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旅游精准扶贫研究

2018-06-21 11:32王竹宇武友兰
商场现代化 2018年7期
关键词:茶文化精准扶贫旅游

王竹宇 武友兰

摘 要:海南自成立国际旅游岛以来,旅游业得到快速的发展,而茶产业作为海南省几个国定贫困县的优势产业。发展茶文化旅游不仅可以充分突显地理环境优势与茶产业优势,更可将茶叶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促进茶文化旅游产业之间的融合,从而促使当地贫困区生态、经济及旅游自身综合效益的实现,是新一轮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因此发展海南茶文化旅游可作为实现海南省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根据这一状况,本文分析了海南省发展茶文化旅游所具备的优势,又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海南茶文化旅游业精准扶贫的效果的对策及建议,为海南省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精准扶贫

为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宽农村产业链价值链,尤其在结合海南省、市、县党委政府提出的发展“大旅游,大扶贫”战略中,茶叶产业作为海南省国定贫困县的优势产业,发展茶文化产业,开发茶文化旅游对于当地的经济及旅游综合效益具有明显的作用,对于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也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

地理位置一直相对偏远的海南,能够在天然地理环境优越的海南种茶并推行茶道的时间非常短,在近代曾发生过红碎茶出口被阻拦,海南省茶产业渐渐萎靡之迹象。十八大以后海南对茶叶的制造与出产进行一系列整改,再次重视海南茶产业。目前海南省此时共计茶园三万多亩,且都是纯生态无公害茶园。海南省曾是我国最主要的茶叶生产地之一,而今又被开发为国际旅游岛,茶文化更应在这样国际化的环境下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开辟出更宽广的海南本地茶叶市场。

一、海南茶文化旅游精准扶贫问题分析

目前,海南省特色旅游景点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旅游企业与投资主体也越来越多元化,新兴旅游产业开始初露头角。海南旅游业虽拥有这些十分有利于发展的条件,依靠茶文化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还是存在较多问题。

1.茶文化挖掘欠缺、难以推进

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旅游产业,最能让游客产生旅游欲望的是沉淀于茶中深厚的文化成分。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明的现代条件下,在人们文化需求日渐旺盛的情况下,一个品牌若想占据更广市场,那么突显其文化性并使大众熟悉了解则显得至关重要。海南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甚至深入到了本土人民的生产生活中,且诗人苏轼谪居海南时为其留下的大量的与茶有关的诗词对当地茶俗、茶学与茶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海南茶文化历史久远,内涵丰富,比之中国名茶系列,其在文化发掘及普及方面还相当欠缺。当前以海南茶出现最多及被大众所知的形式为老爸茶馆,其主要消费群体大都为低层群体,知识水平较低,并不能真正凸显出海南的茶文化性,因此也难以推进海南茶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政策不完善、缺乏政策引导

目前,国家并没有颁布减免的税收政策,给予茶农优惠。也未颁布维持茶农自主种植茶叶长期稳定发展的专门政策法规。我国虽然已在精准扶贫发展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就目前情况来看,并没有落实到位,对许多农户而言有些政策还只是一纸空文,对贫困家庭的发展没有起到任何的帮助,贫困户不能在参与茶文化旅游产业中得到相关的政策保障,也没有相关政策正确去引导贫困户对于茶产业种植的相关行动,贫困户对于发展茶文化旅游缺乏积极性,贫困户自主投身到茶文化旅游产业困难较大,给茶文化的旅游扶贫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3.贫困户素质水平较低、扶持难度大

精准扶贫过程中发现,海南贫困地区文化程度较低的致贫人口占多数,由于海南地理位置偏远及社会历史等原因,贫困人口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对市场经济观念意识不强烈。因此精准扶贫过程中,只能以资金支持性质的扶贫举措为主,而难以发展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参与茶旅产业,提高自身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的相关专业性培训机制。长期下来,针对贫困户的技术培训难以彻底顺利开展,技术推广的局限性为扶持贫困户以及增加贫困户劳动率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推进茶文化旅游精准扶贫路径对策

1.构建茶旅一体化、助推精准扶贫

旅游业还是茶文化产业,就本质而言都为经济实体,满足经济需求是两者融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就旅游业而言,在与茶文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需着重于产品的立异,突显产品特征特色,达到茶文化产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又带动整个茶文化产业前进的大好局面,使其两者融合的内在驱动力大大提升。目前,海南五指山茶场中拥有茶园面积8480亩。那么,将旅游植入茶产业,打造“茶旅一体化”元素,让游客慕名而来五指山在旅游的同时,除了领略茶山自然风光,采茶,观看制茶表演,还可选择在茶园品茶,置身于绿色环境里,鼻尖环绕的是充满茶香的空气,让游客更全身心享受到山区的一份闲适心情,带动当地旅游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发展茶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融合发展。

2.树立茶叶品牌,丰富文化内涵

目前,国内茶叶市场高端茶市场所占比率越来越小,因此在茶叶产业的发展进程中,要顺应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化要求,逐步转变为以大众为主。要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采用茶叶深加工的模式,培育茶叶产业品牌,并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其进行深加工,拓展其多元化的功能,以迎合大众化消费为主。目前开发的椰仙牌苦丁茶,兰贵人系列茶叶,已经成为带动当地茶农致富的路径,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强劲支撑。

