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贵仁 党思宇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加拿大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L17AWW002)。
摘 要:《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成名之作。小说恰到好处地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是加拿大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典型例证。本文通过对小说主题表现,创作手法及艺术效果的分析,结合加拿大特有的文化背景,探究小说中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表现形式,进而探析加拿大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实践意义以及现实主义内涵。
关键词:《少年Pi的奇幻漂流》;魔幻现实主义;分析
作者简介:时贵仁,男,1962年出生,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加拿大文学研究;党思宇,女,1993年出生,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02
一、加拿大魔幻现实主义综述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加拿大文学中重要的流派之一。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拉丁美洲的一种文学流派,是叙事小说的一种类型,更广义地说,是涵盖一系列神奇魔幻元素的艺术形式。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以其构思新颖奇特,风格奇幻怪诞见长,成为了拉丁美洲文学甚至世界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通过神奇、怪诞、异乎寻常的写作手法和人物情节设置,将各种超自然的现象加入到对现实的刻画和描写之中,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矛盾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刻印在读者的脑海中,唤起读者对现实问题的反省。加拿大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完美地继承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开拓更具表现力的创作手法。加拿大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敢于在文学创作中进行实验性的探索,这得益于加拿大多元的文化土壤对创新精神的滋养。在创作手法上,作家们大胆地尝试意识流、心理分析、时空交错等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通过夸张、荒诞的笔法深化作品的现实意义。
加拿大魔幻现实主义以现实和经验为切入点,通过发掘现实和经验的现实主义特征来说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认识现实、批判现实、解决现实问题方面的价值。加拿大魔幻现实主义丰富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内涵,使一切现实和经验成为可以通过文学解读的文本,成为可以表述的话语,现实即文学,文学亦现实。加拿大的魔幻现实主义既具有魔幻的表象之下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又具有从现实中抽象出的魔幻对现实的具体化功能。
二、《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中典型的开创性作品。它挑战了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当人们身处险境,面临死亡和极度痛苦时,我们是应该坚持信仰还是坚持真理。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将神奇魔幻和人性本质结合起来,揭示在面对痛苦和死亡时,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作者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使小说更具魅力,丝丝入扣,引人入胜。
1.独特神秘的主题表现
主人公Pi是一名印度教徒,印度教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但他喜欢关于印度教的一切,无拘无束的宇宙,多个神明的同时存在,善恶有因果,灵魂有轮回的教义,使他沉迷其中。而当他偶然遇到神父,他又跟随神父认识了基督教。起初Pi对基督教充满疑惑,但当神父用大爱解释了Pi的所有疑问时,Pi相信基督教也可以给予他精神上更高层面的追求。继而,Pi又信仰了伊斯兰教,他不在乎其他人对伊斯兰教的看法,只坚信自己的内心,全身心地去认知和感受他所相信的教义。三种宗教信仰在Pi的身上并不冲突,他反而将这三种信仰的元素恰到好处的融入他的生活中。
主人公Pi的父亲对Pi的多重信仰表示:“如果你同时信仰三个宗教,那等没有信仰。与其如此,不如选择相信理性,相信科学。我宁可你经过深思熟虑否认我,也不要不加分辨地盲目接受。”而Pi的母亲则说:“科学解决外在的问题,而不是内在的问题。”实际上是在暗示理性和信仰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前者解决现实问题,后者解决心灵问题。父亲和母亲的说法不同,也就意味着Pi面临着抉择。要理性还是要信仰,这是一个精神领域的经典困境。Pi最终做出的选择是:“我决定去受洗。”但信仰需要的是虔诚,Pi并非一个虔诚者,他是个泛神论者。多年后,成年Pi的一番论述表明,他需要的是一种超自然的、至高无上的力量作为信仰依靠。至于是信奉毗湿奴、耶稣还是安拉,并不重要。换而言之,在他的意识里,信仰的是信仰本身,而不是某种特定的神明。
