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林生产中抗旱造林技术及实施要点研究

2018-06-21 09:20罗向明
农业与技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实施要点

摘 要:我国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但干旱和半干旱面积已经占国土的50%,干旱地区半干旱水资源不足,影响着造林生产和植被的恢复,从而影响林业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工作。造林生产中干旱缺水已经成为重要的障碍,是关系树木成活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抗旱造林技术在造林生产中十分重要和必要。抗旱造林技术应用于荒漠造林、荒山造林、交通绿环、园林绿化等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造林生产;抗旱造林;实施要点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431031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环境污染,生态遭到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加剧,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为保持良好的生态和环境,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需要加快造林工程的进度,扩大造林工程的范围。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现代化抗旱造林技术有利于提高林木的成活率,促进荒漠化、沙化等土地的治理。抗旱造林技术能够解决干旱地区缺乏的难题,促进干旱地区林木的存活和成长,对造林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1 正确选择树种

造林生产中的首要步骤是树种的选择,树种直接关系造林工程的发展。要科学选择树种,根据土地、气候等条件,选择应用优质树种,提高成功率。树种的选择中抗旱能力的强弱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干旱地区的抗旱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植物存活和发展的基础是水资源,抗旱能力强的植物,自身的蓄水抗旱能力高,容易在干旱地区存活。干旱地区需要更多的水分,需要在实际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樹种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1]。干旱贫瘠的浅山区等条件下,可以使用侧柏、油松容器苗造林,相比裸根有更高的成活率。有关部门和人员需要能够正确认识抗旱能力强的植物,顺利选用适宜的树种,提升植物的生长水平。通过比较不同干旱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地形、水文、土质等,选择抗旱品种,促进造林生产的成功。干旱地区造林需要整合土地,能够含蓄水分,支撑栽种的树苗。整地方式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选择反坡梯田、水平台等方式。整地坚持最少破坏植被和蓄水保土的原则。

2 常用的抗旱造林技术

2.1 套袋造林技术

在山地阳坡中栽种经济林、针叶林时,通常可以采用套袋造林技术,能够取得明显的造林效果。套袋造林技术能够维持袋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树苗的含水量,促进新梢的成长。套袋造林技术明显提升了造林的成活率,有利于减少树叶水分的蒸腾。有研究显示,套袋造林技术比不套袋能够提高25%的成活率[2]。套袋造林技术栽种时,塑料袋膜制成器皿。根据树苗的高度确定器皿的长度内径。经济林树苗通常60~70cm,针叶林树苗通常35~40cm。树苗根部以上的位置先套袋,捆扎好下部,开始栽培。树苗栽种完成后,也可以在上面的部分套袋。确定树苗的存活没有太大问题,度过干旱期以后,再将扎口解除,卷起一部分套袋,大约通风7d,拿下塑料袋。也可以先损坏上部的塑料袋,等到树苗能够适应环境,再取下塑料袋。

2.2 覆膜造林技术

覆膜造林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的温度和湿度,改善树苗的生长环境。覆膜造林技术能够提升树苗的地茎直径,提高造林的存活率,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覆膜造林中的地膜宽度需要根据树种、区域特征等进行制作,生态林是0.3~0.4m,经济林是0.6~0.8m。通常农用膜使用0.008~0.012mm的规格[3]。覆膜时首先沿着膜的一侧向中心的方向,剪开1条缝,树坑为凹形,比地面低,然后栽种树苗。栽种结束盖上地膜,地膜的中心有树苗的地径,充实地膜的周边和划破的缝隙,主要用土填上。树苗注意覆土的厚度和宽度,大约4cm。覆土在地膜和树苗根茎的部位需要稍微厚点,大约6cm。为保证湿度,要注意将覆膜构造成倒立的伞状,能够汇集雨水,向土壤渗透,为树苗提供水分,促进树苗的成长。

