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头号强国美国斤斤计较、挑衅贸易“全球化”之时,中国主动且自信地向世界商品和服务敞开了怀抱。2017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发出最强音:“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一年之后的今天,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准备工作进入“快车道”。几个月后,也就是2018年11月5~10日,博览会就将在上海举行。从“出口全球”到强势“进口全球”,释放了什么信号?
首先,我们以国家的名义进口。它是世界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这与进口目标呼应:未来5年,我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这对于消沉的世界贸易來说,无异于突遇甘霖。我国大型中央企业和各地方都将赴博览会组团采购,豪华程度闻所未闻。全球对此欢呼雀跃,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300家企业确定参展。
其次,我们不怕顺差缩小。多年来,我国外贸追求的从来不是贸易顺差,而是共赢。我们不会为了创汇而刻意将别国商品拒之门外。虽然我们一直是贸易顺差国,但那是“中国制造”在海外受欢迎的结果。有些国家不能一边享受中国好产品,一边又诋毁中国顺差是“阴谋”。美国人不是觉得对中国贸易逆差太委屈了吗?尽管来吧,博览会静待美国好商品。
最后,我们是“全球化”的坚定后盾。在得到了“全球化”带来的大部分红利之后,美国才“后知后觉”,认为自己是国际贸易的“受害者”,于是四处设置贸易壁垒,阻止他国商品进入美国,活脱脱地演绎了什么是“过河拆桥”。多亏了中国,风雨飘摇的“全球化”才得以屹立不倒,全球贸易才得以信心不折。
我们打开大门,真诚地欢迎好商品进来。至于哪些才是真正的好商品,期待我国消费大市场的检验。本期封面报道《“路过”哈萨克斯坦?》解读“一带一路”上的贸易洼地哈萨克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