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
中国山水画是绘画史重要的构成部分,山水画饱含了中国的人情理想,最中国文化浓重的积累和沉淀。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画”,其主要以山川自然景观作为描写对象,学生在山水画的学习中逐步领悟中国画的境界、气韵和风格。
《自然意趣一中国山水画》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遵循《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其对学生掌握技能方面没有太大要求。但是这节课涉及的作品画家种类繁多,包括隋代、唐代、北宋、南宋等一系列的画家及作品。对教师而言,学生掌握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的意境营造是有一定的难度,对教学设计而言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适合同课异构课堂的教学实践比较。
一、《自然意趣一中国山水画》同课异构的两种教学方式
鉴于对双师教学模式的前期研究,笔者对《自然意趣一中国山水画》的欣赏课进行了两种教学模式实践,分别以 A1与A2表示两种模式的研究课例,其区别如下。
A1:没有分组,教师在过媒体上演示材料及图片。A2:将全班学生分为8组,每组7人,每组桌上都放有国画的基本材料以及作品的高清图。
A1通过启发指引鉴赏名家名作,识记中国山水画的归类,分析作品的风格流派,说出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及表现语言。通过学习多角度欣赏山水画的作品,并能在培养审美感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通过欣赏、探究、交流等活动,最终得出欣赏山水画的基本方法。通过赏析,分析出每一朝代的画家如何将自然风景与人的主观感受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绘画自然之美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作品的风格判断出所属的流派。
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使学生热爱亲近探索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体会中国山水画的独到语言,领悟山水画不是仿制自然,而是画家心灵深处的体现,激起学生热爱传统文化。
A2通过讲授,让学生知道各朝代的畫家其代表作品,知道中国画的基本分类,能说出中国山水画的表现语言,了解分析山水画的基本表现手法,能够准确的分辨出这些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鉴赏分析,感受画家是如何将自然胜景与人类情感相联合,借山水之景抒发情感。在对中国画的赏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欣赏作品的能力,掌握中国画的欣赏方法。
同时,通过赏析中国山水画作品逐渐体会山水画的境界之美。在教学环节中通过赏析、探究、交流等方式,了解中国山水画,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自然意趣一中国山水画》同课异构两种教学效果比较研究
美术欣赏教学基本目标是在教师引导下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鉴赏、分析和观察能力,以提高自身的艺术涵养。通过教学实践和比较,教学效果的各个角度有着一些区别。
A1的教学过程采用诸如“了解”、“掌握”等抽象化词语。因此,美术欣赏教学目标设计中,有效地运用“动词”对学生的行为描绘显得尤为关键。前期词语运用上必须准确清晰,后期教师更容易进行操作和评价。
从教学层次性上来说,对于教学中所运用到的“分析”和“掌握”显然已将教学上升到运用层面和综合层面,而对比最后的“说出”仅仅是停留在最初的认识和记忆层面,A1 的教学实践从这一点看缺乏层次性。而 A2 首先让学生掌握作者的基本信息,后对作品的表现手法进一步分析,在此基础通过学习最终达到分辨青绿山水的目标。其教学更具层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消化,避免了学习的枯燥感。
在教学方法上,A2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介绍,通过前期的赏析、中期的探究以及后期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运用欣赏作品的基本方法,学生领略到美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哲理。这种教学设计更加重视学生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习生活中不断发现美,体会美和鉴赏美。同时,A2的教学方式更能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激发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新教标研究我们,惟有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缜密贴合,才得以实现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同时,教师不仅要仔细研究新课程标准,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进行详细分析,要制定出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目标,并在后续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A2教学设计对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需要灵活的安排学习进度,在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中具备生成性的目标和条件。不管是A1还是A2,它们的目标都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教学设计都关注到学生全面发展,并非以知识为中心进行教学。
中国山水画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层次感,在教学中采用总分总或者由远及近的方式进行教学,强调教师有效教学的条理性。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实行不同处理,运用不同逻辑方式实践教学,取得愈加愈好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编排,更益于学生进行革新和摸索。A1与A2在对教学条理上也存在较大差异:A1打破教材的顺序,从中国画的分类到各分类所对应的朝代,最后介绍每幅作品认知内容。A2按照教材顺序分别从朝代隋唐-北宋-南宋-元-明清介绍作品,最后总结中国山水画的分类。
三、《自然意趣一中国山水画》同课异构教学实践活动经验总结
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教学实践案例表明,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很大原因来源于教师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足。A1和B1课的相似之处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两节课都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全程参与。换言之,欣赏正确与否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欣赏艺术作品。因此,上述欣赏教学案例体现出“同课异构”教研模式运用于实际教学中的益处。此外,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优化美术欣赏教学,A2 课中教师多采用讲授法,师生间互动较少,如今欣赏课堂应积极提倡新方法,比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学习等等,优化美术欣赏教学须要逐渐完善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
四、《自然意趣一中国山水画》同课异构教学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本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也体现出一些问题。第一,过程相对简易,“同课异构”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备课、上课,集体评议和撰写教学反思。但课例中缺少课后反思。教学反思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转变的标准,其是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环节。反思后再实践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第二,宣传不够单位,参与两节课听课的教师同时不多,而参与听课的教师的课后点评也不够深入,没有对比性。在课后点评中,大多教师点评只局限在某一教学环节,缺少对该节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或教学环节深度地对比评课。
美术课堂的同课异构探索,甚至是双师制教学模式的探索还任重道远,但是其前景广阔,符合新课改的教学思想,同时教学效果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