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娜 石瑾 尼玛扎西
摘 要:我国海域辽阔,岸长水深,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十分利于水运行业的发展。而其最重要的设备就是港口装卸起重机,其可实现库场堆码、转运和拆垛等。本文对港口起重机构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构件裂纹的安全性评价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港口起重机;裂纹;安全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U65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8-0055-02
1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海域辽阔,岸长水深,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十分利于水运行业的发展,而水运的最大优势就是运量大,运费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我国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港口的建设成几何量级增长。而港口内最重要的设备就是港口装卸起重机,其可实现库场堆码、转运和拆垛等。我国港口起重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可以独立自主的研制各类型港口起重机,满足国内对起重设备的需求。
1975年,我国首次颁布了港口起重机的基本参数,1983年颁布实施了《起重机设计规范》,于2008年实施了新版的《起重机设计规范》。港口起重机具有间歇性的工作性质,其作业时通常周期性重复一个循环动作。港口起重机分为桥架型和臂架型两类:桥架型包括岸边集装箱装卸桥和桥门式起重机等,臂架型包括集装箱正面吊和门座起重机等。
起重机虽然种类繁杂,但基本结构只有三种:金属结构、工作结构、动力装置与控制系统等。而金属结构最为关键,作为起重机的支撑构架,不仅用来支撑其自重,而且还用来支撑外部载荷。港口起重机构件一旦出现裂纹,其短期内不一定会造成事故,但长期工作下必然会引发事故,因而港口起重机构件出现裂纹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 构件裂纹研究现状
港口起重机的工作载荷大,且为交变载荷,作业条件恶劣,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港口起重机基本都是在构件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工作。早在1997年,我国学者对港口起重机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统计,统计结果显示:起重机金属结构故障八成以上是由于其存在裂纹引起的,裂纹的存在已成为起重机安全使用的最大威胁。以门座起重机为例,其金属构件的重要部位全部发现过裂纹,裂纹长度从几厘米到几百厘米不等,而且起重机在运行10年左右,其金属结构重要部位就会产生宏观裂纹。以深圳港口的54台门座起重机为例:其中有27台的主臂腹杆出现弯折断裂现象;有10台人字架、平衡梁和臂架等承载部位出现开裂现象;有23台转柱的门腿与回转支撑滚道链接焊缝下侧出现裂纹,最长的有70厘米;70台流式起重机支腿部位存在裂纹。这些裂纹的存在足以表明:起重机承载部件最重要故障为裂纹[1]。由裂纹的存在引起的事故极大的制约了港口的安全生产,严重时会造成人员的伤亡。但是,起重机只要出现裂纹就对相关部件进行更换,也是不现实的,这牵涉到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港口起重机的吨位较大,更换成本很高,其二是即便存在裂纹,也不代表马上就会出现事故,通过其它方式如维修、定期巡检等可以使其继续服役。
某港口的门座起重机在对小块铸铁进行卸载时,其空斗在下降过程中,臂架变幅处出现弯折变形,导致拉杆弯折变形、象鼻梁掉进了船舱。此次事故原因为:存在于臂架处的裂纹进行了扩展,导致纵向筋板弯曲,加强筋失效,失去作用而造成臂架失稳[2]。2010时,某起重机在吊运一根8吨重的钢棒材时,出现整机坠落事故,后分析事故原因时认为:在超负荷交变载荷的作业条件下,基础螺栓产生了疲劳裂纹,随着疲劳裂纹的不断扩展,其工作界面逐渐减小,应力逐渐增大,导致裂纹加速延伸,剩余有效承载面积不能够支撑载荷时,就发生了瞬时断裂。
港口管理员必须高度关注两个问题:重要部件带有裂纹缺陷是否影响到了港口起重机的连续性作业?裂纹达到多大时,必须进行维修?时刻注意这两个问题,可以有效的减小由裂纹造成的事故的发生。
对港口起重机的母材上的裂纹来说,目前已能够对其服役寿命进行相关的计算,依据该计算可以制定相关的巡检周期,并对裂纹的大小进行监控。同时裂纹达到一定的长度时,可通过多种维修手段对其进行维修。但是对于港口起重机焊缝处的裂纹,目前为止并没有相关计算公式,还有待后人进行研究。
