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清山 王磊
摘 要:黄羊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保护价值。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利用野外安置红外相机与样线法对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黄羊的种群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该文根据2年的调查资料系统阐述了黄羊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保护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羊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塞罕坝;黄羊;调查;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2-0091-02
黄羊(Procapra gutturosa Pallas,1777)别名蒙古瞪羚、蒙古原羚、短尾巴黄羊,属于牛科、原羚属,本科动物约有49属115种,广泛分布于欧、亚、非及北美大陆。我国有12属19种,分布于全国,河北有2属2种,塞罕坝均有分布。黄羊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野生反刍动物,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CR)动物。1999年中国的濒危动物兽类红皮书中将其列为极危级动物,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2005年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5大工程之一。肉可食,味道鲜美。皮是制革的原料。黄羊角既可入药,又可做手工艺品,可代替羚羊角。
1 研究地概况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最北部,属冀北山地与蒙古高原交汇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南段,属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的交接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1'~117°39',北纬42°02'~42°36',海拔1010~1940m。塞罕坝属寒温性大陆季风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低温寒冷(年均气温-1.2℃,极端最高气温33.4℃,极端最低气温-43.3℃);春短,干燥多风;夏季不明显,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降水少、蒸发量大,风多且大,易春旱;无霜期短,不稳定,年均59d;大风、沙暴、干旱、霜冻等灾害性天气较多[2]。因塞罕坝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气候条件,该地区的植物组成丰富而特别,且生长期与周边地区有所差异,为野生动物尤其是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在动物易出入的地方安置红外摄像机20台,定期进行资料收集,电池更换,获得了大量的照片及视频资料。同时与样线调查的方法相结合,获得了一头黄羊,对其进行了测量与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黄羊的形态特征 黄羊体形纤瘦,大小中等。四肢细长,蹄细窄,尾较短,臀斑白而较小。鼠蹊腺发达,有眶下腺和腕腺,但均不发达。仅雄性有角,角短尖,角上有等距横棱,棱距较宽,角略向内后方弯曲。夏毛上下唇及喉部均为白色,吻鼻部呈棕色,头两侧淡黄色,四肢前面赭黄,下半段棕色。耳背毛与体背同色,耳内毛白色。腹部及四肢内侧均白,臀部尾基两侧有一白色臀斑。冬毛较夏毛色淺,鼻面部浅灰褐色,臀斑白色显著。腰灰白,略带粉红。背上毛后向,较密,耳背面着生淡黄色密毛。头骨狭长,额骨低平,鼻骨与额骨连接处向上隆起,且与额部在同一水平面上。眼眶后缘隆起,眶缘有不规则缺刻。听泡小,吻部较长。鼻骨较宽,其长度超过眼眶间距,且前端尖后端钝。泪骨狭长,中央狭窄两端较宽。鼻骨后侧缘与泪骨背缘不相连接,中间有一狭缝,并使上颌骨之背端与额骨前端亦不接触,前颌骨后背端与鼻骨相距较近,但不接触。
3.2 生态习性 黄羊主要栖息于草原、半荒漠草原等,随季节变化而有迁移现象。冬季,逐渐南移,寻找适宜的草场,春季北移,多在水草丰富的地方活动。白天活动,晨昏活动最为频繁,耐饥渴,生长速度快。性机警,善奔跑,奔跑时常有跳跃动作。嗅、听、视觉发达,若发现险情,先凝视片刻,然后奔逃,至一定距离后,复又站住回头观望,若再发现动静,则再向远方奔逃。
喜好集群,经常数十头成群栖居,秋季常常集合成大群,多达上千头,黄羊的集群有季节变化。由于特定的生活习性和季节变化,黄羊的集群方式主要有4种类型:(1)独栖个体(Solitary):在一年四季均能看到独栖的个体存在,这些个体大多是成年的雄性个体;(2)雄性群(Male group):由雄性个体组成,既有成体,也有亚成体,一般雄性成体较多;(3)雌性群(Female group):由雌性成体、亚成体、幼仔组成,其中主要是雌性成体,亚成体中有雌性,亦有雄性,且亚成体、幼仔与成体是母子关系,这些母子群是雌性群中最稳定的核心部分;(4)混合群(Mixed group):是最常见的集群行为,集群结构复杂,其又分为4种亚型:(1)单雄多雌(Single male and more females):由1头雄性成体和多头雌性成体及亚成体和幼仔组成,此类型尤以交配期为多;(2)多雄单雌(More males and single female):由多头雄性个体和单一雌性个体及幼仔和亚成体组成。此类型的集群个体不般不到十头,很少见到;(3)单雄单雌(Single male and single female):由单个雄性个体和单个雌性个体组成,有时亦有幼仔或亚成体加入,此类型仅在冬春季发现过;(4)多雄多雌(More males and more females):由多个成年雄性和多个成年雌性及亚成体组成,这是最常见的类型,是主要类型。
黄羊是典型的草食动物,主要以禾本科、豆科、菊科等草本植物为食。冬季常到生长聚盐植物盐爪爪的草场觅食,以补充体内的无机盐。冬季吃雪补充体内水份,夏季饮河水。在食物丰富、无人干扰时,黄羊不做长距离移动,也不过度利用草场,一般只吃牧草的柔软的顶部。黄羊喜食青草,无明显的觅食规律,白天几乎都在觅食。
发情交配期在12月。在发情期,雄兽有争偶现象。一般为每年1胎,偶有2~3胎,每胎1~2仔,偶有3仔,6—7月份产仔,分娩时雌性黄羊离开群体,到稀疏灌木丛中产仔。仔兽2~3d可站立并随母体到处奔跑,直到翌年春天才离开母羊进行独立生活。2岁达到性成熟。
4 保护存在的问题
黄羊是经济价值很高的野生动物。肉可食,味道鲜美。皮是制革的原料。黄羊角既可入药,又可做手工艺品,可代替羚羊角。当前保护中有在的问题如下:一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周边居民过度抓捕;二是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随意进出森林,黄羊的生存栖息环境逐渐缩小;三是对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不够,法律法规急需完善;四是投入机制不健全,保护经费不足;五是科研投入力度不足。
5 保护对策
5.1 加大宣教力度,增强公众保护意识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体,采取集中宣传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开展针对性强、成效显著的宣传活动,激发公众热爱动物、珍惜资源和保护生态的意识,营造全民参与、共维共管的浓厚保护氛围。
5.2 进一步完善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野生动物的惩戒力度 完善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对不适应当前野生动物保护的法规、规章要尽快进行清理,及时予以修改、修订或废止。强化执法监督检查,依法履行对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坚决制止一切偷猎盗猎等违法行为。对违法违规案件要坚决查处,加大惩戒力度,扩大社会影响。
5.3 开展黄羊种群科学研究,促进黄羊种群的保护和扩繁 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科学措施,对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黄羊进行驯养和繁殖,通过放流和保护增加种群数量,达到保护濒危物种,减少人为破坏,逐步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物种资源的多样性功能,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李俊生,吴建平,李景华,等.黄羊食物营养质量的初步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28(5):105-109.
[2]聂鸿飞.塞罕坝地区红眉朱雀繁殖习性的观察[J].野生动物学报,2015,36(1):68-71.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