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连片特困与插花型贫困地区致贫因素的研究与分析
——基于对西南3县80村的实证考察

2018-06-21 07:24李方华朱嘉皓曾凤清华乙玲
农业与技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连片插花贫困地区

周 林 李方华 朱嘉皓 曾凤清 华乙玲

(四川农业大学商学院 四川 都江堰 611830)

1 研究背景与现状

截至2017年,我国贫困人口约4000万,精准扶贫仍然是国家的工作重心。我国脱贫攻坚工作主要针对2种贫困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某一地域内,大范围集中性的贫困县市),如阿坝地区;插花型贫困地区(由若干个零星的、散在的贫困村、贫困乡镇构成的贫困县市),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二者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要想有效的解决贫困问题,就要在立足2种贫困地区共性基础上解决好其特殊问题。

张丽君、李澜(2002)指出贫困地区要最大限度的结合自身特色实现长效发展机制[1];李瑞华(2014)提出解决贫困的关键是识别贫困成因,对症下药,否则会形成“脱贫—返贫—脱贫”的恶性循环[2];吕丹(2015)认为发展农村电商有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对扶贫工作有极大作用[3];马红瀚(2015)指出西部贫困问题是“面”性问题,解决贫困要有系统的经济格局发展战略[4];孙菲,王文举(2016)认为要做好已落实扶贫政策的作用性评估研究,纠正偏差[5];蓝红星(2013)基于probit模型对西部边远地区贫困问题观察研究,认为自然自然环境、人力资本、家庭状况是造成贫困的3大主要原因[6];沈茂英(2015)在对四川藏区的观察中发现人口纬度(知识与开化水平)是致贫的最大原因[7];罗树远(2015)指出插花型贫困地区致贫原因复杂多样,贫困问题不容忽视[8]。

众多学者对贫困问题展开研究且取得显著成果,西部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进行2种类型的贫困地区的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具有较高研究价值。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为获得原始数据和进一步开展问题研究,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选取2个国家级贫困县A(HCR1*3=7.11%)和B(HCR=8.51%),在插花型贫困地区选取1个贫困县级市C(HCR=2.83%)。A县和B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海拔高,地形复杂;其中A县幅员面积6633km2,辖14个乡镇,105个行政村,2016年总人口55388人,农业人口占比55.86%;B县幅员面积5288 km2,2016年总人口67945人,农业人口占比62.09%,2县均以第一产业为主,矿产何水能资源丰富;C县隶属于德阳市,海拔较低,地势相对平坦,幅员面积864 km2,辖14个乡镇,171个行政村,2016年总人口43.6万,农业人口占比76.15%,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水资源丰富。

为采用随机和系统抽样2种方式。先根据各县人口、经济和社会总体情况,抽取不同的乡镇和村,确定样本规模;再考虑各乡镇和村实际情况,最后确定每个乡镇以及村的样本量。并以村级问卷和家庭问卷2种问卷为载体。抽样情况如下。

表1 家庭问卷抽样情况

村级问卷分别发放50和3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3 数据分析

3.1 村级情况描述

从自然环境、社会与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状况3个方面对抽取的80个村进行整理分析见表2。

表2 行政村数据统计描述

3.2 家庭情况描述

按照1份问卷调查1个住户的标准,在贫困县A、B共发放1500份问卷,拟实地观察1500个住户;在插花型贫困县发放1200份问卷,拟实地观察1200个住户。但是存在住户未在家,受调查者无法有效接受调研等情况,最终家庭问卷情况如表3列示。

表3 家庭情况数据统计描述

3.3 数据分析

根据表2~3数据统计描述,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利用spss软件对上述无序多因子进行回归分析。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因变量为二分变量的回归拟合,也称为二元线性回归,实际研究中常遇到因变量只能取两值的情形,但该模型同样适用于多元无序线性回归。如在本文中表示表2~3中因子是否会造成贫困,即是否为致贫原因。logistic模型可表示为:

P为自变量(是否发生贫困),P(y=1)表示发生贫困,即该因素是致贫原因;P(y=0)表示非贫,即该因素对形成贫困的影响特别小或根本无法造成贫困。α为截距、βn为待估参数,例:β1为地形等,Xn为解释变量,w为误差数值。由于logistic不服从正态分布,故只能采用最大似然法对解释变量进行分析。将上述待估参数带入公式可以得到下列表达式:

运用spss,在0.50的切割值和提供自由度值下,卡方检验值27.193,sig值为0.000,说明模型检验显著;拟合度分别为0.817和0.729,说明模型拟合度较高,偏差较小,假设检验有效。实验结果表明:地形、扶贫政策精准度、相同资本周转时间、家庭人口数、文化程度和贫困迭代等5个因子对P(y=1)的影响尤为显著,说明这5个因子是连片特困地区和插花型贫困地区共同影响因素,但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地理环境是造成贫困的先天性因素