3 裂纹安全性评价
工程上对于港口起重机裂纹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方面:裂纹的检测;裂纹的维修与处理;构件存在裂纹的安全性评价。
3.1 裂纹的检测
构件中如果存在裂纹,其在低于额定载荷的情况下也会发生断裂[3]。因此,对于港口起重机这类大型设备,及时的发现裂纹的存在并采取相关的措施至关重要。裂纹的检测通常依靠无损探伤等,当然也可通过新兴的手段进行检测。
常规无损探伤包括:磁粉检测、超声波探伤、射线检测、液体渗透等。虽然这些检测手段都相对成熟,但是也存在很多的局限性。新兴的检测技术有涡流检测、导波检测、声发射检测和红外检测等。其中,声发射检测技术功能强大,声发射装置所需的能量由被检测物体提供,而非由无损检测设备提供。声发射检测技术的优势在于,由于Kaiser效应的存在导致声发射检测技术能够动态的检测裂纹存在的情况,而静态的裂纹则不能显示出来。目前声发射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的广发,包括石油化工、建筑、电力、航空航天、铁路运输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3.2 裂纹的维修与处理
对于修复结构件上已存在的裂纹,使其恢复原有的结构性能,这类研究相对较少,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大多數是凭借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维修经验。对于存在裂纹的港口起重机,港口管理人员通常是通过降载使用、定期巡检和定期修补进行处理的。
银建中[4]等人对“人工楔块”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楔块导致P=0时的裂纹尖端的张开位移不为零,即存在一个预张开位移,这样在后续载荷的作用下,能够显著的降低疲劳裂纹的扩展速度。所谓的“人工楔块”是指在构件受到载荷的情况下,裂纹张开,将粘结剂注入裂纹的尖端,待粘结剂固化后随即卸载。赵章焰[5]研究了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场,提出了新的维修裂纹的方法,其核心思想就是消除裂纹尖端存在的奇异性。
3.3 构件存在裂纹的安全性评价
工程上依据裂纹的不同受力情况,可分为三种情况:张开型、滑移型和撕开型。其中,张开型裂纹最为危险。在实际的工程问题上,构件受力是非常复杂的,多形成复合型裂纹,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将复合型裂纹看成张开型裂纹,不仅可以将问题简单化,而且这种处理方法安全系数高。
对裂纹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需要有足够的财力、人力、物力的投入,因而只能在一些高端的领域内进行,如大型承压设备、航空航天、国防武器等领域。在上述领域已形成了相关的法律或行业标准。
当前的安全性評价主要存在两种思路:一是剩余强度评价方法,通过对裂纹进行测定,获得其长度值,进而通过计算得到其在当前载荷下的极限裂纹尺寸,为维修、更新等提供理论参考。而是剩余寿命预测,主要是为定期巡检提供理论依据,其方法是通过现有的裂纹尺寸,结合当前设备工作情况,计算其剩余的运行时间。
在大型的机械承载设备领域,有一系列的标准、法规。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通常依据裂纹前端的应力应变场来计算应力强度因子,再根据断裂准则计算出极限裂纹长度,随后进行积分求解,最终求解出设备能够承受的载荷循环次数,用以确定巡检周期。
4 结语
本文就港口起重机的事故故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裂纹是导致港口起重机构件失效的基本结论。港口起重机构件存在裂纹时仍可继续工作,但裂纹会生长,这就要求研究者对裂纹进行安全性评价。港口起重机母材上的裂纹机理已经研究透彻了,但尚未有学者对焊缝处的裂纹安全性评价进行系统性的研究,这是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赵章焰.起重机金属结构故障分布及分析[J].水利电力机械,1998,(03):35-36.
[2]陈本瑶,徐连荣,冯建平,等.一个港口固定式起重机整体倾覆事故的分析[J].起重运输机械,2011,(9):80-82.
[3]吴宁祥,谢里阳,由美雁,等.裂纹检测的结构动力学方法研究进展[J].机械制造,2006,(12):56-60.
[4]银建中,王炎炎.压力容器疲劳止裂技术—“人工楔块”止裂方法的研究[J].化工机械,1997,(03):139-142.
[5]赵章焰,孙国正.金属结构裂纹维修的矩阵表达方法[J].起重运输机械,2003,(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