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杰,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硕士,中共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央党校报刊社副总编,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货币金融、宏观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经济研究参考》《当代经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求是》《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解放日报》《学习时报》《上海证券报》等期刊报纸发表理论文章300余篇,多篇全文或观点被《新华文摘》《复印报刊资料》(中国人民大学)等转载。参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课题多项。著有《金融发展中的中国货币需求活动研究》《改革为什么这么难》,主编有《中共反腐为什么能》《包容性增长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常态下的“心”常态》《做优国企》《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旨归——学习习近平大国治理思想》等。
对学术研究,杨英杰注重“三个着眼于”:一是理论研究要着眼于历史长河中的现实观照。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年从事研究的观照点主要是欧洲特别是西欧的历史和现实,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世界文明古国,有其自身的历史属性和发展定位。要从我国现实发展中找到破除历史循环的切入点,就需要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二是理论研究要着眼于现实中的真问题,而不是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对于现实中的问题,一定要深究其背后的学理支撑、学术框架,从而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能够发现真问题,为学术研究探索新方向,做到理论更加紧密地联系实际。三是理论研究要着眼于中国特色,但不要为特色而特色。任何理论都既有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20世纪是10个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世纪,我们仅仅是抓住了20世纪的尾巴,在改革开放仅仅40年的时间里就取得如此的成就,一定是做对了什么(这里借用香港学者张五常的说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方案是什么?需要我们从各方面点点滴滴加以挖掘和研究,上升为理论,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