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8-06-21 09:20付崇强万志芳
农业与技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林业产业产业转型

付崇强 万志芳

摘 要:本文以2006—2016年为研究数据,分别从林业产业规模、林业产业结构2方面对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现状进行分析;接着提出转型面临的监督体制存在缺陷、资金支持不足、转产职工就业压力较大等问题,提出推进体制创新,实施“政事企分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等加快产业转型的对策,为林区进一步加快转型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有林区;林业产业;产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F31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43107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需求成为当今中国对林业发展的主要需求,生态建设成为当今林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黑龙江国有林区作为曾经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为黑龙江乃至中国的经济做出巨大的贡献。经过60多年的发展,林区可采资源匮乏,使得黑龙江国有林区陷入了“资源危困、经济危机”的境地。2000年天保工程的实施,开启了林区产业转型的道路;2014年,全面停伐政策的实施,使黑龙江国有林区真正由以生产为主向生态保护为主,产业转型迫切。

1 林业产业转型的现状

1.1 林业产业规模

2016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533.7亿元,比2015年增长6.4%,高于全省经济增长水平0.3%,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自2006年以来,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速达到11.54%。具体分析数据如表1。

1.2 林业产业结构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处于不断地动态变化中,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三次产业差距不断缩小,第一、二产业比例逐渐降低,第三产业比例逐渐增加,但仍以第一产业为主导。根据表1计算2006—2016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3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如表2。

根据表2,可以得到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3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43.13:36.49:20.38变动到2016年的37.65:27.58:34.77。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了5.48%,第二产业下降了8.9%,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了14.39%,产业结构正由“一、二、三”向“一、三、二”格局转变,第一产业仍处于优势地位。但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第一产业优势将不再存在,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未来必将超过第一产业,成为林业产业的主导产业。根据表2,绘制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三次产业产值比例变动折线图1。

图1直观的反映了从2006—2016年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三次结构的变动情况。第一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情况;第二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第三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在初期有点波动,但基本保持平衡,从2010年开始,呈现平稳上升状态,在2015年,第三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并保持高速增长。

从图1中可以看出,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三次产业占比处在不断地波动中,两次大的波动出现在2009年和2014年。2009年第二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主要原因是国际金融危机刚刚结束,经济恢复缓慢,加上又是天然林保护工程一期验收阶段,导致林业第一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下降,由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林业第二产业中林业系统非林产业增长加快,产值由30.66亿元增长迅速到60.6亿元,使林业第二产业占比上升;2014年林业总产值下降,第二产业产值出现负增长,占总产值的比重迅速下降,主要原因是黑龙江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实施,使得以木材加工为主的林业第二产业原料供给骤减,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的企业被迫淘汰,企业停工停产,产值出现负增长,直接说明了第二产业对林业资源依赖过高,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多元化发展能力不足。

從2014年全面停伐开始,第一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不仅占比下降,产值也处在不断下降中,说明了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发展精深加工产品能力不足,林业产业急需向生态型转变,促进林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黑龙江国有林区应继续利用独特的林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加快产业结构向“三、一、二”的格局迈进。

2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面临的问题

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发展速度很快,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效果显著,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但林业产业转型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在快速转型的背景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2.1 监督体制存在缺陷

黑龙江国有林区森工企业由于条件限制和历史的原因,大多建在山区、林区,地理位置十分偏僻。由于黑龙江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和独特的地理位置,黑龙江森工总局目前具有“三重身份”:国家森林资源的管理者;森林资源的经营者;森林资源的监督者,此管理体制导致了严重的“政、事、企不分,产权不明”。虽然改革在不断进行,但是林区长期政企合一、产权不分的体制使得国有林区企业属性弱化,生产受到极大地行政干预,企业经营相当脆弱,严重制约了国有森工企业的发展。体制缺陷导致森林资源监督职能难以履行到位,林业产业转型缺乏应有的活力。

2.2 资金支持不足

2014年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后,黑龙江森工企业失去了主要来源,收入锐减。林区林业投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资金、自筹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3方面,2016年,中央财政资金919656万元,自筹资金54088万元,其他社会资金7848万元,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央财政的天保工程资金,但林区巨大的债务压力和转型的紧迫性,使天保工程的资金无法满足林区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的成本,导致部分产业项目配套资金供应不足,项目建设“贫血”,重点项目不能发挥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产业转型十分缓慢。

2.3 转产职工就业压力大

全面停伐政策实施后,大量的职工进入转岗待业行列。由于林业工人技术单一,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再就业技能,待岗职工多数文化水平较低,老手田园思想严重,开拓意识不强。木材停伐后,由于思想僵化,对于新技术、新岗位缺乏努力学习进取的精神,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和外出发展。加上待岗职工队伍年龄偏大,伤病较多,难以从事新的繁重的体力工作,就业趋势不容乐观,就业安置压力较大。

3 促进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的对策

3.1 推进体制创新,实施“政事企分开”

构建上下贯通垂直管理的监督体制,监管机构实行双重领导,监管分离。实施分步走战略,稳步推进,逐步实施政、事、企分开。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背景下,不断激发全林区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促进林区产业转型升级。

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技术创新,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带动森林食品业、北药业、清洁能源业等生态产业发展迅猛。重点建设大型项目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打造“基地+龙头+市场”的产业发展格局。

3.3 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大力发展林上、林下、服务等多种经营,鼓励、支持、引导待岗转产职工进行家庭经济、森林食品,养殖、北药等产业,分流安置职工。当今国有林区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应提高第三产业服务结构,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对待岗职工进行技能培训,促进林区产业向第三产业和林上、林下转型。

4 总结

在当今资源危机、全球气候变化等严峻的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必将成为未来林业发展的主体。应该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积极进行林业产业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促进林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雷广东.森工企业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176.

[2]朱振锋,曹玉昆,王菲.中国重点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经济,2016(11):103-107.

作者简介:付崇强(1992-),男,山东聊城人,研究方向:林业经济;万志芳(1963-),女,黑龙江桦南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林业经济与政策。

猜你喜欢
林业产业产业转型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对策分析
如何做好林业产业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