2.3 保水剂造林技术

保水剂造林技术是通过在造林种植穴中施放保水剂后再定植苗木植株的造林方法。保水剂形成凝胶可以在比较长得时间内锁住水分,供应幼苗生长所需水分,提高幼苗成活率。该技术的使用可减少灌溉频率50%以上,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腾,良好的透气性能起到对硬质土壤的调理作用,保护环境,防止土壤干化和地下水污染。造林定植时把泡好水的保水剂凝胶施于苗根部(最好是包住根部),每株苗用500g或每米沟渠用1kg,覆土好,避免阳光直接曝晒保水剂。

2.4 截杆造林技术

许多干旱地区为季风气候,春季和冬季的风比较干燥,气温较低,这些地区造林树苗的梢部木质化程度低。栽种树苗后,水分不断减少,就会破坏苗木根系的完整性。由于地区处于多风的气候,土壤的通风性比较强,很难复原根系的结构。地面的蒸发量大,同时水分供给不足,树苗的水分代谢失衡,树苗的成活率低,很容易枯亡。在造林生产中,可以采用截杆造林技术,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截杆造林技术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量,降低树苗地面部分的蒸腾作用,促进树苗地下根系的发展。截杆造林技术通常使用萌生能力强的阔叶生态树种。在灌木树种的种植期间,也常采用截杆造林技术[4]。造林生产使用的树种中,经济类的采用定杆的方法,不需要截杆。针叶树也不需要截杆,截杆反而影响树种的生长。采用截杆造林技术,通常截杆10~15cm,部分树种需要适当增加高度,比如山桃,截杆20~30cm,为树苗选择最优的条件。应用截杆造林技术,要严禁破坏树苗的茎秆,避免对树苗的拉扯。截杆在外露的茎秆中,需要留出2~3cm的培土堆,防止风干,当幼苗不断生长顶出土,可以将土堆扒开。

3 抗旱造林技术的实施要点

3.1 科学选择时间

在造林工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造林的时间。在北方部分区域,当土壤开始解冻以后,就是最佳的造林时间,开始实施造林生产工作。秋末时期在土壤中会滞留一部分的水分,土壤解冻时保留了水分,当土壤开始解冻后进行造林,能够有效利用土壤中的水分,提高树苗的存活率。也有部分植物的残枝落叶等在秋季埋藏在土壤中,丰富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造林时也可以为树苗提供养分,提高树苗的存活率[5]。而南方干旱少雨的地区,则需要在雨季来临初期,抓紧时机全面展开造林工作。

3.2 注重水分保持

起苗环节中,最佳时期是无风的阴雨天气或者早晚时期,可以有效避免对树苗根须的损害。起苗的一周前,首先做好培植土壤灌水工作,在起苗的同时挑选优质的树苗。将树苗分成多个层次,注意选择阴凉少风的地区。在树苗运送中,如果运输、定植前滞留时间较长,则需要注意降低树苗根部水分的流失量,使用湿润的土壤覆盖上树苗的根部。在运输树苗的阶段,要采用优质的保湿材料运送,如果需要较长的周期,可以采用泥浆浆根、清水浸根等方式,保证树苗的含水量。在泥浆中加入适当的肥料供养树根。加强对树苗的抚育管理,在树苗栽植到定根成活期间,做好各项工作。

造林生产是林业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工程,造林中面临的一个重要制约条件就是干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抗旱造林技术不断涌现,为造林工程提供技术支撑。抗旱造林常用的技术有套袋、覆膜、施保水剂、截杆,在造林工程中应用广泛,取得明显的效果。另外也有使用蒸腾抑制剂等方式,保持水分,调节温度,为树苗创造适宜的生产环境,亦有一定的效果。在抗旱造林中要注重技术要点,选择最佳的树种,保持水分,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使用造林技术,提高树苗的存活率,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连海.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

36(22):181.

[2]尹海东.探究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应对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7,37(12):12-13.

[3]姜秀荣.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民营科技,2017(8):225.

[4]刘会伟.浅折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7(10):36.

[5]张能军.造林生产中抗旱造林技术及实施要点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0):37-38.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罗向明(1972-),男, 壮族,广西金秀县人,本科,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营林技术。

猜你喜欢
实施要点
基于空管系统的告警技术实施要点解析
玉米铺管铺膜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管理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