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琼珍
(重庆市秀山县人民医院,重庆 409900)
现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患白内障的几率越来越高,该疾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在临床上通常是采用手术治疗,但是对手术治疗需要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临床护理路径是根据患者的实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从而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因此,本文探讨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观察,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汇报。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对照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7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为(54.15±11.62)岁;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32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为(53.25±10.6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措施为:(1)入院第一天:接待人安排患者与医护人员见面,并进行入院评估和健康宣传教育。(2)入院第二天:医护人员向患者介绍病理知识、手术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术后病情恢复等常识,让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术前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准备好手术物品,并做好消毒处理工作;(3)入院第4~5天:术后对患者眼部情况进行观察,检查是否出现红肿,一旦发现异常以及上报医生进行处理。(4)入院第六天:护理人员要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患者正确清洁眼部,注意饮食,以免病情出现复发。
对所有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调查,并将其视力恢复情况作为参考依据。满意度的判断标准:由患者对护理人员进行满意度的评分,其中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x100%。
通过软件SPSS 20.0,统计学方法选择中计数部分的检验方法选择x2,计量部分表示选择(±s),检验方法选择t检验,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值不高于0.05。
两组患者的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到0.5以上的人数要比对照组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n(%)]
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7.9%,显著高于对照,85.1%,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老年白内障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甚至致盲,会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于白内障的发病原因具有复杂性,其中辐射、局部营养障碍、代谢异常等因素均会引起。治疗该疾病通常是进行手术治疗,然而手术具有较强的应激反应,易发生不良并发症,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因此必须注重对患者的临床护理,以保障手术治疗的效果[2]。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科学的医疗护理模式,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疾病、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等多个方面出发,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根据护理计划进行科学整合,以最大程度的保障医疗效果[3]。另外,临床护理路径能够详细的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和其具体的预后情况,让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获得高质量的服务。临床护理路径改变了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尊重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心理,注重团队之间的管理,强化医护之间的合作交流,重点监控护理流程,注重手术的安全性。在本文中选取了我院收治的94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对照的方式,探讨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到0.5以上的人数要比对照组多;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保障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适于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 吉书芳.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5):234-234,235.
[2] 韩雪晶,颜廷霞,樊海英,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187-188.
[3] 阿依先木古力•乌甫尔.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