魔幻现实主义的主题表现中,宗教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纽带,宗教和想象同科学和理性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多重宗教信仰为小说增添了魔幻色彩。《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主人公Pi在少年时的痴迷追求各种所谓的信仰,在一定程度上亦是在人性与物性认识上的探索。
关于信仰,虔诚者选择信仰解决问题。现实世界里,人们会对同时信奉多种宗教的人产生质疑的眼光,而与此同时,每一个宗教信仰都具有排他性,信奉多种信仰的情况罕见至极。科学而理性的解决问题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性。而对于Pi来说,选择信仰只是为了逃避问题。信仰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具体膜拜的对象,而是一个寄托,一个可以逃遁的空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着主人公Pi可以出奇平静的讲述这段艰难的漂流历程。
2.怪诞陆离的创作手法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讲述了主人公Pi在少年时同一只老虎在海上漂流的冒险故事。作为一种魔幻性的表现手法,故事情节天马行空无所顾忌。然而在现实层面,这个故事又真是发生,符合逻辑,符合理性。
小说讲述了沉船事件后,Pi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与他同处一艇的还有一条鬣狗、一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一只母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在漂流的最初3天,鬣狗活吃了斑马,咬死了猩猩,老虎又杀死了鬣狗。至此,少年Pi在开始了海上求生的故事,也就是如何面對理查德·帕克的故事。
繼而,Pi又讲述了另一个版本的海上求生故事。其实,救生艇上并没有动物,只有一个厨子、一个断了腿的水手、Pi的母亲和Pi自己。厨子杀害并吃掉了受伤的水手,然后又杀死了Pi的母亲,Pi忍无可忍,出于愤怒杀害并吃掉了厨子。最后的现实是,最终只有Pi活了下来。
两个故事中,各种元素完美对应,水手是斑马、厨子是鬣狗、猩猩是母亲、Pi自己则是老虎。故事中,Pi将自己一分为二,自己代表着人性或理性,老虎是剥除了理性的原始本能,本能地发怒,本能地恐惧,毫无掩饰地表达自己最粗粝的欲望。
关于落难于救生艇上与几个动物之间的故事,以及在海难调查人员问询下,Pi选择了与老虎理查德·帕克在同一艘救生艇上漂流冒险的故事,而不是选择自己母亲被厨子杀害的故事。正是这种魔幻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才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虚幻的故事看似不合乎情理,但却更容易让人接受;而故事另一层面的残忍性使读者拒绝相信,或许,在当今现实社会中,人们更愿意去相信人性的丑恶离我们更远,只能接受或是警示这个残忍事实只是在动物形态层面才存在。魔幻现实主义亦真亦幻的表现手法,使读者在虚幻的故事中进行理性的现实思考:杀戮和牺牲不是为了让我们质疑人性的阴暗,而是让我们在苦痛经历后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坚定对信仰的追求。
3.神奇梦幻的艺术效果
小说最后,主人公Pi在岛上获救,白天有着无穷的食物,干净的淡水,以至于他钟情于这个小岛,不想离开,对未知和死亡的恐惧让他想在这个岛永远生存下去,他甚至将女友送给他的红绳系到了树上表达他对小岛的依恋。然而夜幕降临,他看到了白天的湖水开始吞噬鱼类,那深不可测的湖水在吃着自己养育的动物,同时他又看到了那个仿佛莲花的树叶,一层层剥开后看到了人类的牙齿。白天和黑夜,馈赠与索取,吃和被吃。这就是此岸,这就是人类,这就是生存的残酷。Pi毅然选择逃离小岛,因为他不想继续活在过去,吃着同类生存下去。他跟随着神的指引,乘着小船,向着脱离兽性的彼岸驶去。但此时,他仍然无法完全脱离兽性的一面,载着老虎继续出发。直到最后,老虎走进了丛林里消失了。Pi因此很难过,因为人类的兽性帮助人类在最危难的时刻生存了下来,而当人无限的追求并接近神性的时候,兽性会在不被察觉时离去了。
《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Pi自身的突破和超越完成了他从兽性到人性在到神性的升华,不断突破自我,寻找自我,如此奇幻的艺术手法使读者耳目一新,作者用这种近乎疯狂而又含蓄的艺术效果讲述了这个冒险故事中残酷的事实,亦是对生活的悔悟、信仰的拷问,和人性的反思。
三、结语
《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扬·马特尔运用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表现手法来探讨宗教信仰和科学理性的元素。加拿大的魔幻现实主义既具有魔幻的表象之下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又具有从现实中抽象出的魔幻对现实的具体化功能。小说中魔幻的元素与现实的叙事相结合,为读者营造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认识现实、批判现实、解决现实问题方面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静.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再解读[J]. 安徽: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于景梅. 历磨难而成长因信念而不凡——英语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魔幻现实主义解读[J]. 丹东: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扬·马特尔. 少年Pi的奇幻漂流.[M]. 姚媛译. 江苏: 译林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