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平
在兰花、普洱、藏獒之后,陨石成为了一个最新的江湖。猎陨者深入沙漠,希望比别人更早找到那颗刚刚坠落的陨石。
19世纪,陨石猎人就已经作为一种职业存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已经有十几个专业人士寻找和买卖陨石;20世纪90年代末期,陨石作为商品在交易会和网上出现。直至此时,我国的陨石收藏才刚刚起步。
如同众多圈子一样,有人在中国陨石圈臆想“一石暴富”;有人以此生存并以此为乐;有人通过诈骗获取财富,被圈内人鄙视但依旧“不改初心”;也有人虽身处旋涡中,却笃定决心,要为这个圈子正本清源。
十次猫陨九次空
2013年2月15日12时30分左右,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天体坠落事件,给中国的猎陨圈带来不小的震动,国内的陨石收藏和买卖的热潮也正是在这之后才真正到来。陈鹏力正是在此时赶上了车。
“十次猎陨九次空”是陈鹏力常说的话。他出门猎陨常常是重车走,空车回来。陈鹏力算了一笔账,他和队友们去一趟托克逊地区猎陨,单趟需要三千元。如果是去罗布泊,就要以万元起计了。
好在陈鹏力还做着玉石生意,不然仅靠猎陨,他无法养活一家人。他和朋友在乌鲁木齐开了一家陨石馆,300平方米,上下两层。他说,镇馆之宝是一块橄榄石石铁陨石,重约80公斤,目前的市场价为200万元左右。
陈鹏力称,在国内,满世界寻陨石的专业陨石猎人不超过10个,大部分陨石爱好者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有一些陨石猎人跟陈鹏力相似,从玩玉石、奇石、观赏石开始,逐渐进入陨石圈子。
热潮到来的最明显标志是——从2013年开始,国内矿业展览会上开始引入陨石类别,比如2014年11月的北京国际矿业展览会上有8个陨石展台。国内知名陨石猎人赵志强参与了此次展会。
赵志强是军人出身,曾10次前往罗布泊腹地猎陨,其中6次是负重徒步横穿。他在2012年与罗布泊野人俱乐部武宗云等人联合组建了猎陨团队,并深入罗布泊腹地,发现且收集到13块陨石,获得了国际陨石协会命名,也填补了罗布泊地区在国际陨石数据库的空白。
在陨石圈,一夜暴富的故事激励着很多人前赴后继。
流传在陨石猎人圈子里一件最有名的事情是:2000年,在新疆阜康,一名当地居民在戈壁滩上发现一块重达1000公斤的橄榄石陨石,几经倒卖,最后出现在美国市场,售价达到每克300美元。该陨石的切片经常出现在世界各种矿物展览会上。
陨石交易一般都是在网络上进行,买家和卖家之间全靠信任。截至目前,陨石交易在国内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可遵循。
“别挡住我们的财路”
赵志强坦言国内的陨石圈子很混乱。他粗略估算了一下,在自己创办的中国陨石网上处理了2万多个求鉴帖,最终只有57块被确认为陨石。网站推荐到紫金山天文台检测并申报国际命名的只有32块。
赵志强表示,在国内有专门的买卖假陨石的组织,编造伪科学文章,常年进行一些洗脑活动,并且在各地有自己的分会。他们经常组织所谓的陨石交流会,开具没有任何资质的陨石鉴定书,上当受骗的人不计其数。
据赵志强了解,甚至一些公共机构也开始为这些假组织背书、站台,并公开售假。有媒体报道称,2017年6月,某省科技馆举办了第一次陨石展,在这次展览的27块陨石中,除了一块2016年陨落在青海省班玛县的“班玛陨石”是真陨石外,其他26块所谓的“玉树黑陨”、青海“伊丁陨石”和“黑又亮”陨石等,皆为假陨石。
赵志强创办的中国陨石网有4万多名会员,陨石相关的微信群人数超过3000人,QQ群人数超过2000人,他们有着各种诉求——求鉴定的,想学知识的,玩真陨石的,卖陨石的,买陨石的,赚了钱的,以前被骗的,用图片刷屏来发泄情绪的,甚至是谩骂专家的……
赵志强将群里的人分门别类,各起各的作用,其中有一个由15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中国陨石打假联盟”,每当一个地方出现假陨石买卖或伪科学文章,志愿者们就搜集证据向平台投诉,或进行科普。
“在中国,如果有科学家站出来揭露伪科学和售假行为,基本上都会受到那些所谓陨石组织的谩骂和攻击。”赵志强说。
紫金山天文台首席科学家徐伟彪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17年9月,在昆山举办的“国际陨石高峰论坛”上,徐伟彪批评了某省科技馆的展假行径,被媒体报道后,便招来假组织的攻击。售假者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闲杂人等少管闲事,别挡住我们的财路。
陨石,玩的就是新鲜与稀缺资源
一块陨石到底能值多少钱?徐伟彪在《天外来客陨石》一书中做过详细的介绍。
陨石的类别是决定陨石价格的基础因素。陨石猎人在猎到陨石后,首先要做的是进行检测和命名,陨石的命名相当于公民的身份证。当一块未检测陨石獲得官方注册命名之后,市场价格的升幅为10%到50%。
在目前的国际市场上,大多数陨石价格在几美元到几十美元一克,比较稀少的陨石要价几百美元一克,火星和月球陨石在几百到几千美元一克。陨石的来源和文化属性在陨石交易中也很重要,一块物理属性相同的陨石掉在撒哈拉无人区和掉在纽约富豪院子里的价格肯定会有天壤之别。
在广州番禺,有三个在圈内小有名气的收藏爱好者,他们被称为“番禺三少”:江少佳、彭文轻、古英华。
2015年11月16日,江少佳和彭文轻在广州文伟中学举办了一场陨石科普讲座,他们将自己收藏的陨石带到课堂,让孩子们在听完理论后,亲手去沙盘中寻找陨石。做科普,是两人计划将来主攻的一个主要方向,但由于审批、安保等问题的限制,活动无法持续开展。
江少佳在国际市场上做过上百次交易,他说自己从未买到过假陨石,因为在美国卖假陨石会入刑。中国陨石市场之所以假货横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便是造假没有法律惩罚,被骗了的人不甘心又去骗下一个,由此便陷入了恶性循环。
赵志强目前的部分精力转向了利用奇石和陨石进行艺术创作,他利用500颗陨石创作了艺术作品《封神榜》《清明上河图》。
将陨石做成饰品,目前在国内也开始慢慢形成市场。赵志强说,科学与艺术结合,将陨石加入文化内涵,才会显现它的多重价值——科学、观赏、收藏和经济价值一一似乎所有被人类赋予意义的东西最后都逃不过这样的宿命。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