爬升俯冲性能好。加之我海军飞行员政治觉悟高,战斗作风英勇顽强,并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因此,从总体上看,我们还占有一定优势。
14时38分,宁波机场指挥所接到华东防空司令部的作战命令后,当即下令担任战斗值班的副大队长崔巍和我驾米格-15比斯双机编队起飞,我们编着整齐的队形象两支离弦之箭,由低空出航直插战区南田上空。到达南田上空后,空中能见度不好,朦朦胧胧的,看不到敌机,想到指挥员在起飞前的嘱咐:“一定要打好第一仗,为海军航空兵争光”,我们俩心里不免有些着急。
记:为什么要双机编队低空出航呢?
姜:空战中,战斗机一般都是以双机或四机编队进入作战空域。作战时,地面指挥员大都与编队的长机进行通话联系,进行战术指挥。双机编队低空出航的好处,一是能躲过敌人的地面雷达跟踪,发现敌机时,一架掩护,一架攻击,相互有个照应。空战中,一般情况下,都是长机攻击,僚机掩护。我们这次空战,也是一种特殊情况。但空战必须要灵活机动,出其不意,才能打胜。空中格斗时,长、僚机则根据空中态势通过机上无线电自己主动协同作战。
我和崔巍双机飞抵南田上空盘旋两周后,就收到了地面指挥员的通报:“781,781,前方有4架敌机,高度1500,航向20,注意搜索。”781是长机崔巍的飞行代号。按照地面的指挥引导,我机边盘旋边向左前方搜索,果然,在约2000米处发现4个黑点,向大陈岛方向飞去,我们双机立即快速向敌机扑去。
记:盘旋时两机是怎样编队的,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吗?781、高度15,航向20具体应该怎样理解?
姜:两机编队不是固定的,必须一前一后、一高一低,是根据当时任务所决定的。任务要求不同,长僚机飞行高度就不同,前后也不同,但是,谁攻击谁在前,这是对的。高度1500表示敌机距地面飞行高度1500米:航向20意思是敌机飞行航向20度。
记:那时战斗机装备雷达了吗?搜索目标主要靠目视搜索吧?在约2000米处发现4个黑点,如果天气状况好的话,米格-15比斯的发现距离是不是能更远?
姜:那时战斗机没有装备雷达,搜索目标主要靠目视搜索以及地面雷达和指挥所引导。如果天气状况好,米格-15比斯的发现距离能达到20千米以上。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还要根据当时的天气好坏、能见度以及目标大小来决定发现距离多少。
逼近約1000米时,敌机尚无察觉。眼看敌机即将临近大陈岛上空,要继续尾追,敌机就可能取得大陈岛地面炮火支援。崔巍立即告诉我,左前方有4架飞机,快投掉副油箱跟他快速接敌。
记:在没有雷达的情况下是如何判断两机水平距离或垂直距离的?投副油箱有没有什么讲究?比如有没有时机限制,两个是同时投吗?有没有地域限制,例如空投的副油箱是否会对水面上的航行物体造成危险。
姜:我驾驶的米格-15比斯战斗机上装有光学瞄准具,用它就可以测量两机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投掉副油箱是为了减轻飞机的重量,增加飞机作战的机动性,有利于飞行员作一些特技动作,避免被敌机打中。进入战斗攻击前就要投掉副油箱。根据空中态势,飞行员才能决定投掉一个副油箱,还是投掉两个副油箱。投副油箱尽量避开居民区等地方,防止扎伤人。空投的副油箱将会对水面上的航行物体造成危险,落到水面舰船上很容易失火、爆炸。
记:投掉副油箱后,空战是如何进行的?
