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字存在句与“there be”结构互译的原型效应

2018-06-20 02:39贾成南
关键词:存在物英译语料库

贾成南

(浙江大学 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杭州 310028)

除译者的写作风格和主观偏好之外,翻译还受政治、意识形态、文化等因素的限制,这似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译文与原文在内容上对应,但在形式上往往并不对应。本文拟基于汉英双向平行语料库*本文自建汉英双向平行语料库由两个语料库组成:一是汉译英语料库,约100.2万字(汉语原语字数),语料包括中英对照的《家》《骆驼祥子》《围城》《洗澡》《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散文佳作108篇》《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2)》等;二是英译汉语料库,约33.2万字词(英语原语字词数),语料包括《了不起的盖茨比》《荆棘鸟》《飘》(第一章到第四章)和《茶花女》。(以下简称语料库),从汉英互译入手探讨汉语存在句典型形式“有”字句的英译情况和英语存在句典型形式“there+be+NP+(LP)”的汉译情况,从而揭示汉语和英语表“存在概念”时认知上的相似性。

一、典型范畴

(一)典型范畴

传统概念下的范畴边界清晰而均质,是必要和充分条件的集合。英国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在亚里斯多德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日常经验和认知感受的典型范畴理论。之后Rosh和Mervis通过实验进一步推论出“范畴”是不均质的,是一种基于属性的等级序列,由典型范畴(原型)、非典型范畴(或边缘范畴)和边界组成的连续统[1]。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间不是离散的,而是具有相似特征的一个连续统等级序列。典型范畴成员在认知上具有凸显性,与其他范畴成员区分度大,具有该范畴内的本质属性或大部分表征;非典型范畴成员(或边缘范畴成员)具有该范畴内少量的属性,兼有其他范畴的特征,在认知上辨识度却不高。从典型范畴到非典型范畴构成一个等级序列和家族相似性的连续统。这一理论彻底打破传统“非此即彼”的二元理论,真实反映了语言实际,从而构建出一种与人们日常认知相一致的理论框架。

(二)汉语存在句典型范畴

吕淑湘首次提出汉语“存在句”这一名称,并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语法概念[2],之后成为汉语语法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汉语存在句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句式,表示某地(或某时)存在人或物,其典型句法结构表现为处所词(或时间词)+存在动词(及物动词或不及物动词)+名词性词语组成。汉语存在句(CT)的基本形式描写为NP1+VP+NP2,按VP的不同确定了七种存在句的表现形式:CT1,NP1+有+NP2;CT2,NP1+是+NP2;CT3,NP1+V着+NP2;CT4,NP1+V了+NP2;CT5,NP1+V补(了)+NP2;CT6,NP1+V+NP2;CT7,NP1+φ+NP2*CT代表汉语存在句,NP1为句首处所词或时间词,VP为动词或动词性短语,NP2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φ表示某个句法位置为空位。[3]。这七种存在句的表现形式在实际语料的使用频率上呈现出一种连续统,而汉语存在句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为CT1和CT3[4],即“有”字句和“V着”句。“有”字存在句在宋代之前一直占主导地位,宋代以后“V着/了”存在句大量涌现出来[5]。可见,无论共时还是历时,“有”字存在句和“V着”存在句都是汉语存在句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

(三)英语存在句典型范畴

英语传统语法代表人物Quirk认为不论什么结构,只要语义表达的是存在概念就是存在句,表存在的there结构在语义上表示事物的“出现”“发生”“存在”[6]。英语存在句的标准格式为:(时间地点词语)+there+be+不定名词词组+其他成分(时间地点词语、状态词语、分词、不定式和定语从句)[7]271。广义的英语存在句包括将appear、chance、happen、seem等半助动词插在there和be之间的形式[8]。由于受英语“末端重量”和“末端中心”的影响与制约,there存在句逐步发展成为“there+V+存在主体+方位词语(典型结构)”的固定结构[9]。本文按张今、张克定[7]273-276,邓微[10]英语存在句的划分标准将英语存在句分为以下五类:ET1,there+be+NP+(LP);ET2,there+be+NP+relative word(or elliptic relative word)+clause;ET3,there+be+NP+ infinitive structure;ET4,there+be+NP+past participle;ET5,there+be+NP+V-ing*ET代表英语存在句,NP代表存现主体的词/短语,LP代表存现处所的词/短语。。

