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精神生命的关注与滋养

2018-06-20 16:38夏玉桥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历程生命精神

每个学生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内在精神生命。写作,就是学生内在精神生命的文字倾诉。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先有郁于内的精神生命,然后才有形于外的语言文字。一个学生精神生命层次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作文立意的深浅,精神生命的丰盈与枯竭直接关系到其作文内容的丰满与贫乏。为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须把目光前移一下,从关注学生外在的文字转移到关注学生内在的精神生命成长上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抓住作文教学的根本。几年来,我以此为理念进行作文教学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学生们先后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作文300余篇,获省级大奖40余次。现把我的作文教学理念与实践介绍如下。

一、精神生命的思维形态

教写作时,我们有时显得很急躁,恨不得把自己所擅长的文体一股脑儿都教给学生,恨不得一夜之间就让学生写出那种中规中矩的文章来。可往往是事与愿违,经过一番折腾之后,学生的作文还是没有多大长进。原因在哪里?那是由于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对学生的思维形态有着正确的认识,因而不能顺应学生思维形态去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

教学,应顺应学生精神生命的思维形态,指导他们写那个年龄所应该写的作文。这个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形态有什么不同呢?为此,我追踪一个学生的写作历程,把他从小学到高中的作文拿来研究,发现他的作文有以下特征:

小学四年级以前立足于构造。其文章诸如《假如我有了翅膀》,运用想象表达心中的愿景;或者是看图写文《送伞》,运用想象来把自已过去的生活重新复制。初中作文大都是《两个苹果》一类的记叙文体,通过一些具体事件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点滴感悟。高中作文大都是《我们自己的成功》一类议论文,从一件小事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深沉思考。在语言形式上,差异也很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语言形式已经由形象描绘逐步过渡到抽象议论。

这是什么原因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一名学生由小学到高中,其思维发展经过想象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个阶段。语言是思维的产物,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思维不同,语言有异。而以语言为表现形式的作文,也就随之有很大差异。想象思维,构建自己的愿景;形象思维,表达自己的感悟;抽象思维,以分析议论为主,思维向广处拓展,向深处延展。

这三者呈现出一种循序渐进的关系。想象力是基础,想象力强的学生,能很轻松地在头脑中构建生活的画面。当他的头脑中有丰满的生活画面,就极易感受到生活的情和理,也就为高一级的感悟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写作中,想象力是感悟力的基础,感悟力是思辨力的基础。这三种能力是逐层向上攀高发展的。从思维形态上说,小学1-4年级是写想象思维的文章,在此阶段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学5-6年级及初中阶段是写形象思维的文章,在此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感悟力;高中阶段是写抽象思维的文章,在此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力。朱光潜在《谈作文》一文说:“我以为初学作文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这两种文章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那描写文就是我在此所说的想象性作文。

我的学生为初中阶段学生。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突出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突出感悟力的训练。我指导学生从一个人写起,如《不一样的老爸》《我的呆萌老师》; 从一个物写起,如《牵牛花的微笑》《幸福的三叶草》;从一个小细节写起,如《路灯下的那抹微笑》《红胎记里的辛酸》;从一件事写起,如《祭月》《一句迟到的话》;从一缕思绪写起,如《老槐树下的沉思》《幸福在哪里》。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生活的滋味。

有人说:“夏玉桥找到了作文教学的门道。”我认为,这话一点没错。根据学生的阶段性思维形态特点来教学作文,用《学记》的话说:“不陵节而施。”是我作文教学成功的秘密之所在。

二、精神生命形成的心理历程

在写作教学中,探讨学生精神生命形成的心理历程非常重要。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文章写不长,是他对某件事心理历程很短;有的学生文章很干巴,是他对事物的感受不够细腻;有的学生把一件事写得很肤浅,是他对一件事情认识得不够深刻。为此,洞察学生的心灵,有意识引导学生思维与情感向深度及广度拓展,显得极为重要。

有趣的是,许多文章都是作者心理历程的再现。也就是说,当作者把自己的心理历程完完整整地展现出来,就是一篇文章了。反过来说,通过一篇文章可以发现学生精神生命形成的心理历程。下面,我就以学生习作《石板缝中的小草》一文为材料,探讨学生精神生命形成的心理历程。(注:楷体字为对学生作文的引用文字。)

1.困惑

这些天,我因为期中考试没考好,心中特别的烦闷。

与其说烦闷,不如说困惑。生活中的事为什么不能尽如人意,遇到不如意的事该持什么样的态度,该怎么办?这一连串的问题,就会迫使“我”不得不从生活中寻找答案。于是,“我”会有意识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

2.入境

一个人,只有进入特定的情境,才能有特殊的体验,才能领悟到生活中的真谛。在作者的一些叙述语言中,可以看出她是慢慢地入境了。

滴滴答答的雨声终于停了。

乌云却迟迟不肯散去,天空没有一丝光亮,昏沉得可怕。一开门,便有风呼呼地刮着,冻得我瑟瑟发抖。房檐上的雨滴汇集在一起,啪嗒啪嗒地砸在地上,也砸伤了我的心情。

门外特别阴冷,不一会儿,脸上便起了凉意。刚刚盛开的花被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蔫了,低垂着头,毫无生气,我的心情更加沮丧起来。

她走进了一个雨季。暴雨过后,花儿“蔫了,低垂着头,毫无生气”,一如她当时的心境。

3.发现

当一事物呈现出有别于它事物的特质,当我们感觉到一事物可能包含有自己所尋找的答案时,这一事物就会被我们注意,并有所发现。

忽而,有丝丝缕缕的青草味儿飘了过来。

猜你喜欢
历程生命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