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成 为民竭股肱之力

2018-06-21 17:51江碧娣廖冬梅
今日华人 2018年6期
关键词:升降机社区服务义工

江碧娣 廖冬梅

十年服务

十载奉献

他为一方百姓倾注一腔热忱

民生之中

细微之处

他殚精竭虑

为政,他清风朗月

为民,他俯首耕耘

民意为根,百姓为本

林德成先生祖籍福建,6岁时随家人迁居香港。初来香港,人地生疏,物质贫乏,他们兄弟姐妹六人跟着父母共八人挤在铁皮房中,自小体会了民众的疾苦。长大之後,他工作於香港中国旅行社,通晓港澳及内地各域,这份工作让他结识了不少爱国人士,为他们规划和服务各项出行事宜。也是从那个时候起,他认识了李慧琼、蒋丽芸、梁美芬等议员。2007年前後,林德成先生开始协助他们参与社区服务,逐渐地对社区服务有了深透明晰的了解,心中有了社区服务的念头,这是他服务的起点。

区议会是一个广阔的平台,作为议员既能为民谋事,为一方百姓竭诚奉献,得到群众的拥戴,又能展露锋芒,施展才幹,林德成先生下定决心要在这个领域做一些事。 2015年,办事幹练稳重的他,以信誉声望为根基,参加了区议会的选举。

正所谓机遇和挑战总是並存的。当时与他竞爭的有三人,其中包括一位扎根红磡区十年,资历雄厚,人脈广博的议员。“在强劲的对手面前,甚至包括我的盟友都对我不看好。”他笑着回忆起那段历程。可是林德成先生毫不露怯,他知道投票选举,唯有民意才是议员当选的根基,唯有民望才是决胜的关键所在。面对强大的挑战,他迎难而进,让市民感受他的服务,记住他所做的努力。

经过酝酿和筹备,林德成由先前的弱势反超,票数一路上扬,终於拿到了1544票的傲人成绩,反超对手371票。

林德成先生对自己的选举经历感慨万分:“我有一个特长——记性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记住社区里见过的每一个人,记住每个人的名字,哪怕不记得全名,也能叫出对方的姓氏,有些甚至能记住他的住址。”出於旅遊从业者的敏锐感知力,他善於总结每一个人的性情,而记住名字是公关的重要能力,他此举看似平凡,卻突显细緻,博得了众人的欣赏和认同。

同时,不论肩上任务多繁重,林德成先生每日都会在Facebook和微信的朋友圈中发佈工作汇报。一日连发数条,或者至少一天一条。此举已经坚持多年,这样的汇报是一种公开化的展示,也是对自己的反思和总结:“我这样做,不是怕街坊不记得我,而是让大家看到我的用心。”

为民做事是切实为民排忧解难,是胸中常怀服务之情。每逢春节、元宵、元旦等节日,林德成先生编辑的祝福短信总会一一送达,细微的举动尤见关切。

红磡区虽然是老区,但林德成先生着意让这座旧日的港城焕发生命力。如在古朴的街巷里举办医学宣讲,邀请博爱医院的专业医师前来开堂。红磡区的唐楼多为有百年历史的老楼,历经风霜的淘洗,他则不时到旧楼区组织青壮义工前来维修。义工服务为林德成先生带来的不仅是内心的喜悦,更是一方百姓深厚的民望。

为民谋划做实事

林德成先生服务范围涵盖了红磡区主要的二十六栋大厦,一万六千人。在此片区有福泽、万国、世界三大殡仪馆肃穆而立。

红磡区位居香港东南,街巷经纬罗网,纵横排列。宝其利街西北,距离香港的旧式唐楼不过数十米。这里的唐楼星罗棋佈,租金低廉,杂居了数以万计的尼泊尔人、菲律宾人、巴基斯坦人以及老一辈香港人,更吸引了工薪阶层流入集居。由於住宅毗邻殡仪馆,环境为本地人所忌惮,林德成先生为了亲近群众,毫不顾忌,毅然搬到了红磡区议员办事处。

