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节目与娱乐节目中的“互动”比较分析

2018-06-22 09:28马东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比较新闻节目互动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大众文化的日益盛行,电视节目的形态样貌得到了革新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受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的提升,观赏性、思想性、艺术性的三位一体固有价值标准早已不能适应观众需求。在此基础上,互动性的影响力日渐加深并逐渐成为了电视节目的共同追求之一。无论是追求严肃客观的新闻节目,还是偏爱娱乐游戏的娱乐节目,互动在其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以新闻节目和娱乐节目为例,从互动层面、互动形态、互动效果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中国电视节目的策划制作、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新闻节目;娱乐节目;互动;比较

作者简介:马东(1994–),男,汉族,河北承德人,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2

一、电视节目互动的概念透析

电视节目的互动主要是指电视制作者(编导、策划、记者、主持人)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引导观众切身参与其中,以期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提升观众对节目内容的接受度、节目本身的影响力,同时也使观众能够从中愉悦身心、乐中受教、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互动元素的融入打破了传统电视节目的单向传播模式,在大大拓宽传播渠道的同时,也揽获得了更多的受众群、调动了他们参与节目的积极性,是一种动态的传播模式。而且,互动也往往成为电视节目形式结构、内容设定的一部分,因此它自然也可以作为影视文本进行关照和剖析。从传统意义上讲,节目中的互动分为场外互动、场内互动、场内外三方互动等互动形态,从其他范畴层面的划分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对于新闻节目和娱乐节目而言,节目内容、节目主旨、节目意欲达到的效果等均有不同,因此互动的使用程度以及方式等自然别有区分。以下笔者将从互动的层面、形态、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二、新闻节目和娱乐节目中“互动”的比较分析

(一)互动层面:潜在互动与显在互动

1.新闻节目:潜在互动中实现交流

在新闻节目中,受众是不参与新闻直接播出的,但新闻播出时要考虑到受众的接受情况,因此属于潜在互动。由于新闻节目内容和价值取向等多方面的影响,传统的新闻节目如《新闻联播》《晚间新闻》《新闻直播间》等更加注重准确客观地传达信息,并不对“互动”做过多的要求。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逐渐深入、大众文化的日益繁荣,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人们对于娱乐的诉求日渐加深,这对新闻节目的内容形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一些电视台或节目制作公司审时度势,将诸多“互动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新闻节目当中,于是一大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节目形态呈现在观众的视野当中。除了一些纯娱乐资讯类新闻节目外,诸如辽宁卫视的《说天下》等“脱口秀类”新闻节目也在与观众的良好互动中实现了其娱乐化的诉求。此类节目的主持人摆脱了传统新闻节目的刻板僵硬的主持风格,以时尚俏丽的穿着、幽默诙谐的语言、夸张不羁的神态以及对新闻轻松的谈说博得了受众的青睐。从这个维度上讲,“互动”很大程度上是为“娱乐化”服务的。但是,此类节目也饱受业界诟病,娱乐化的风气过分渗入带来了深度新闻和重要新闻的极度匮乏。“电视新闻节目在追求收视率的同时,新闻的价值旨归何在”?这些问题发人深省。

2.娱乐节目:显在互动中触动心灵

娱乐栏目的互动是显在的互动,它把受众的娱乐情绪变成具体的场面,变成对话的内容,变成表情交流对象,因此是显在的互动。这首先体现在与现场观众的互动上,与现场观众的互动不仅能够拉近节目与受众的距离,而且也显得有人情味,更易触动观众心灵,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在《快乐大本营》中,开场时,主持人通过温和谦逊的语言表情、热情四溢的神态动作,对现场观众投以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这无疑消解了主持人在观众心中高高在上的形象和地位,使观众于无形中形成一种自己人效应,同时也能更好地接受传播内容。其次体现在与场外受众的互动,如通过微博、微信、短信等渠道进行投票抽奖、亲友问候、连线答疑等。《金星秀》中,回答微博网友提问的环节便充分体现了这种互动,满足了电视机前等多个渠道受众的求知欲。《快乐大本营》其中的一个环节就是让现场嘉宾给自己的亲友打电话,而主持人呼吁现场观众为对方欢呼或问好,这实际上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三方互动。此外,《快乐男声》《超级女声》等选秀类节目中的短信投票、微博投票等更是不妨成为一种场外互动的形式。通过场外观众的投票,观众将更多的情感和精力投入到参赛选手身上,进而将对选手的喜爱投射到节目本身上。在节目中跟着选手的成长一起品味其中的喜怒哀乐,获得丰富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享受。

(二)互动形态:语言互动与表演互动

1.新闻节目:语言互动中传达信息

新闻栏目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要求客观公正地播送新闻,其严谨的播报形式和严肃的播报内容,很大程度上使其与观众的互动形式局限于语言性互动。而且,由于新闻节目没有现场观众参与,互动实际上就是主持人面对镜头的互动,是一种虚拟互动。但是,新闻节目单有语言互动是不够的,因为新闻节目是具有导向性和意识形态倾向性的,并且需要新闻节目主持人通过合宜的语音语调和表情神态等表现出来。这种倾向性的表达实际上与观众形成了一种更为亲切的互动,而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也能实现与主持人的價值观念契合,从而实现民族共同体或意识形态共同体的认同与归属。但主持人通过语音语调的调整、表情神态的变换所体现出了的互动不能过于夸张,诸如朝鲜主持人李春姬在播报金正日去世时的几度哽咽,播报遭遇外敌威胁时的慷慨激愤,播报取得重大成就时的极度喜悦则难免有主观意识过于浓厚之嫌。当然,这只是站在笔者立场上的一面之词,不同的意识形态体系下所形成的新闻体系,对其播报体系和新闻本身的价值属性看法不一、要求不一。因此自然不可与中国同日而语。

