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心
最初的肥料是海岛上的鸟粪,然而很多已被人类用光
从19世纪后期开始,人们更加意识到肥料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肥料就无法种出足够的粮食,也就无法养活地球上日益增多的人口。
最初的肥料是海岛上的鸟粪,然而很多已被人类用光。之后,智利的硝酸盐矿成为了世界肥料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来源。
有识之士认识到,硝酸盐矿不可再生,总有采完的一天。于是从19世纪后期开始,“求助于化学”成为共识。
空气中充满了氮气,而氢气也不难获得,如何把它们变成氨,成为化学家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1904年,德国化学博士弗里茨·哈珀接受了一个课题.通过实验去对“能否从氮气和氢气合成氨”作出判断。哈珀的个人态度是“不能”。不过,作为一位科学工作者,他并没有基于自己的“倾向性”作出结论.而是和助手一起做了实验。在1000℃左右的高温下用铁催化,他们得到了一些氨,但转化率只有0.012%。这样的转化率没有生产价值,他准备放弃这项研究。
有一位化学教授叫能斯特,声名显赫,堪称学界大佬。根据他的理论计算,合成氨的转化率明显要比哈珀的实验结果要低。他选择了加压的情况下来做实验,这样便于准确测量产率。
1906年,他告诉了哈珀自己的实验结果,指出哈珀的结果不对。后来他公开质疑哈珀的结果,暗示其实验存在问题。
学界大佬的苦苦相逼,给尚未成名的哈珀带来了极大压力。他和助手采用能斯特的加压方式再做实验,试图证明自己的实验并不存在问题。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发现:如果把压力加到更高(当时能够达到的最大压力是200个大气压),并把反應温度降低到600℃左右,那么合成氨的转化率能够达到8%左右。这个转化率,就有生产价值了。
这一巨大的发现极大地鼓舞了他和助手。他们设计了新的实验装置,在1909年7月2日进行了展示。在200个大气压和500℃的温度下催化,氨的转化率达到了10%。那一天,他们生产出了100毫升的液氨。
这一事件标志着人类攻克了从单质气体合成氨的难题,使得人类通过化学方法生产肥料成为可能。
这个实验装置只是展示了原理,真正要进行工业生产还有太多的实际困难需要克服。巴斯夫公司的卡尔·波什接受了这个任务。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他终于在2012年制造出了日产超过1吨氨的设备。
到1914年,巴斯夫的合成氨工厂已经达到了年产7200吨的规模。这些氨可以生产出36000吨的硫铵肥料。对于农业生产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一年爆发了。氨不仅仅可以制作肥料,也可以制作炸药。此前,德国的硝酸盐通过海运从智利进口。战争开始,英国切断了德国的海上运输线,巴斯夫合成的氨也就被征用去制造炸药了。
因为进口硝酸盐矿被切断,这些氨又被用于了军需,农业生产无法得到肥料,粮食生产也就无法维持。
战争开始,哈珀把兴趣转向了化学武器。他监制的化学武器在1915年大规模用于战场,造成了5000人的死亡。他也就被称为“化学武器之父”。他的夫人,也是化学家的克拉拉·依茉娃无法接受,选择了开枪自杀。
哈珀获得了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这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抗议,但评奖的瑞典皇家科学院坚持认为:合成氨将提高农业水平,造福人类。这也是事实,20世纪地球上的人口激增,如果没有合成氮肥为基石的绿色革命,将会有一半的人陷入饥荒。
能斯特的逼迫,使得本已放弃合成氨研究的哈珀,后来居上比能斯特早两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而克服了各种挑战,把哈珀的合成氨原理扩大了商业生产规模的波什,在哈珀研究化学武器的年代继续改进工艺,完善了高压化学反应并且应用到其他生产中。1931年,波什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