二、汉英存在句典型形式互译的情况分析

(一)汉英存在句互译中原语的情况分析

1.汉语存在句典型形式

语料库中共有汉语存在句430例(原文为汉语),其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汉语存在句各表现形式的分布情况*百分比为该形式例数与汉语存在句例数之比。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CT1和CT3占语料库中汉语存在句总数的67.7%,是汉语存在句最为典型的形式,七种汉语存在句形式的使用频率在语料库中呈现一个连续统,见图1。

图1 汉语存在句各表现形式使用频率的连续统

从图1可以看出,七种汉语存在句形式呈现出从典型到非典型的一个连续统序列,CT3和CT1是最为典型的形式。本文拟选取汉语存在句的典型形式CT1作为研究对象。

2.英语存在句典型形式

语料库中有英语存在句483例(原文为英语),其五种形式的比例见表2。

表2 英语存在句各表现形式的分布情况*百分比为该形式例数与英语存在句例数之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ET1占英语存在句用例数的62.1%,所占比重最多,五种英语存在句形式的使用频率在语料库中同样呈现一个连续统,见图2。

图2 英语存在句各表现形式使用频率的连续统

从图2可以看出,语料库中五种英语存在句形式表现出一种从典型到非典型的连续统序列,其中ET1最为典型。

本文将基于汉英互译的典型范畴,汉译英语料选取汉语存在句的典型形式CT1,而英语存在句则选取最典型形式ET1作为考察对象,对比分析两种典型范畴互译时内容和形式上的对应性及认知上的相似性。

(二)“有”字存在句的英译分析

语料库有430例汉语存在句,其中“有”字句共142例,其对译形式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有”字存在句的对译情况*百分比为对应形式例数与“有”字句英译例数之比。

表3显示“有”字存在句对译形式比重最高的是“there be”结构,占总数的28.2%。与其他对译形式相比,“there be”结构与“有”字存在句最为对应。此外,“有”字存在句37.4%的对译形式为存现句*这里的存现句指英语存现句,包括存在句和隐现句,其中“there be”结构为英语存在句形式,“LP+V+ NP”为英语隐现句形式。,可以看出“有”字存在句英译时英语存现结构是首选,其他形式次之。

1.原文和译文中存在物(NP)的内容和词性一致

对比英译“有”字存在句的对应情况,发现六种对译形式中存在物(NP)的内容和词性与原文一致,且其他成分基本对应。这反映了两种语言在表述存在概念时的一致性,其认知焦点都在存在物(NP)这个主体上,而其他成分作图形背景。

(1)原文:但是门前却有一片清碧的荷塘。

译文:There was, however, a lotus pond of limpid blue in front of my door.

(2)原文:临窗近门处有一张长方小几。

译文:Under the window near the door was a small, rectangular table.

(3)原文:小书房里只有一张小小的书桌,一只小小的圆凳。

译文:The little study held only very small desk and a very small stool.

(4)原文:我们住在这博多湾上的房子,后园是很宽大的。园子正中有一株高大的菩提树。

译文:Our house on the Katakawa Bay has a very big rear garden with a giant linden tree in its centre.

(5)原文:抽屉里还有她一本俄文本的《共产党宣言》呢。

译文:Her Russian edition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was still in the drawer.

(6)原文:这面铜镜与普通铜镜一样,背面有图案,还有铭文。

译文:Like ordinary bronze mirrors it bears patterns and inscriptions on the back.

例(1)~(6)“有”字存在句中的存在物(NP)和存在处所(LP)英译后,除例(3)原文LP中的名词短语作译文的主语外,其他五例在英语译文中依然作NP和LP,存在动词“有”被译成“there be”结构、“be”动词、动词和“with”形式。另外,例(3)和例(6)的英译文虽然都属于SVO,但在译文的处理上却略有不同。例(3)LP英译时省去介词,由名词短语作译文的主语(S),而例(6)译文的主语(S)则与原文的LP存在整体—部分关系。此外,例(1)~(6)分别对应的“there be”、“LP+VP+NP”、“NP+VP+NP”、“with”短语、“NP+VP+LP”、“S+V+O”,这六种英译形式占“有”字存在句译文总数的72.6%。其中“there be”结构不仅在这六种形式中,而且在表3所有对应形式中所占比重均最大。可见,“有”字存在句英译时的首选是“there be”结构,反映出“有”字存在句与“there be”结构内容形式上的对应性和认知上的一致性。

2.原文和译文中存在物(NP)的内容相似,但词性不同

分析“有”字存在句英译的对应形式,发现有三种形式译文中的存在物(NP)内容与原文相似,但词性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在认知上存在物(NP)是两种语言表达存在概念的主体,虽然语言形式发生了变动,但内容本质却没有变。

(7)原文:对着镜子看了看,他不认得镜子中的人了:满脸胡子拉碴,太阳与腮瘪进去,眼是两个深坑,那块疤上有好多皱纹!