姜:地面指挥员得知我们空中发现目标,通过无线电命令我们:“截住它,狠狠地打”。崔巍迅速下降高度,隐蔽接敌,我则紧紧地跟在长机的后面。随着距离的接近,我们已看清了是国民党F-47战斗轰炸机,正向大陈岛方向飞去。快到手的猎物,怎能轻易放掉!崔巍一推驾驶杆,迅速下降高度,从敌机尾后隐蔽接敌,咬住了敌机的1号机。这时我也咬住了敌人的4号机,但没有进行攻击,因为我的职责是掩护长机,便紧紧地跟着长机,在距离1000米时,崔巍向敌1号机开炮。因距离远,没有打中。国民党飞行员发现遭到攻击,迅速向右转弯摆脱,并掉头向崔巍扑来。当一架敌机转到45度时,崔巍迅速切半径迎了上去,当距敌机400米时再次开炮,只见敌长机喷出一团烈火瞬间空中开花,掉进了大海。另一架敌机见势不妙,随即逃脱。
崔巍击落敌机后,正在上升转弯退出攻击时,尾随其后的另两架敌机迅速向他扑来,企图偷袭。我注意到对方的企图,立即压过去掩护长机,迫使敌机慌忙放弃攻击,掉头逃窜。我见长机已没有危险,便加大油门向敌机追去。当听到长机“你攻击,我掩护”的命令后,我便向敌4号机发起了攻击,由于歼敌心切,距离700米时第一次射击未中:继续瞄准射击,命中敌机左翼尖,没有命中敌机要害。这时,狡猾的敌机来了个战术向下逃跑。敌机跑,我就追。等敌机跑到距海面七八十米的时候,我就不往下追了。
记:为了保证命中率,一般在什么时候开火比较好,是否还要计算一下提前量?
姜:为保证命中率,一般在距敌机远不超过800米,近不小于200米的距离开火比较好,距离远航炮射程不够,而且命中率低,距离太近容易伤着自己。开炮前,我们利用机上的瞄准具要提前计算一下提前量。
记:刚才您说命中了左机翼,没有命中要害,那么飞机的哪些地方才算要害呢?
姜:飞机的要害地方有:油箱、发动机、机翼根部。这些地方只要被炮弹命中,非掉下来不可。
记:等敌机跑到距海面七八十米的时候,为什么您不追了呢?
姜:美制F-47战斗机低空性能好,对方是想把飞机降到很低时突然拉起来,我在后面追,如果不看高度的话,只要比敌机晚拉杆一秒的话,飞机就可能钻到海里去了。对方以为我肯定会钻到大海里,这样后面就没有人打他了。因此,我没有继续向下追赶,而是在100米的高度上等着他。我驾驶战机抢占有利攻击位置,当距敌机460米时,我已看清了敌飞行员的脑袋,然后快速按下了发射按扭,三炮齐射,成串炮弹击中敌机要害,另一架敌机赶紧逃之夭夭。崔巍看到我的飞机速度大,高度又低,连忙向我喊:“拉起来,快拉起来!”我迅速操纵飞机爬高,看见那架敌机拖着浓烟栽入大海爆炸,不由得一阵激动。在朝鲜战场上,我虽然参加战斗起飞30多次,可都没有击落敌机,没想到这一次却(在国土防空作战中)首战得胜,我忍不住地喊出声来:“我也打掉了一架”。这时,剩下的两架敌机已经飞远,耳机里也传来了地面指挥员命令我们返航的命令。崔巍命令我上升高度集合编队返航,我们怀着胜利的喜悦,编好了队形,向机场飞去。
15时16分,我们双机安全返回机场着陆。凯旋归来,战友们欢呼地向我们的战鹰涌来。我和崔巍一下飞机,就有人上前给我们拍英雄照。当时的心情难以用语言来非常表达,别提有多高兴,那可是我们海军航空兵首次升空作战,以少胜多,一举击落敌机两架,意义非常重大!
记:您觉得南田空战的重要意义在哪些方面?
姜:南田上空首战2:0的胜利,揭开了海军航空兵对敌作战的序幕,显示了我海军航空兵新兵种的作战威力,在我军作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为其他飞行员树立了成功的榜样。捷报传开,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当即打电话向我们表示祝贺和勉励。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記江华亲自率领政府慰问团到我们所在部队进行慰问。海军航空兵某师在宁波机场召开了隆重的庆功祝捷大会,海军司令部、政治部通报表彰并授予崔巍和我每人银盾一座,并各记三等功一次。上级领导号召全体指战员戒骄戒躁,保持和发扬荣誉,再接再厉,给来犯之敌以更大的打击。随后,我海军航空兵在夺取浙闽沿海制空权的斗争中,短短的四个月内战斗起飞252架次,击落、击伤敌机14架,把制空权牢牢地从国民党手中夺了回来,极大地鼓舞了海军广大官兵的士气。
记:飞行员在空中所能看到的最远距离大概是多少?那时没有敌我识别器,目视搜索的时候,在多少米能识别目标,大概是多少米能看清对方的脸以及其他一些按照距离识别目标的窍门?
