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潇
现在,科技的发展,让书写好像离现代人的生活渐行渐远。作为一个拥有深厚底蕴和文化传承的品牌,万宝龙依然始终致力于推动社会文化的不断革新,让更多的人感受经典的力量、传递美好价值。一个多世纪以来,万宝龙一直是优质书写工具的代名词,并陆续通过多个大班系列特别合作款书写工具书写推动书写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此次与《小王子》的合作,正是万宝龙以优质工艺和匠心设计来致敬小王子的童真故事与浪漫情怀,将生动的想象力与隽永的书写文化相调和,演绎对创新文化的不懈追求。
让世界如此美好的,是被我们藏起来的童真和想象。它让我们看见繁星闪烁,遇见真实美好,唤醒每个人心底那个纯真的筑梦孩童。作为书写文化的经典象征,每一支大班书写工具的代代传递,其承载的动人故事、珍贵思想和深刻记忆也随之流传,使其成为抒发情感、传递智慧的指尖桥梁。为致敬想象的奇妙力量,以及向所爱之人传递思想与价值理念的重要意义,万宝龙以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著作《小王子》中广为人知的经典文学形象为灵感源泉,倾力推出大班系列小王子特别款书写工具。
与万宝龙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安睿思(Aris Maroulis)先生、著名演员赵立新先生、著名作家蒋方舟女士的一场关于想象力与书写文化的对话。
《时尚北京》:此次万宝龙品牌为什么选择《小王子》这部作品,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万宝龙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安睿思(AriS MarouLiS):《小王子》是全球翻译语种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先后被译成250余种语言和方言,讲述了一位飞行员与来自遥远星球的小王子的偶遇。通过充满寓意的故事,探索了一系列永恒的主题,包括纯真的想象力、开阔豁达的心胸,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全新大班系列小王子特别款书写工具从圣·埃克苏佩里生动细腻的手繪插图中汲取灵感,以精巧别致的设计细节,诠释书中简单而耐人寻味的寓意,即向他人传递自己的梦想和信念,可以让生命更有意义。此次与《小王子》的合作将持续三年,希望以此能鼓励更多人以书写表达想象,唤醒年轻人对于书写文化的热爱。同时为万宝龙大班系列注入全新活力。万宝龙始终以不断革新的理念和精益求精的工艺打造产品,让笔尖承载文化印记,传递来自想象力所馈赠的礼物,唤起成人世界的珍贵童心,感受传统书写对思维的启迪,以及文学巨著带来的魅力与思考。
《时尚北京》:想象力在您的创作中起到什么作用?
蒋方舟:对于我个人来说,想象是创作的动力。想象就像泉底的泉眼,为我的创作源源不断地提供新思路和灵感。而在我不断书写和思考的过程中,新的想象不断地被激发。
《时尚北京》:您对《小王子》这部著作有怎样的理解?
赵立新:这是一部从八岁到八十岁的人都可以去读的书。人是孤独的,同时也害怕孤独,所以会拼命想办法去消除孤独。无论是建立爱情、创造友谊、去结识谁都是抗拒孤独的方式,但是到后来人才发现自己依然孤独。在小王子这本书里,讲述了如何在生命中建立一份联系,这个联系看似我们都有。有自己的亲人、朋友,但为什么人还是觉得孤独呢?实际上是我们忽略了很多在情感交流中细腻的方式。而《小王子》这本书上让我们重新看待人与自然,思考自身危机,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扇门。
《时尚北京》:想象力在您的生活中工作中是什么样的角色?
赵立新:我从事是艺术工作。我觉得艺术生命的本源就是想象力,艺术是从生活中建立起来的,并高于生活。它要给人精神上的启迪、心灵上的碰撞以及情感世界的交融,它是高层次的。我不认为想象力是人的本能,它是人对自身生活要求的提高,情感要求的提高,渐渐磨砺地越来越灵巧的一种能力。我的工作是离不开它的,同样在生活中如果去掉想象力,那就变得太乏味了。想象的空间让我们片刻问离开了世俗,那一刻是非常珍贵的。人们想摆脱现实的乏味和惯性,想去做现实生活中不敢做或者不能做的事情,这都是想象力的延伸。
《时尚北京》:这次万宝龙品牌发布的大班系列小王子特别款书写工具产品令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赵立新:万宝龙品牌到今天还能够在书写工具上下如此大的功夫实属不易。非常感谢品牌为现在所谓进入到飞速的后工业时代的人们创造出留住我们旧有时光的书写工具。让我们坐下来对自己敞开心扉,在一张白纸上写上自己的感受、经历、感慨,真是难得。万宝龙品牌经年累积的不朽工艺,对于一件书写产品的至善至美的追求都是相当值得人们称赞的。在这个时代大家基本上使用笔的机会已经不多。虽然现在的交流方式多种多样,并且非常发达,但是我们依然存在着许多困惑。我们丝毫没有因为交流方式的递增和提速而改变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及自身的挣扎。反而会在很多时候回想之前我们的家书、情书、日记。为什么人们都会认为那是美好的呢?因为你拿这样一支笔去付出,去在一笔一画的书写,去在设计标点符号,甚至有些涂抹涂改删减都有记号,这些都记载着你的情感历程。在今天万宝龙还不骄不躁、尽善尽美为我们贡献出这样的书写工具,我觉得非常了不起。而且在未来的时代,我依然会感谢万宝龙做这样的事情。
《时尚北京》:您平时生活中还经常书写吗?
赵立新:其实我最早的职业是编剧,那时候的我不会用电脑,全是手写。中国人有个成语叫著作等身。我写了五年,虽然没有等身,但是也有半身。对我来说它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也是岁月积累的见证。看到一大堆手稿,甚至翻出一两页看到上面的痕迹,你都会想起那天发生了什么,感触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