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志
摘 要:建筑项目防水工程技术有很多的种类。防水工程施工中应依据设计要求和施工現场环境情况,研究采取科学的防水工程技术,并确保技术得到合理地应用,使得防水工程取得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建筑项目;防水工程技术;屋面防水工程;地下防水混凝土
中图分类号:TU943.1 文献标志码:A
0 前言
建筑项目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有住户投诉房屋漏水或者渗水现象。尽管房屋渗漏水现象不影响建筑项目的结构性能,但是其表明了项目防水工程出现了质量缺陷,这不仅会给住户生活与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也损害了施工单位与建设方的信誉,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建筑项目防水工程施工中,需要深入研究防水工程技术,并合理运用,以保证建筑项目防水性能的实现。
1 建筑项目防水工程技术
1.1 防水工程技术概念
防水工程技术就是利用一定的人力与材料等资源,通过精心组织和认真施工,保证建筑结构不会被水侵蚀所采用的技术方法。根据我国的技术规范,建筑项目的防水工程是重要的分项工程。在基础分部中,它表现为地下防水分项工程;在屋面分部中,它又可以表现为卷材防水、涂膜防水或者刚性防水等分项工程形式。
1.2 建筑项目防水工程技术应用的意义及其分类
防水工程技术的运用效果直接影响着建筑项目的防水性能,也对项目的质量产生较大的作用。如果防水工程技术应用不合理,会造成防水工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导致建筑项目的渗漏水,影响了项目的使用性能。因此,建筑项目合理运用防水工程技术意义重大,它可确保工程的质量,并为施工与建设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声誉。
根据防水工程的性质,归纳建筑项目的防水工程技术可分为3类,其中屋面防水工程技术依据施工材料的不同,又包括了涂膜防水工程技术、刚性防水工程技术以及卷材防水工程技术等;而地下防水工程技术则包括地下防水混凝土技术、地下水泥砂浆防水层技术、地下卷材防水层技术、地下涂膜防水层技术和地下细部构造防水技术等等。
2 建筑项目屋面卷材防水工程技术的研究
建筑项目防水工程技术有很多种类,每一大类又有着不同的小类,建筑项目防水工程施工中应依据设计要求和施工现场环境情况,研究采取科学的防水工程技术,并确保技术得到合理地应用,使得防水工程取得预期的效果。为了保证防水工程技术的规范使用,就以工程施工中使用较为普遍的屋面卷材防水工程技术和地下防水混凝土技术为例,深入研究建筑项目防水工程技术的内容及其应用方法。
2.1 建筑项目屋面卷材防水工程技术的应用流程
建筑项目屋面是建筑物直接和外界接触的部位,是防止外界水分进入建筑物的第一道防线,其防水工程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屋面卷材防水工程技术流程一般有:基层清理和修补表面→喷涂基层的处理剂→节点附加的增强处理→定位和弹线→试铺→全面铺贴卷材→收头处理、密封节点→清理与检查、修整→蓄水试验→保护层施工。
2.2 建筑项目屋面卷材防水工程技术的应用方法
对屋面卷材防水工程技术应用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1)屋面卷材防水施工前,按照设计要求完成保温层和找平层的施工,并选择合适的基层处理剂,该处理剂需要与卷材的性能相融合;基层需清理干净,保证无杂物、积水的同时,也要确保屋面的平整性,不得出现高低凹凸等现象,注意保持屋面的干燥。
(2)卷材黏结屋面基层的方法有多种,如:满粘法、点粘法、条粘法和空铺法以及机械固定方法等,其中满粘法是在建筑项目中采用最多的一种技术方法,它保证了屋面和基层全面的黏结。在卷材铺贴过程中,要确保卷材铺贴方向的准确性。如果屋面的坡度在3%以下,可采用与屋脊平行方向铺贴;若屋面坡度为3%~15%,卷材按照平行或者垂直于屋脊方向铺贴;若屋面坡度过大,超过了15%,卷材铺贴须垂直于屋脊方向。同时,要注意上层卷材不得垂直于下层卷材铺贴方向。
(3)铺贴卷材应选择合理的顺序。一般是先进行节点、附加层以及屋面排水集中部位卷材的铺贴,再进行屋面的铺贴,屋面铺贴需从低到高施工,天沟和檐口铺贴要顺着天沟檐口方向,铺贴应尽量减少卷材的搭接。屋面卷材搭接时,如果搭接缝平行于屋脊,搭接要顺着流水方向;若垂直于屋脊时,搭接应按照年最大频率风向进行搭接。搭接缝一般要设在屋面或者天沟的侧面,不能设置在天沟的底部。满粘法应用中,卷材短边及长边的搭接长度应大于80mm。
(4)采取热熔法施工屋面卷材防水时,其技术工艺为:热源烘烤→滚铺卷材→排气和压实→热熔接缝、压牢→密封接缝。如果高聚物的改性沥青厚度很小,薄于3mm,则不得采用热熔法施工。热熔加热器的火焰要对准卷材与基层的交接位置,并与基层形成30°~45°倾角,对基层及卷材底部热熔面同时进行加热,直至出现卷材热融光亮发黑,确保加热均匀。
(5)热熔后卷材要立即进行滚铺,严格采取措施,排除掉卷材下的空气与水分,平展铺贴并黏结牢固。搭接缝应确保溢出的沥青宽度约为2mm且较为均匀顺直,铺贴卷材需平整,搭接尺寸精准而不能出现扭曲和弯折现象。
(6)根据设计要求可在卷材防水层之上在设立保护层,其目的是增加防水层的使用期限,该保护层可选用铝箔、浅色涂料或者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等等。浅色涂料涂刷要在卷材铺贴并验收合格、清理完成后进行,涂层要黏结卷材牢固、具有均匀的厚度,且不得漏涂。若卷材防水的保护层为水泥砂浆,要进行表面的抹光,同时需设立分隔缝,分隔的面积不大于1m2。
(7)屋面卷材防水工程完成后,应开展质量验收,对于有气泡、弯折和翘起等缺陷的卷材部位,需认真予以整改;严重的可将该块卷材拆除,重新铺贴。严格按照防水工程施工验收标准进行各项目的验收,做好检测、评分记录,确保卷材防水工程技术的合理使用,确保屋面防水工程质量的达标。