译文:… and looked in the mirror. He barely recognized himself. His face was covered with black stubble, his temples and cheeks had sunk in, his eyes were two pits and even his scar was wrinkled!

(8)原文:她忽然长了精神,眼睛也亮起来了,脸上有了红晕,说话也不那么气喘了。

译文:Suddenly, her spirit seemed to come back to her: her eyes shone, her cheeks flushed, and she no longer panted when she spoke.

(9)原文:在海面上没有什么可吃的,海水也是不能喝的,半途也没有地方歇息。

译文:While in flight over the sea, it finds nothing edible or drinkable, nor a place for taking a rest.

例(7)~(9)原文“有”字存在句中的存在处所(LP)英译后省去介词成分,由LP中的名词短语作译文的主语(S),而NP则分别变成了与之相关的形容词短语、动词短语和名词短语。这三例原文中的“有”分别被译为“be”动词、实意动词或省略。尽管原文中LP和NP形式上都有调整,但内容上两者还是比较对应的。总的来看,例(7)~(9)分别对应“S+L+P”“S+V”“S+V+O+C”三种形式,在内容上与原文比较对应,形式上也较为对应。这三类对应形式占“有”字存在句英译的17.6%,加上前文提到的六种对应形式,总共大约达到90.2%的对应率。可见,“有”字存在句与英译文中的成分有较高的对应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英两种语言认知上的一致性。

3.译文只有存在物(NP),其他成分省略

通过对比“有”字存在句英译时成分的对应情况,有的译文中只剩下存在物(NP),而其他成分变换了形式或省略。但“有”字句英译时无论何种情况以何种形式表现,原文的存在物(NP)在译文中都是主要信息,不可省略。

(10)原文:再往前走便是餐厅了,那儿有一株美丽的树,开着雪一样白的花儿。

译文:A short way off stood the dining hall, where I found a tree bearing snow-white blossoms.

例(10)英译后只保留了原文中的存在物(NP),存在处所(LP)和存在方式都省略了。与例(10)相似,大约9.8%的译文只保留原文中的存在物(NP),其他成分被省略或充当上下句的句法成分,亦或是意译。

(三)“there be”结构的汉译分析

从语料库翻检出483例英语存在句中有300例“there+be+NP+(LP)”结构,其对译形式的分布情况见表4。

表4 “there+be+NP+(LP)”存在结构对译形式分布*百分比为对译形式数与“there+be+NP+(LP)”译文总数之比。

从表4可以看出,“there+be+NP+(LP)”结构对译形式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有”字存在句*本文所指的“有”字句均包括其否定形式“NP1+没有+ NP2”。,占译文总数的47.67%。可见,与其他对译形式相比,“有”字存在句与“there be”结构在翻译时最具对应性。此外,我们发现“there+be+NP+(LP)”结构有66.67%译为存现句*这里的存现句指汉语存现句,包括存在句和隐现句。前四种形式为存在句,隐现句为“(LP)+V(了)+NP”(V为“出现、消失”类动词、趋向动词、动趋短语)。,可以看出“there+be+NP+(LP)”结构对译为汉语存现句是首选。

1.存在物(NP)的内容和词性在原文和译文中相同

通过对比“there+be+NP+(LP)”结构的对译形式,发现五种对译形式中存在物(NP)的内容和词性与原文一致,且其他成分与原文基本对应。这说明在表述存在概念时两种语言在认知上的一致性,其存在物(NP)是承载着整个句子的主要信息。

(11)原文:There was a letter from her mother on the mat.

译文:在她房间的擦脚垫上有一封母亲的来信。

(12)原文:Still there was no sign of Gerald on the quiet winding road.

译文:寂静、蜿蜒的路上还是没有嘉乐的身影。

(13)原文:There were solid walls of fire in every direction Paddy looked.

译文:帕迪放眼看去,四下都是厚厚的火墙。

(14)原文:There was a flagpole in front of the Masonic hall.

