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荣
日暮黄昏,遥望阴山下黄河北岸的那座延宕千年的古城,萦绕着袅袅烟云。
古城与一山一水相依相伴,扼古代穿越阴山重要通衢之一的昆都仑沟。俯瞰古城,南、北两城相连,略呈“日”字形。据考证,北城是战国、秦、汉时期的九原城,是秦直道的北端点,为汉代五原郡郡治。南城为汉代五原郡五原县故城。这一带自古盛产麻,清初,因古城附近的村庄有13个沤麻池,而得名“麻池”,沿用至今,古城也被称为“麻池古城”。
位于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的麻池古城,历经岁月沧桑早已褪去繁华,却也独留余韵阴山烟云中。
北望阴山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于其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九原”即麻池古城北城,为赵武灵王修筑。北城南北690米,东西720米,辟北门,这在当时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城池。
在麻池镇古城村村民的指引下,穿过古城村的一条南北小巷,从古城南城南墙遗址的豁口进入古城。古城墙内,田连阡陌,静谧空旷。沿着田间小路向北走数百米,然后向东行,一座被绿色网围栏保护起来的高大夯土台基,颇为醒目。随行的专家介绍说:“有考古材料证实,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重要建筑的高大台基都是夯土筑成,宫殿台榭也是以土台作为建筑基底。北城南部存留三座高大的夯土台基,呈‘品字形分布,当地人称之为‘大圪旦‘二圪旦‘三圪旦。据考证,这就是秦直道北端点的遗址,其建筑风格,与秦直道南起点陕西省淳化县秦代林光宫祭台遗址的设置极為相似。”
向北望去,几百米处,另外两座高大的夯土台基在寒风中静立,其周围残砖断瓦俯拾皆是。夯土台基经历两千多年风霜雪雨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如今依然挺立,说明我国古代夯土技术之发达。小心翼翼地登上坚硬的土台基,目睹不远处的残垣断壁,才真正体会到它之所以千年不倒的原因。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一条重要军事要道——秦直道。这条道路北起九原城,南抵咸阳附近的云阳(今陕西省淳化县境内)。一旦长城烽烟燃起,秦朝大军便可沿这条大道直抵边境。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途中病逝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崇县)。此时,秦直道的城障和烽火台尚未竣工。秦始皇的遗体在密不发丧的情况下悄然运至九原城,经秦直道运回咸阳。据《史记》记载,秦直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汉书》记载:“道广五十丈,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据清嘉庆年间的文献记载,“若夫南及临潼,北通庆阳,车马络绎,冠盖驰驱……”说明秦直道的荒废是近几百年的事。
麻池古城北至昆都仑沟口16.5公里,南到黄河8公里。不仅扼守着昆都仑沟这一阴山通道,还控制着秦直道与固阳道之咽喉部位。因此,秦、汉时期均在此设郡。
不知不觉中,瑞雪已纷至沓来。向东走了约300米,登上夯土构筑的古城墙,那厚重的墙体仿佛诉说着它的沧桑和久远。沿着北城东墙一直向北,便到了北城的北墙。北墙正中的北门遗址正对着昆都仑沟的南口。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扶苏和蒙恬率兵30万由此“却匈奴七百余里”,修筑长城;西汉卫青、霍去病多次率军经昆都仑沟北击匈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亲自率领18万大军远征匈奴,经麻池古城,过昆都仑沟……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在阴山南麓设置的九原郡,管辖今包头中南部、巴彦淖尔市河套地区及鄂尔多斯市黄河南岸,郡治是九原城。汉武帝将九原郡改为五原郡,郡治依然设在九原城,称九原县。在五原郡所辖各县之中,五原县县城紧依九原县县城南面,即麻池古城的南城,南北660米,东西640米,辟南门和西门。
南城的南墙保存较好,高约5米,结构紧凑,质地坚硬,夯土层清晰可见,夯层厚9~15厘米。南墙正中有一大豁口,两侧城墙高耸,可能是南门所在。王英说:“很多年前,南城南门附近散见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材料。城内地表有罐、盆、碗、豆等陶器残片,常有五铢钱、铁田片、铁铲和铜镞等出土。”
古城何时被废弃?东汉末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阴山南北战乱纷纷。之后,古城逐渐沉寂。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都是杂草丛生、荒无人迹。直到300多年前,走西口的山西人来到这里,形成了包括王家、邢家在内的四大家族之后,古城周边才再次喧嚣起来。
隋朝重置五原郡,但是郡治及所辖地区均已移至今巴彦淖尔市的河套地区。
古城佳话
这座具有2300余年历史的古城,留下了崔寔、王昭君等人深深的足迹。
东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崔寔以“至孝独行之士”为朝廷所器重,来到麻池古城,就任五原郡太守。史书记载:“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他与蔡邕齐名,并称“崔蔡”,著有《四民月令》《政论》等。
关于崔寔,麻池镇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崔寔任五原郡太守时,五原郡在经历了王莽新朝、南北匈奴激战以及东汉时期的汉匈交战后,社会经济一落千丈,百姓贫苦不堪。崔寔上任后四处走访,探视民情,看到老百姓没有足够的御寒衣服,他便“衣草而出”。他看到这里的土壤适宜种植麻等纤维作物,但民间却不知纺织。于是,他变卖了所有财产,用于购买纺织机械,并邀请中原纺织名师教百姓纺织技法,同时下令五原郡内广泛种麻。从此,五原郡种麻、纺织蔚然成风,百姓的生产、生活渐渐改善。
在麻池古城新建的门楼前,立着一尊骑骏马、手持长戟的战将雕塑,便是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的吕布。《三国志》《汉书》《后汉书》等均有记载:“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 史学专家也曾考证,吕布出自麻池古城。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传说,吕布多被塑造成一员猛将。
“1954年,在麻池古城一带,出土了大量文物。有金、银质的虎、豹、骆驼等镂空花饰片,狩猎图案的器皿,这些文物都具有匈奴文化的典型特征。最重要的考古成果是汉代的瓦当,上面有阳文篆刻的‘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单于天降。”包头市九原区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瓦当,也证明了昭君出塞时,王昭君与呼韩邪来过麻池古城。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庚信在其《昭君词应诏》里写道:“敛眉光禄塞,回望夫人城。” 唐代诗人杨凌在他的《明妃曲》里也写道:“汉国明妃去不还,马驮弦管向阴山”。这几首脍炙人口的古诗,生动地描述了汉元帝时,昭君出塞过光禄塞和阴山的情景。由于昭君出塞,使得当时汉匈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夕阳照在荒草凄凄的古城墙上,两千多年前的历史风云,那一段段佳话,在草原上流传至今。
保护古城
麻池古城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但是,古城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经受岁月风尘的洗礼后,已是日渐衰老。古老的土城墙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风蚀严重,表层剥落,墙体开裂。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实践中,内蒙古自治区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目前,麻池古城遗址保护范围已划定,已在城墙保护区安装了网围栏,建起了监控站,在监控目标周围多处布设监视、识别和报警装置。对古城南城墙20余米的自然损毁裂缝进行了保护修缮;对古城周边违章建筑加大管控力度,及时制止违建行为;对古城周边乱摆摊位、张贴非法小广告等行为开展集中清理整治。麻池古城遗址得到有效保护。
摘自《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