3 建筑项目地下防水混凝土工程技术的研究
3.1 建筑项目地下防水混凝土工程技术应用的基本要求
在建筑项目施工期间,经常会遇到地下工程,其位置位于地下水位之下,往往会遭遇到地下水的侵蚀。如果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不当,技术应用不合理,就会影响了地下工程的质量与使用性能。地下防水混凝土首先必须要由专业的防水队伍施工,具有专业的施工资质,施工人员需具备防水专业岗位证书;其次,施工前要进行地下防水工程的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施工方通过与设计人员的技术交流,了解地下结构主体和细部构造的防水要求,掌握施工要点与规范标准;另一方面,针对地下防水工程设计内容中存在的不完善或者错漏的地方,设计方、建设方和施工单位相互协商,找出问题,由设计方予以修改完善地下防水工程的设计图纸。
3.2 建筑项目地下防水混凝土工程技术的应用
建筑项目地下防水混凝土工程技术在应用时,分析其具体的技术应用方法如下:
(1)建筑项目地下防水工程材料的规格、品种、性能等必须符合国家与行业的现行标准及设计需求。进场的防水材料应提前进行外观检查、抽样检验和保证资料的查验,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后才可以进行防水混凝土的施工。
(2)地下防水混凝土工程不允许在雨天或者雪天及五级以上大风中施工。由于随着气温升高,防水混凝土的抗渗能力会有较大的下降,所以,地下防水混凝土工程也不允许在超过80°环境温度中使用。
(3)地下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根据设计和规范确定,施工配合比需要依据材料、环境、设计要求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同时,试配的混凝土一般要比设计等级高出0.2MPa;水胶比应小于0.5,灰砂比一般可控制在1∶1.5~1∶2.5,塌落度入泵时一般在120mm~140mm,地下預拌防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在7h~8h。
(4)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模板要支撑牢固、拼缝密实,不应让固定模板的铁丝或者螺栓穿过防水混凝土的结构;如果实在无法避免,也必须用螺栓加堵头,并加焊止水环在螺栓上。防水混凝土钢筋安装时,要留足保护层的厚度,防止各种混凝土的钢筋和铁丝触及模板。
(5)地下防水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水灰比,按照配合比进行拌料与运输,搅拌采用机械搅拌,且搅拌时间要适当加长,应大于120s。运输期间,地下防水混凝土不能有离析现象,不得出现坍落度损失。如果坍落度有损失且难以满足施工标准时,须加入原来水胶比的水泥浆继续搅拌,绝对不允许直接加水。防水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且连续进行,每层厚度小于50cm,振捣时间15s~30s。
(6)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中尽量少留施工缝,确需留置施工缝情况下,应设在比地板表面高出30cm以上的墙体上。水平施工缝浇筑前要清理表面杂物,再铺设纯水泥浆,然后敷设30mm~50mm厚的1∶1水泥砂浆,最后就及时浇筑废水混凝土。垂直施工缝要避免在具有较多地下水以及裂隙水的地方设置。设立的遇水膨胀止水条需和接缝表面紧密粘贴。
(7)地下防水混凝土工程施工完成后要进行不少于14d的养护,养护条件须符合规范要求。只有等到防水混凝土强度达到了设计值的70%以上方可拆模,拆模后进行检查,地下防水混凝土不得出现超过0.2mm宽度的裂缝且不能贯通。拆模后立即予以回填土,以防止干缩和温差等造成混凝土的开裂。
(8)验收地下防水混凝土工程前,要抽查防水混凝土的检验批。地下防水混凝土外露面积每100m2就需抽查一批,每处抽查的面积要达到10m2,且在3处或以上,抽查检验批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
结语
建筑项目防水工程技术的种类较多,分析屋面卷材防水工程技术流程如下:基层清理和修补表面→喷涂基层的处理剂→节点附加的增强处理→定位和弹线→试铺→全面铺贴卷材→收头处理、密封节点→清理与检查、修整→蓄水试验→保护层施工。而在应用地下防水混凝土工程技术时,进场的防水材料应提前进行外观检查、抽样检验和保证资料的查验,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后才可以进行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施工模板要支撑牢固、拼缝密实,防水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且连续进行,尽量少留施工缝,确保技术的正确运用。
参考文献
[1]宋敏,付厚利.深基坑工程地下水风险分析与控制[J].价值工程,2012(27):138-140.
[2]赵海敏.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施工与管理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6(7):58.
[3]黄翔.浅析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3(23):215.
[4]韦少柏.浅析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施工与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2(10):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