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 贺仁飞
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同区域和不同地区的路径和模式是不同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是总体方向。中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从发展历程来看,高质量发展在实现做大做强的前提下更具基础,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不容中西部地区走传统从做大做强再到做优做精的路径。中西部地区县域层面的发展实力和水平普遍偏低,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会受到原有发展基础和条件的桎梏,认识水平的不足和认知理念的偏差很可能影响高质量发展在中西部地区的推进。
高质量发展不是破旧立新,而是新旧接续。从中西部地区发展规划来看,新兴产业已成为普遍性选择,而一些市县层面过多地突出了对新兴产业甚至机器人、云计算、智能制造等从实际上还够不着、摸不到的产业,偏离了实际,背离了市场。前些年提出的“弯道超车”,就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产业而言,是有可能的。但就一个地区而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摈弃这种跳跃式的发展思路。当前,中西部地区正积极谋划高质量发展布局,一些地区提出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实施“二次创业”和推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做法是符合自身实际的路径。中西部地区普遍是生态资源和农林资源的集聚区,这是最大的优势,以往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大多充当了原材料供应的角色,产业的中下游严重缺失。那么立足资源优势,增强中高端生产供给能力,实现高质量的效益转换是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关键选择。
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高水准的学科建设以及更加集约高效的土地供给和精准到位的财政投入。这其中有两个问题值得高度重视。一个是学科建设的问题,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一些产业难以做起来,其关键就在于缺失相应的学科建设,难以对高质量发展形成有力支撑,所以必须加快推进协同创新,共建学科平台。另一个是投入产出的问题,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巨大的投入工程,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在财力方面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加之市场融资能力不强,所以必须选准选好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实现“精准投入”,必须强化资金整合效应,避免有限的资金被“撒胡椒面”。▲(作者分别是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华蓝智库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