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居民生活服务类等行业中发展迅速,受到业界广泛关注。根据融资优序理论及财务战略理论,本文通过对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的对比研究发现:以占用供应商资金为特征的类金融模式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能够发挥其低成本优势及由此带来的快速规模扩张和强劲的盈利能力,可一旦失控则会导致资金链断裂,其多米诺骨牌般的风险传导效应甚至会危及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研究表明,在零售业规模扩张中,重视供应链管理、确保投融资策略与期限相匹配的财务策略、提升营运资本的运营速度和周转能力,有助于控制类金融模式的风险。
关键词:类金融模式;财务风险;零营运资本;资产营运能力
一、问题提出
类金融模式是指如同商业银行一样,低成本或无成本吸纳、占用供应链上各方资金并通过滚动的方式供自己长期使用,从而得到快速扩张发展的营商模式(郎咸平,2010)。近年来,连锁企业类金融模式已经被零售业、房地产业,以及高尔夫球会、书店、美容院、洗衣店、快递业务等生活服务业广为采用。类金融模式发展源于商业信用行为,按照融资优序理论,在不对称信息和融资成本的影响下,企业融资一般遵循内源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的先后顺序。在债务融资中,商业信用的融资成本低于银行借款的融资成本。Tirole J(2006)实证发现,在发达国家,向供应商融资占企业融资总额的比例分别为:美国8%,日本17.9%,德国8.2%,英国5.7%,法国15.5%,意大利12.5%。此外,融资优势比较理论认为,商业信用是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的一种重要补充。当企业资金紧张、贷款困难时,使用供应商资金便成为破解资金困境的一种重要手段。Fisman and Love(2003)证实,在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服务业欠发达,向供应商融资在企业融资结构中的比例更大;谭伟强(2006),张铁铸、周红(2009)也有相似结论,即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
二、类金融模式的解构
国美与苏宁:相似的资本运作模式与传统的家电销售渠道相比,专业家电连锁企业具有不可比拟的业态优越性,它能实现单位成本递减、收益递增的经济规律,即把专业化和连锁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集约化的经营规模,从而形成价格低、品牌全和服务体系完善的竞争优势。在飞速崛起的过程中,国美和苏宁均采取了连锁发展战略,其发展的资本运作模式大同小异,即同样是采用类金融模式、上市融资以及“零售+地产”相结合的三部曲。类金融模式。根据2004年国美香港上市时的招股公告透露,国美开设一家大卖场的成本约为1000万—1500万元;另根据两家企业一年营业额和门店数量,国美和苏宁单一门店营业额平均为2亿—3亿元,考虑到存货的周转率,如果公司不占用供应商资金,新增门店开店初需要购置的家电总货款(一个月)为2500万元,后续货款可通过资金周转来实现(吴红光,2005)。根据以上资料,可计算出新增一家家电连锁门店至少需要4000万元左右的资金。根据国美的扩张速度,若按每年新开店200家计算,国美所需资金约为80亿元。然而,据国美电器的年度报表显示,以2004年为例,其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资金只有16.59亿元,远远小于规模扩张的需求。实际上,虽然国美的负债以短期负债为主,但向银行的短期借款却非常少,导致有息负债率也很低,而支持规模扩张的是大量的无息负债,即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因此推断支持国美新增门店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占用供货商资金。同样,苏宁的扩张也得益于占用供应商资金。资料显示,国美电器的短期负债从2004年末的35.76亿元增长5.59倍达到2011年末的212.16亿元(其中应付款项占短期负债的比重保持在80%以上)。而其主营业务收入也同步地由2004年的97.16亿元增长6.16倍达到2011年的598.20亿元。其次,2004—2011年,国美的货币资金与流动资产的比例快速上升,特别是2007年该比例达到28.07%,证明收入增长的提高为国美带来了更多的账面现金。从苏宁2004—2011年的短期负债规模与销售规模看,当苏宁的短期负债由2004年的11.86億元上升30倍至2010年的356.38亿元时(其中应付款项占短期负债的比重维持在85%以上),其主营业务收入也有8倍的增长,由2004年的91.07 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938.89亿元,即短期负债规模与它的主营业务收入呈正比关系。另外,苏宁的货币资金与流动资产的比例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到2009年更是达到了72.73%。由此可见,苏宁爆炸性地扩张,但其账面现金仍可保持快速增长。
总体来看,苏宁与国美均有通过类金融模式占用供应商资金支持其店铺快速增长的行为。由此可推断:类金融模式不但保证了国美与苏宁获得运营资金,而且在规模扩张上发挥了主力作用,支持了国美与苏宁主营业务的快递发展。两者比较,2004—2008年期间国美占压供应商资金的幅度比苏宁高,对供应商的控制能力更强,总体而言,国美运用类金融模式比苏宁更加激进。2008—2011年苏宁实行积极扩张的战略,类金融模式的运用风格也有了明显改变。
三、类金融模式的风险控制
国美类金融模式的危机来自供应链上游的压力。国美在造就其连锁帝国的过程中,向供应商收取巨额的进场费、广告费、促销费、租赁费甚至包括新店开张费等;每年近200家新门店开张的过程中,国美要求门店所在地的物业管理部门提供至少3个月免租期以供其完成装修和供应商进场;新门店的装修工程,国美方面则要求由施工方垫付装修款,其应付工程款账期最长的甚至达5年以上,应付装修工程款高峰时达20多亿元。国美一贯强硬地长期占用供应商的资金、不合理的促销要求和突然降价等,使得其与供应商的关系几度交恶。2004年2月17日,成都国美与格力电器爆发争端,国美在没有提前通知厂家的情况下,突然大幅降低格力空调的价格,而格力电器在与国美交涉未果的情况下,正式停止向成都国美供货。3月下旬,国美在全国清理格力空调,格力电器也宣布退出国美,双方正式合作伙伴关系结束。同一年内,三星冰箱、洗衣机等产品撤出国美,双方对进店费以及返利的折扣问题未能达成共识,三星当时甚至有计划逐步撤出国美。从营运速度上分析,苏宁占有相对优势,但两个公司都存在大力改进的必要性和空间,苏宁的流动资产周转期明显低于国美,存货周转速度也快于国美。虽然苏宁的运营效率优于国美,但是与2008年之前相比,2009年之后的流动资产周转期大幅上升,与其2009年开始积极扩张有直接关系。
四、研究结论
本文以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案例为背景,剖析了类金融模式在企业扩张中的助力作用和可能风险。经营性动机理论和融资性动机理论,为类金融模式的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案例研究表明,企业面临外部融资困难时,信贷配给观和融资优势观认为,运用类金融模式,有助于缓解规模扩张和资金瓶颈之间的矛盾,推动企业规模扩张和多元化发展。但是,类金融模式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资金链断裂,其多米诺骨牌般的风险传导效应则影响企业声誉,威胁供应链安全,动摇商业信用的基础。因此,在企业扩张过程中,如何制定财务战略,配置企业资源,利用渠道价值,形成竞争优势,已成为国内外企业运用类金融模式健康持久发展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郎咸平.模式[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
〔2〕谭伟强.商业信用:基于企业融资动机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06,(12).
〔3〕张铁铸,周红.上市公司商业信用的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3).
〔4〕张良.商业信用与企业业务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作者简介:王璐 1994年5月19日,女山东省招远市人,专业或研究方向:会计专硕(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