地理环境中的地形和气候影响着该地区的交通、通讯以及生产等,而这些因素又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贫困县A、B以山地地形为主,且气候条件较为恶劣导致两地的交通条件差,通讯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滞后,进而导致了两地的贫困,所以地理环境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影响更为显著。

4.1.2 相同资本周转时间

相同资本周转时间决定了货币资本的获取能力,取决于货币资本的转换渠道和条件。现代经济显著的特点是将生产成果的货币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由于自然环境较为封闭,人口数量较少,消费能力弱,渠道单一(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度偏低,线上渠道基本未实现,现实意义上只存在线下渠道),所以生产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实现货币转化,货币收入少,贫困问题明显。这一情况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较为明显。

4.1.3 人力资本是生产力的保证

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本已不再局限于纯粹的劳动力人口数所带来的人口红利,2种地区的人口数量相对而言较充足,劳动力人口比重大,但是由于劳动人口的知识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明显不足,无法将人口数量优势发挥出来,导致第一、第二产业仍然占主导且未得到实质性的发展。这一因素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插花型贫困地区的影响都较大。

4.1.4 扶贫政策是否足够精准

扶贫政策是否足够精准直接决定了脱贫能力的大小和返贫概率的高低。精准扶贫内含涉及3个方面:精准识别致贫原因、精准实施帮扶政策、精准判定是否脱贫。在实地观察中,根据“明白卡”上的内容和家庭实际情况,存在极大部分的问题识别偏差和帮扶政策千篇一律的情况,未达到精准扶贫的要求。因此导致建档立卡3a以来还未实现脱贫或脱贫当年立刻返贫的情况。这一问题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插花型贫困地区均较为明显。

4.1.5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既可以对贫困产生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或者其他因子对贫困产生间接影响 文化程度与当地的教育水平直接相关,A、B 2县由于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落后,思想开化程度相对滞后,教育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较差,导致文化程度较低,进而影响人力资本和生产力水平,最后成为致贫的重要原因。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影响更为直接和久远。

4.1.6 贫困迭代

贫困迭代是一个综合的代际影响因子,对贫困的影响效力较缓慢,但是影响效果却很持久 中国有句古话是“穷不过三代”,但在实地观察中,A、B 2县贫困户中,出现了不少几代贫困的情况。说明贫困具有“遗传性”,即存在某些家庭代代贫困的情况,由于代际传递所导致的贫困是精准扶贫中最大的难题之一,原因在于致贫原因复杂,很难进行识别。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由于思想水平的相对滞后,贫困迭代问题更为突出。

4.2 建议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造并利用地理环境 A、B 2县的地理环境比C县的更为复杂,改造阻力大,只有加强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克服地理环境导致的脱贫困难;另外,A、B 2县可以着力开发地理环境所带来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造血式”脱贫。C县应加大对优势地理环境的利用和保护,发展经济。

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文化程度,改善人力资本能力,实现教育扶贫 教育对于脱贫的作用是巨大的,但需要实行“深入式”精准教育,即除保障硬件设施外,更要引入先进的师资与教学理念,尽最大限度的实行现代化教学,通过提高受教育水平,改善2种类型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本能力,横向扩展人口红利内涵纬度。

实施第二代发展扶贫政策,终止贫困迭代2种地区均存在贫困迭代问题,在以往的扶贫政策中,主要是针对父辈一代帮扶,但效果不佳,原因在于,父辈一代在知识文化,思维观念等方面已经形成且不易改变,所以不论是扶贫政策落实或脱贫措施传递都存在较大困难。第二代人对于事物接收能力明显强于父辈一代,推进二代扶贫,才是有效终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最好方法。

注重农村电商的发展,推动“互联网+扶贫”、“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扶贫是未来扶贫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的作用,注重农村电商的发展,建立贫困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缩短资本周转时间,将更多的生产资料在最短的时间内转换为货币资本。

精准定位,靶向扶贫,健全帮扶效果评估机制 杜绝“灌溉式”扶贫,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选择帮扶措施,高效利用扶贫资源,对已经实施的扶贫工作要建立评估体系,确保扶贫方向正确性。

[1]张丽君,李澜.西部开发与特色经济规划[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李瑞华.贫困与返贫困的经济学研究——以内蒙古为例[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3]吕丹.基于农村电商发展视角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路径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5.

[4]马红瀚.中国西部区域经济格局与发展战略[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5]孙菲,王文举.中国农村贫困成因与扶贫政策作用性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6.

[6]蓝红星.西部边远地区贫困问题研究——基于四川彝区7县50村的实证分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3.

[7]沈茂英.四川藏区精准扶贫面临的多维约束与化解策略[J].农村经济.2015.

[8]罗树远.插花型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模式分析[J].农民科技培训,2017.

猜你喜欢
连片插花贫困地区
插花吟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插花由易到难
应用匹配追踪傅里叶插值技术实现OVT域连片处理
湖北省乡镇连片开发工程调查
插花有感
金融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发展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