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丽红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图书馆,山西 太原 030031)
图书馆作为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服务工作时主要以馆员服务为主,让学生到馆查找、借阅资料,但这种服务方式会导致学生在检索图书时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的使用效率。尤其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服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智能化、现代化的阅读需求,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已刻不容缓。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学的有力保障,承担着为教学提供文献资源支持的重要使命。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服务时主要以大众化服务模式为主,没有针对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导致服务内容千篇一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果。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不注重个性化建设,服务模式单一,大多为被动化服务[1],仅在用户有需求后才为用户提供服务。图书馆这种服务形式很容易挫伤用户的积极性,是阻碍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核心因素。
从用户角度而言,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便捷化、全面化的服务。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资源,而更倾向于易于获取的数字资源。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实现创新服务,对资源内容进行调整,形成以“互联网+”为核心的资源服务体系,依照用户数字化服务需求提供主动服务,做好学科交互,这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中之重。
从图书馆角度而言,创新服务有助于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全面调整,借助“互联网+”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资源、资金资源、图书资源等的全面整合,实现资源运用效益的最大化[2]。在创新服务中,高校图书馆要借助大数据把握用户阅读需求,形成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更加契合高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求,从根本上提升用户的使用满意度。这种服务体系以多元化服务为载体,以智能化平台为核心,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交互,打破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空间限制,实现了高校图书馆的全面升级,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需要以四项基础理念为核心实施服务调整[3],其具体状况见表1。
表1 高校图书馆四项基础服务理念
(续表)
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空间服务、知识服务和技术服务三部分[5],在创新服务中可以结合各个特色形成互联服务体系,具体状况见图1。①空间创新服务需要以高校图书馆场所设置为依据,在传统图书馆空间基础上构建“第三空间”,借助智能化平台实现,通过数字处理技术形成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使用户可以通过“第三空间”直接获取资源内容,而不再需要人工服务。②知识服务主要是在教学需求基础上形成的专业化服务体系,以高校学科知识需求为核心实施服务分层,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知识采集、整理和分析,形成一站式知识系统[6],以方便用户阅读和下载,减少用户的查找和搜集时间,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核心部分。③技术创新主要是在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自动化技术、数字处理技术等基础上形成的智能化服务体系[7]。该体系以互联网为核心,结合用户使用需求,形成互联网服务体系及智能终端服务体系,打破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空间的限制,以保障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相应的资源信息。
图1 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的关系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服务优化过程中要对三项服务内容进行调整,依照空间服务、知识服务及技术服务设计相应的服务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加速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进程。具体方法有:①对空间进行改造。高校图书馆在创新服务时首先要对空间进行调整,依照服务需求设置馆藏空间、知识服务空间、电子阅览室、交流服务空间及移动图书馆[8],让用户能够依照个人需求合理选择高校图书馆服务空间,进行资源获取或开展阅读活动,最大限度地提升高校图书馆空间资源的使用率。②对知识进行拓展。除学科知识外,高校图书馆在知识服务过程中还需要其他知识进行支撑,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知识服务。为此,高校图书馆可以面向社会开展馆藏合作,以联合馆藏丰富图书馆服务内容。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与第三方机构、商业数据库系统商等进行合作,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数据服务,使其能够掌握最准确的科研数据、调查数据等。③对技术进行调整。高校图书馆通过RFID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对服务工作进行优化,在移动终端和移动设备基础上拓展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9]。高校图书馆应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做好服务创新工作的研发,形成立体互联、全面感知的“互联网+”创新服务体系。
笔者以山西大学图书馆为例,对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实践状况进行分析。
山西大学图书馆历史悠久,文献资源丰富,截至2014年年底馆藏文献361.7万册,此外还收藏有一定数量的光盘、缩微资料、视听资料等新型载体文献。在早期图书馆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山西大学图书馆主要以人工服务为主,通过馆员实现资源查找,用户需要在馆内登记后方可进行借阅,服务形式较为单一,馆员工作效率低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图书馆的使用效果。
为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使用效益,山西大学图书馆于2003年进行改革,开始推行智能化信息服务体系,以WAP模式、智能终端模式为核心构建线上服务系统,让用户能够通过线上直接获取数字资源,从根本上提升了用户资源获取效益。在此基础上,山西大学图书馆还构建了个性化推送服务,使用户获取信息更加便捷,从本质上实现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优化。
3.2.1 创新服务的主要架构。山西大学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形成了以计算机平台为核心的O2O业务体系。该体系通过Softwareasa Service模式进行图书馆资源整合和交互,将高校图书馆和用户以Web系统联系在一起,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设备资源投入,实现了高校图书馆成本的优化。与此同时,山西大学图书馆运用O2O线上服务模式,通过分析用户需求,构建以用户为核心的O2O服务体系[10]:①资源采集。高校图书馆面向用户发布信息调查问卷,开展用户交流,采集用户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确定数据采集和资源采集方向;借助搜索引擎对用户所需的数据和信息等进行整理,检索用户所需的书刊资源并进行购买、处理、整合和存储等。②咨询服务。高校图书馆咨询服务馆员与用户进行沟通,确定用户所需的资源馆藏状况,并给予用户相应的指导;通过O2O平台直接检索馆藏资源,确定咨询结果和馆藏报告,查找所需资源并结合查找结果向高校图书馆提供相应的意见。③资源获取。高校图书馆从线上和线下面向用户提供馆藏资源,线上为数字化资源,线下为纸质资源。
3.2.2 创新服务的注意事项。在互联网技术影响下,山西大学图书馆对服务进行改革升级,以互联网为核心形成智能化服务体系。山西大学图书馆非常重视图书馆安全问题,通过人员业务培训和权限划分保障图书馆系统的安全性。在人员培训方面,高校图书馆主要从信息安全技术培训、图书情报培训、业务保密培训等出发,提升馆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使其能够严格依照高校图书馆服务要求约束自己,做好用户及图书馆信息的保密工作。在权限划分方面,高校图书馆对服务对象和管理人员进行权限设置,划分权限等级。如:在用户中设置VIP用户、在校师生用户和第三方用户,其中VIP用户和在校师生用户可以获取所有的馆藏资源信息,而第三方用户只能获取免费资源。
此外,高校图书馆还要做好数字化交互,广泛利用各种社交网络和媒体,对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进行调整,形成个性化服务内容。个性化服务内容要以主动推送为主,需契合用户需求,如:面向学生的服务要尽量从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时政问题、学科知识等出发设置推送标题;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增加图片、视频等,便于学生理解,迅速抓住学生眼球,使其能够主动参与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效益的全面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校图书馆服务已经出现了本质上的转变。尤其是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必然将朝着智能化、高效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必然选择。高校图书馆只有转变服务理念、调整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全面创新。
参考文献:
[1] 李杨,韩洁茹.“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策略研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2):10-13.
[2] 张玉.“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体系的构想[J].创新科技,2016(4):80-82.
[3] 刘玉江,朱娜娜.“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6(9):32-33.
[4] 丁悦梅,李长明.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6(8):73-76.
[5] 钟思.“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8):89-91.
[6] 韩丽,周黎.“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创新[J].科技传播,2016(21):16-17.
[7] 谌志成.“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探讨:以长株潭地区高校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6):71-75.
[8] 吕春,杨家宽.“互联网+”思维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新常态[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9):99-102.
[9] 常雅红.“互联网+”背景下财经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发展研究[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2):72-77,106.
[10] 赵彦敏,默秀红.“互联网+”语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8):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