十年光阴,他在社区服务中提升自我,获得了民众的一致认同。不久,他的家人也理解了他的苦心,一同搬来此区。三年的议员生涯,他常常六点出门,忙到深夜方归,连续两年错过妻子的生日,女儿也不得已在红磡区就读。面对这些年来的种种牺牲,他心甘情愿。

由於红磡区的夜晚少有行人,街道也修繕不足。针对城区的破损,林德成先生深感责任重大。例如红磡诊所的三层小楼,维持往日的装修风格,是老一代香港人颐享天年的福地,可惜经由几番沉沦变迁,红磡诊所逐渐被新式医院所取代,出资兴建升降机,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在此,林德成先生不但爭取到了升降机,更进一步扩建了红磡诊所。

在义务维修期间,一家住户的洗手间坍塌,楼下的居民床角边水花漫溢,恶臭难当,每日起居饮食不堪其烦,林德成先生收到请求後就随同义工挥袖开工,清理垃圾,两年来积压的难题一朝解决,民众记住了他的诚心和实幹。为了解决居民的生计大事,林德成先生冒雨亲往,完成工程时泥湿漉漉,义工们对他由衷讚赏。这些无不让林德成先生内心热流湧动:“不单是他们竖起的大拇指,而是因为居民打从心里的认同,这才是让我最高兴的。”

上任三年来,他遭逢过许多的意外,化解了数场危机,当中包括:机利士南路50号塌露台、红磡中电工地工程事故、红磡黄埔唐楼火災等,让其记忆犹新。曾有一次,深夜两点,当红磡区居民们沉浸在雨夜的好梦中时,一座唐楼露台底部陡然裂开,家具纷纷滚流坠落楼底,在露台双层床酣睡的两名住客连人带床卡在墙壁缝隙之间,情势万分危急。

林德成先生闻讯奔来,帮住客安排在稳妥的附近社区暂住,端茶递水,安顿住民。当地屋宇署详细勘察了露台的墙壁和工程结构,监察清拆现场紧急支撑,他则全程二十多小时跟进项目,直到屋宇署的勘察分析总结出来,他依然在安排住民迁居事宜,全然没有顾及自己的休憩。

九龙区的唐楼以旧式骑楼为模本,承载了一代香港人的港味记忆,由於楼层间没有升降机,令长者出行艰难,林德成先生深知长者的困状,克服困难条件不断爭取。两年後,升降机在他的坚持爭取下,在畅运道旁的升降机成功落成,黄埔街天桥升降机亦将於今年内落成。

“从上任的第一天起,我在心中就已经规划好了红磡区的发展蓝图,立志要创造一个舒适的社区。”他说。已有的成就是他的勳章,未来的规划正在开启。

展望将来,寄语青年

“九龙城区很有活力,今年议会内增加了八个新晋议员,且都是年轻人。”林德成先生不无自豪地说。

林德成先生对富有激情活力的年轻人十分看重。但年轻人阅历尚浅,不少人对祖国认识和了解不深,甚至盲从某些媒体的负面报导以致想法偏颇。他语重心长地说:“应该给青年人多一点空间,给他们更多的平台去参政议政,发表个人的意见。当他们转变了角色,换了角度,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空间说话,想法自然也会改变。任何事物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也要给国家更多的时间去改变。”

作为祖国未来的主力军,林德成先生对青年人群寄予了殷切厚望,建议让他们走出某些媒体负面宣传的桎梏,扩宽视野。常往来於内地各城市的他因为亲眼见证着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衷地说:“祖国发展得这麽好,年轻人应该多去了解,亲眼看看祖国到底发展得如何。”

近年來,观塘线延线到何文田地铁站从红磡区沿道而驰,打破了过去交通不便的格局,让红磡区更添活力。林德成先生希望重建和保留巴士路线,以满足附近理工学院的青年学子的出行需求。

年轻人是林德成先生看重的中坚力量,他期待他们独当一面,不怕吃苦,扎实努力,共同为建设红磡区燃烧青春。

猜你喜欢
升降机社区服务义工
社区服务智能化构成要素及其演进方向研究
“升降机”
围绕社区服务需求就业创业大有可为
升降机
偷换参考系引起的困惑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带上孙子做义工
当义工,好处多
香港最大洞穴式地铁站年底开通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