2.娱乐节目:表演互动中尽显娱乐

对于娱乐节目而言,主持人需要以夸张的肢体动作、体态表情等各种表演元素来实现与现场嘉宾、现场观众、场外观众的互动交流,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节目氛围。因此其互动属于表演互动。以《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为例,在游戏互动环节中,主持人在与现场嘉宾游戏之余往往会邀请现场观众上台一同游戏,从而实现了一种良好的表演互动。在一些户外竞技类娱乐节目中,如安徽卫视的《男生女生向前冲》、广东卫视的《活力大冲关》,这些节目的主人公既是竞技的参与者又是现场的观众,主持人在他们参加挑战之前往往会在与其闲聊之余,邀请其进行相应的才艺展示,或者与主持人一道进行一段表演。这些表演或是具有时尚气息的劲歌热舞、或是饱含民族特色的杂耍技艺,无不缓和了节目从整体上带给观众的紧张刺激感,使观众得以短暂放松,进而实现了节目氛围的流动性,避免了观众长时间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而产生审美疲劳。总之,成功的娱乐节目总是在节目内容上设置一些游戏竞猜、歌舞表演等互动环节,从而可以让观众处于不同的节目氛围之中,平均分配自己的精力,以不同的状态来获得丰富的娱乐体验。

(三)互动效果:内容接受与情绪感染

1.新闻节目:内容接受为王

新聞节目追求一种客观公正性,更好地传递新闻本身、履行好宣传服务职能是节目的宗旨和价值所在,因此新闻节目所具有的这种潜在性的、语言性的互动似乎也恰如其分。所以在互动效果上,新闻节目追求的是让受众接受真实可信的信息内容。但内容的接受往往依赖其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又是受众审美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如节目的整体风格、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记者的采写风格,甚至演播厅的场景布置等都会影响到受众的审美取向。此外,大众文化视域下,受众对于节目的审美特色要求越来越高,因为受众的定位越来越确定,这类节目的风格特色不符合受众的审美趣味,他们自然就不会感兴趣。比如说,有的受众偏好于轻松愉快的新闻节目风格,那么他们对于那些具有严肃说教的风格可能就无关痛痒了。于是,近些年来出现了诸如以上所提及的《说天下》等新闻节目,这类在节目形式上推陈出新,审美特色上别具一格,极大程度上迎合了受众的审美价值取向,促进了观众对新闻内容的接受。

2.娱乐节目:情绪感染为主

娱乐节目的互动效果是为了让观众进入到某种特定的情绪状态之中、置身于某种节目氛围之中去娱乐自己、放松身心。在这里,宣传和教化功能逐渐被淡化,观众在节目设置的各种互动环节中尽情地释放自我,时而因现场的欢歌热舞兴奋激动,时而又被嘉宾的故事感动的热泪盈眶。在这样一种情绪化的感受之中,实现了对节目的认同。在选秀节目《快乐男声》、《中国新歌声》中,每当有选手遭到淘汰、即将离场时,主持人便通过一些列煽情的话语对选手的参赛经历、成长进程等进行回顾,并投以选手真诚的眼神,一方面体现出对选手个人价值的肯定,一方面对其离开表示极大的惋惜,这样情感的流露与表达,无不使观众也深受感动。在脱口秀节目《金星秀》的嘉宾访谈环节中,主持人金星一方面会对嘉宾的婚姻情感、生活轶事进行小小的调侃,但更多的是对其生活经历、工作状态投以强烈的关怀与理解,从而引导嘉宾讲出真实的故事、表露真切的情感。这让观众在感受到娱乐氛围的同时,也体会到到深深的人情味儿,进而更愿意投入到谈话情境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与情感共鸣,因此可以见得,娱乐节目互动效果上更加追求“情绪感染”。

三、结语

娱乐节目和新闻节目中“互动”的运用既有着表现手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处,也有着价值谱系上的本质区别。近些年来,随着泛娱乐化趋势的深入,娱乐节目的题材样态日新月异,互动的方式也得到了花样翻新,一大批风格迥异的节目涌现荧屏,并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而新闻节目也不甘示弱,潜心挖掘新闻价值性的同时也将诸多新颖的互动元素融入其中,提升了节目的观赏性和影响力。笔者相信,不论是娱乐节目还是新闻节目,在大众文化语境下,迎合受众审美取向的同时保持自身的艺术特性始终是其共同追求。在类型融合的趋势下,两者的关系也并非一定要此消彼长、互不相容。此外,如何在保证节目收视率基础上不失其艺术内核和精神特质,也必将成为值得业界考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彭婧《娱乐节目互动性研究》[J]艺海,2011年12月

[2]王欣《电视节目的互动性研究》[J]旅游纵览,2014年3月

[3]石竹青《主持人的审美价值取向》[J]记者摇篮,2012年5月

[4]胡中华《电视节目互动方式探究》[J]新闻世界,2012年10月

[5]张红力《广播新闻节目中的传受互动》[J]新闻与写作,2014年4月

猜你喜欢
比较新闻节目互动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