发展茶文化旅游的首要就是深入挖掘其实质内涵,将传统的海南茶文化与现代潮流相融合,给游客带來全新的感受和体验。海南黎族文化历史悠久,如黎族打柴舞和崖城民歌等,可以将自然资源做成微缩景观,和黎族古老的传统文化在生态茶园中进行集中展示,让游客游览、参与和体验。邀请游客参与当地的黎族特色美食节、黎族特色竹竿舞表演、黎族特色茶文化旅游节和当地茶叶博览会等,把海南现有茶园打造成以黎族文化为基底,茶文化为主题,集娱乐、休闲、茶园观光、茶叶烹饪、茶熏理疗、茶园文化为一体的茶文化旅游休闲区。

3.开发新农村休闲茶旅业模式,打造特色茶文化旅游景点

在海南茶叶生产较多较集中的农村地区建立生态茶园,因地制宜,保护生态环境,美化茶园附近的环境,种一些具有海南特色的植物,槟榔、竹林等景观树,打造出“村内有茶,茶边是屋,屋后为林”的风景体验区。近年来,随着生态茶产业示范园区的加速崛起,上千家农户依托五指山特有的山、水、茶等特色生态资源所营造静谧、舒心、养生的旅游环境,开始兴办茶庄、农家乐,开发出本土居民同外地旅游者休闲、体验和参观旅游的好去处以及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借用海南具有民族特色文化开发茶文化休闲和养生与文化体验式旅游,推行乡村民宿,建立独特的乡村旅游品牌。将茶文化渗透其中,积极宣传,使生态茶园和茶文化成为海南旅游业的重要参与部分,提升国内外知名度,从而建设特色茶文化旅游景点,招徕众多游客的观光,带动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为旅游精准扶贫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引导、提高精准扶贫效率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贫困区域自身基础很差,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某种产业作为推力来发展当地经济。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会形成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从而为贫困地区带来资金流,会自发且持续的从城市传输到农村,发挥旅游乘数效应,从而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成为贫困地区取得良好发展的助力。贫困区域的茶文化旅游开发启动是非常艰难的,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所遇的障碍都是使其难以满足发展产业要求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一个强有力地支撑,而政府的政策和支持刚好可作一股外援力量成为贫困地区茶文化旅游开发必不可少的拉力。精准扶贫同茶文化旅游相融合是推力与拉力同向形成的合力,这一定会大力带动旅游业发展,并尽快达成贫困人口脱贫。

发展茶文化旅游是为更有效的去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达到精准扶贫的最终目标。在这进程中,政府有着主导作用,要让贫苦户自主的参与茶产业脱贫,提高茶文化旅游精准扶贫效果,需要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财政扶贫资金力度,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畅通的交通网,强化信息、技术、金融、保险等综合服务,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情况,让外面的人能够走进去,贫困地区的人走出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产品并能将产品销售出去。另外政府应扶持壮大贫困地区茶叶种植大户,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延伸产业链,拓宽贫困人口的增收渠道。

5.鼓励民企合作、实现贫困人口自主脱贫

茶文化旅游精准扶贫面向对象是贫困户,将贫困户最大化的自主加入茶产业当中,建立企业与村民互助合作模式,在政府的引导与企业的资金支持下,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农村带头人的作用,带入更多贫困户加入到茶产业中,提高贫困户自力更生,自我发展、合作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依靠自身能力实现脱贫。在企业与政府的支持下,加强贫困茶农进一步学习掌握茶叶种植、采茶等生产专业知识,加大劳动力的产业技能培训,培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当地茶叶科技含量,推动茶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茶农的劳动生产率,增加茶农收入,可以提高转移劳动力的收入,增加茶农收入。如以前红山镇什会村村民主要种植稻谷、橡胶等农作物,生产方式单一且收入较低。现在由公司统一给村民发放茶苗,而且将种植的方法教授给村民,村民采收后,公司再收购回村民们种植的茶叶,使得村民们不必担心销路。并且,茶树与热带雨林相结合,打造出一个全新景观,很多游客慕名前往游览、采摘,从而带动当地的农家乐、民宿和农副产品的售卖,村民们更多了一条获利的途径,使得在贫困地区农村扶贫开发中,真正做到所有村民全体参与、为贫困户提供更广的平台助力茶农自主脱贫。

三、结论

茶文化旅游扶贫具有明确的适用条件,开展旅游扶贫要符合比较优势,并非任何地区、任何贫困人口都适合开展茶文化旅游扶贫。海南省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动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乡村茶文化旅游发展。贫困区域的资源向来十分丰富,在茶文化旅游推动精准脱贫的过程中,首先,结合本地的特色发展自身的产业。茶文化旅游扶贫是乡村农业旅游精准扶贫的进一步提升,并非茶文化旅游与扶贫两者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加一必定大于二的有效创新举措,两项工作的结合可为贫困地区及茶文化产业都带来许多方面的综合效益。其次,茶文化旅游扶贫作为一种“造血式”扶贫方式,强调通过参与旅游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最后,加大茶文化旅游在当地的推进力度,将其真正作为地区发展的强大推力,从而提升海南省茶文化旅游精准扶贫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宗敏丽,祁黄雄,吴健生,等.茶文化旅游模式研究及开发策略--以浙江顾渚村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2.

[2]丁丽英,蔡烈伟.宜昌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分析[J].中国茶叶,2016.

作者简介:王竹宇(1968- ),女,汉族,河北衡水人,海口经济学院旅游与民航管理学院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酒店管理、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茶文化精准扶贫旅游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旅游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Cup of Tea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