姜:那时我们飞机没有象现在的战斗机装有敌我识别器,飞行员在空中所能看到的最远距离大概2千米。空战时都是地面引导和看对方飞机的机型。在地面准备时我们其中一项内容就是看国民党空军F-47、P-51等型战斗机的图片,看敌机的外形特征,印记在脑海里。能见度好的话,用目视搜索的时候在800米就能识别目标,一般看不清对方飞行员的脸,因为空战时都是从敌机后面发起攻击的。
记:海空第一仗给你留下那些感想?
姜:海空第一仗使我总在想,当时我们为什么会取得胜利7我觉得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的空战中,做到先敌发现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首先发现敌人,才能灵活地运用技术、战术,取得有利的空中态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则能使对方防不胜防,陷入被动,从而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这次空战,我和崔巍就较好地做到了这两点。在接敌过程中,我们双机严密搜索,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在当天有清雾、能见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崔巍在2千米以外就首先发现敌机,因而取得了主动,给了敌人以突然打击。虽然首次开炮未中,但我已占据有利战术位置,最终将敌机击落。我则发挥我机速度大、垂直机动性能好的优势,始终占据有利攻击位置,连续获得3次射击机会,最后一炮命中敌机要害,使敌机瞬间葬身大海。
记:我海军航空兵在保卫祖国海空作战中,共击伤、击落多少架敌机?
姜:我海军航空兵从1954年3月18日打响海空第一炮,到1970年为止,在保卫祖国海空自卫作战中,共击伤、击落美国和台湾国民党飞机40架,在海军航空兵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此外,我海军航空兵高炮部队在20世纪50年代也击落、击伤少量敌机:在20世纪60年代抗美援越作战中,共进行对空作战200余次,单独或与友邻部队协同战斗,共击落美军飞机169架、击伤141架。
记: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第一批特级飞行员,您安全飞行36年,并带头试飞了许多高难度训练项目,请问这些高难度科目都有哪些?首次飞高难课目经历很多困难和风险吧?
姜:这些高难科目是:多机编队、陆上超低空、海上超低空、海上打靶等。
我安全飞行36年,经历了无数风险,由于自己平时准备充分,多次都化险为夷。1982年我已经是51岁的人了,但我的身体还是很棒的。北航首长找我,交给我一项任务,让我带领机关工作组到海军某机场进行北航部队歼击机超低空飞行试点,征求我意见。我二话没说,整理好行装就和机关人员来到歼击机部队,指导这个部队进行首次超低空训练。北航首长之所以让我抓歼击机部队超低空训练是有原因的。我和战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与美军飞机作战,常常都是从低空袭击敌机,多次取得胜利。回国后,我所在的部队一直转战东南沿海一线,低空作战更是我们常常采用的方法。那时候,我就发现外国航空兵在作战中不断向低空发展的趋势。比如,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航空兵袭击美国珍珠港太平洋舰队之前,曾在40米高度上向水面舰艇发射鱼雷训练1981年6月7日,以色列航空兵飞机超低空飞入伊拉克,向伊拉克的原子反应堆发起了突然袭击。这些实例有力地证明,在现代战争中,航空兵在执行战斗任务时,能否突破敌对空防御是完成作战任务的先决条件。而对空防来说,低空、超低空飞行有显示出极大地优越性。他可以缩短对方雷达的探测距离,便于利用雷达盲区突击,削弱防空武器的打击效果等。
我奉命来到某歼击机部队后,抓紧做好飞行前各项准备工作,为正式开飞打下良好基础。海上超低空飞行特点是:飞行速度快、参照物少、辨别目标困难、机动范围小、体力消耗大、危险情况多,如果处理不当,飞机状态掌握不好,转眼间就会发生机毁人亡的事故。在飞行员地面演练的过程中,我常常来到他们的中间,一边检查、一边指导,连一个细小的动作都不放过,并亲自对每个飞行员进行严格考核。虽然进行了多次飞行前考核,但我还是提醒飞行员们:“准备工作虽好,但思想上不能放松”。
第一次飞超低空课目,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我还是从飞行员们的脸上看出他们内心的紧张。为了增强他们的信心,我第一个驾机升空作示范。我的脸上虽然带着微笑,但内心也是不平静的。过去我虽然在低空打过敌机,但毕竟时间长了,年龄也大了,精力也不如年轻人了,何况歼击机飞超低空本来就不容易!我驾机来到辽阔的海面,放眼望去,海上的一切尽收眼底:近处,波光粼粼:远处,水天一色。挂在高空的太阳,刺得我的眼睛分不清那是天空、那是海面。我驾机不断地下降高度,80米、70米、50米、40米……飞机过后,海面顿时掀起层层巨浪。我一连飞了3次,走下飞机时,我已满脸通红,汗珠滚滚。我把飞行员们叫到一起,给他们讲我的飞行体会。讲完体会,我就开始带飞。飞行员小刘在前座,我在后座指导,战鹰腾空而起后,改平转入超低空飞行,飞机在各种障碍物中穿来穿去。小刘开始有些紧张,飞机状态不稳定。我及时提醒小刘注意障碍物的位置、高度,时而又纠正他的操纵动作。在我的耐心帮教下,小刘超低空飞行技术进步很快,不久,就可以担任了超低空飞行教员。他用我的方法,带新飞行员,向滚雪球似的,一个接一个地放了单飞。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这个团终于成为超低空飞行团。这是我带出的第四个超低空飞行部队。
笔者20年前,就听过姜凯老英雄的报告。他意味深长、催人奋进的报告,还时常回荡在我的耳边。他除了讲一些战斗经历外,还讲到了怎么做人、怎么做官的问题。他说,难道我不想当官吗?在部队我当了20年正师职干部,10年师长、10年舰航(军)副参谋长,我也想当官,但我想起当年与我一起当飞行员的战友,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那可都是20左右岁的小伙子呀!回来的也都陆续地离开了人世。如今就剩下我一个人,能够活到今天,我已经很知足了……这次报告会后,笔者写了一幅字“知足者常樂”,慕名送给了姜凯老英雄。从此我们就成了忘年交。
姜凯戎马一生,叱诧风云,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空中战斗英雄。按说,有了这样的经历和业绩,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颐养天年。然而,1987年12月姜凯离休后,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革命事业心,又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贡献到关心祖国的未来,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事业中。
根据姜凯存档的演讲笔记来算,30多年来,姜凯下部队、进社区、到学校,为官兵、市民和中小学生作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方面的主题报告3000多场次,听众约200多万人次,分文不收,在军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身兼数职,既是青岛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委员、市中小学家长学校研究会的成员,又是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市民巡访团的团员。他还先后被140多家单位聘为校外辅导员、名誉校长等。他家中珍藏的少先队员献给他的红领巾就有600多条。
“我离休时56岁,党培养我那么多年,我应该继续为社会做点什么。我喜欢孩子,他们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能为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出点力我感到很有意义。我给孩子们送去精神食粮,他们也使我始终保持健康年轻的心态。”谈及初衷,姜凯总是一往情深,无怨无悔。
姜凯从1987年7月21日到海军航空兵机关做首场报告,到1988年3月30日走向社会,在青岛上清路小学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演讲,到如今已整整27年了。部队官兵、老师和孩子们的热切和激动表情令他始终难忘。从那时起,从城区到郊区,他顶严寒,冒酷暑,风里来,雨里去,坚持到中小学校、工厂、机关、部队做报告,他的足迹遍及岛城的角角落落,还延伸到上海、河北等省市的二十几个城市。27年来,姜凯为了演讲平均每天步行10余千米。青岛市的学校没有他找不到的,不论多偏多远他都去过、演讲过。无论到哪个地方演讲,姜凯始终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普通战士来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四不要”:报酬。姜凯还给自己定下规矩:不管演讲时间长短都要站着讲,并同自己“约法三章”:演讲要对党负责、对听众负责、对自己负责。
“姜爷爷演讲时的音容笑貌,还有全校师生在操场列队听报告的场景,我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当时曾在青岛31中学读书的陈玲,如今已是海军某舰载直升机部队一名少校军官。她回忆说,姜爷爷的报告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亲切感人,我们当时年龄虽小,但都深受鼓舞。
姜凯演讲的成功之处就是在于“常讲常新”。为使报告跟上时代步伐,增强感染力,他很注意学习新知识,天天坚持读书看报,收听、收看广播和电视新闻,关心国内外大事和青岛本地发展情况。每次演讲前,他都要精心准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每次都要自己花费上千元购买用于演讲的书刊资料。他说:“我每年都紧根形势定一个主题,还根据不同层次的听众准备几套演讲稿。”演讲结束回到家里,他还要认真做笔记,记录下演讲的时间,地点,主题,听讲人数和演讲效果等,并整理存档,以便不断总结经验,精益求精。迄今为止,老装有演讲记录的档案袋几乎塞满了一整个橱柜,加起来已有100多袋。
1994年9月2日,《青岛日报》刊登了一条消息:“海军青岛潜艇学院为海军培训入伍大学生”。姜凯怀着激动的心情,把这条消息看了一遍又一遍。他说:“本科生、研究生入伍到部队,他们将是海军的未来,我们部队现代化建设需要这样的栋梁之才。”我有义务给他们鼓鼓劲,姜凯就主动地找到潜艇学院领导,联系演讲事宜。姜凯的一场“让我们拥有21世纪的海洋”为主体的演讲,把大学生们听得热血沸腾,30多次的热烈掌声,把两代人的情感紧紧地融在一起。
2001年3月,驻山海关的一个海军部队请姜凯做革命传统报告,当地政府听说姜凯来了,极力要求他为机关、学校、工厂做报告。这一讲就是一个来月,50多场。临走时,市机关工委送给姜老一副对联:“春风不与朔风同,复苏万物换和声。催醒春苗遍地绿,情怀不老似姜翁。”
姜凯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最挂念的还是21世纪的中国海洋、中国海空、中国的国防建设。一次,姜凯的老部队请他为年轻飞行员讲革命传统课。细心的姜凯在课前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个别飞行员训练中怕苦怕累,“娇”“骄”二气比较重。他就讲从前的艰苦岁月,讲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所见所闻。他语重心长的话语,涤荡着每一个年轻飞行员的心灵。
2007年9月21日上午,北海舰队航空兵某舰载机部队礼堂内,座无虚席,掌声阵阵,一场别开生面的培树战斗精神报告会将一位老英雄和年轻官兵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姜老根据当前军事斗争形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战争年月不怕苦、不怕死,听党指挥,干党的事业,到和平年代遇到挫折时也要对党的领导坚定不移,服务人民要全心全意。讲到当前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时,他说:“战争的胜败,决定因素是人。要铸牢军魂意识,要敢打必胜。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五次自卫反击战,我们都打赢了,说明我们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英勇善战,所向无敌,才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打出了和平。”两个多小时的报告,姜老都是站着做的,令在场官兵感动不已。笔者也再次聆听了姜老慷慨激扬的报告。
党的十八大后,姜老反复阅读报告,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把党的十八大有关新精神、新说法、融入了他的演讲报告。他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得人心,我有义务把它宣传好,让报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姜凯说,让年轻一代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立足岗位,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更富足、更强大,一直是他的最大心愿。
编辑:石坚
姜凯,1931年6月出生于河北唐山,1947年底刚满16岁的他参军入伍,开始当的是陆军,不到两年便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解放浙东沿海战斗等。后来经过挑选又到空军航校学习飛行,训练时间很短,就赶上了抗美援朝战争,再后来由于部队建设需要,姜凯等20多名空军飞行员被调到海军航空兵部队,他又成了海军。从陆军,空军到海军,从班长,排长到师长,他转战南北,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在抗美援朝期间,21岁的姜凯多次驾机升空参加战斗,在空战中具有勇、猛、快的战斗作风,他所在的空军某部共击毁敌机11架,他本人荣获朝鲜民主共和国军功章一枚。1954年3月18日,他和副大队长崔巍在浙江沿海上空各自击落美制蒋机F-47战斗轰炸机一架,此次空战也为中国新组建的海军航空兵部队赢得开门红,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战斗英雄。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第一批特级飞行员,姜凯安全飞行36年,并带头试飞了许多高难度训练项目,为海军航空兵部队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