译文:共济会的门前立着一根旗杆。

(15)原文:There was a ripe mystery about it,…

译文:这房子充满了引人入胜的神秘气氛,……

(16)原文:There was a long silence in the drawing room, …

译文:客厅里出现了一阵长时间的沉默,……

例(11)~(16)“there+be+NP+(LP)”结构中存在物(NP)和存在处所(LP)的译文,除例(15)英语原文本来就没有LP外,其他各例在汉译文中仍作NP和LP成分,而“there be”结构则被分别译成“有”“没有”“是”“V着”“V了”。此外,例(11)~(16)的对译形式分别为表存现的“有”字句、“有”字句、“是”字句、“V着”句、“V了”句和“隐现句”。这五种形式占表存在“there+be+NP+(LP)”结构对译形式的66.67%,其中“有”字存在句不仅在这五种对译形式中,而且在表4所有对应形式中所占比重均为最大。可见,“there+be+NP+(LP)”结构对译的首选是“有”字存在句,而前文总结出“有”字存在句对译的首选是“there be”结构。这证实了汉英两种语言中表存在概念的典型形式互译时的对应性,进一步说明了两种语言存在概念的表述在认知上具有一致性。

2.存在物(NP)在译文中结构或词性不同但内容相似

通过对比分析“there+be+NP+(LP)”结构的对译形式,有四种对译形式中的存在物(NP)内容与原文相似,但结构或词性发生了变化,说明在认知上存在物(NP)是两种语言表达存在概念的主要信息。

(17)原文:There was a horrified intake of breath from every child in the room …

译文:教室里的每个孩子都毛骨悚然地倒吸了一口气……

(18)原文:There had been no rain.

译文:天没有下雨。

(19)原文:There was little snobbery in the Troop.

译文:骑兵连的人并不势利。

(20)原文:There are war rumbles in Europe, though it seems so far away up here.

译文:在欧洲,仗打得很激烈,尽管战争似乎离这里很远。

例(17)和例(19)原文“there+be+NP+(LP)”结构中的存在处所(LP)汉译后省去介词成分,由LP中的名词短语作译文的主语(S),这两例中存在物(NP)汉译后都发生了词性的变化,NP分别变成了与之相关的动宾短语和形容词短语。例(18)和例(20)中存在物(NP)汉译后分别变成了与之相关的动词短语和“S+V+C”句,例(20)原文中的LP汉译后其成分不变,依然在句中作状语,只是位置由句尾调到了句首。虽然例(17)~(20)汉译后英语原文中存在物(NP)和存在处所(LP)在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变化,但与英语原文在内容上基本对应。“S+V+O、S+V、S+A、S+V+C”这四种形式占“there+be+NP+(LP)”结构对译形式的26.33%,加上前文提到的六种对译形式,总共大约达到93%的对应率。

3.只保留了存在物(NP)在译文中

通过分析“there+be+NP+(LP)”结构对译成分的组成情况,发现有的译文中只剩下存在物(NP),其余成分省略或是变换形式。但不论何种情况以何种形式表现,原文的存在物(NP)在译文中都不会省略,说明其在表达存在概念时是整个句子的焦点和信息的主体。

(21)原文:There was silence, all eyes riveted on him.

译文:一阵沉默,所有的眼睛都盯在他身上。

例(21)汉译后只保留了原文中的存在物(NP),其它成分都省略了。像这样汉译后不成句或只能充当上下句句法成分的情况占整个汉译例句的7%,而前文论及的10种对译形式大约达到93%。可见,“there+be+NP+(LP)”结构与汉语译文的成分具有较高的对应性。

三、结语

统计分析语料库中汉语存在句典型形式“有”字句和英语存在句典型形式“there+be+NP+(LP)”结构的译文,我们发现“有”字存在句最典型对译形式是“there be”结构,而“there+be+NP+(LP)”结构最典型对译形式是“有”字存在句。此外,在对比分析原文和译文中成分对应性时,可以看出存在物(NP)在译文中都是出现的,大多数情况与原文一一对应,有时会变为内容与之相关的形容词短语、动词短语或名词短语,却不会被省略;而存在处所(LP)大多数情况在译文中与原文对应或译为原文LP中的名词短语(省略原文介词)。表存在动词“有”英译后对应“there be”、“be”动词、“hold”“bear”“find”等形式,而“there be”对译形式为动词“有”“是”及“V着”“V了”等形式。通过对“有”字存在句和“there+be+NP+(LP)”结构的互译对比,我们发现两种存在结构在内容和结构上具有对应关系,在表述功能上具有对等性。在认知上,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存在概念时都聚焦“存在物”,译文中都会以不同的形式来凸显“存在物”,而“存在处所”和“存在方式”在译文中作背景,表述形式更加灵活,有时还可省略。

参考文献:

[1] 温格瑞尔,施密特.认知语言学导论[M].2版.彭利贞,许国萍,赵微,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34.

[2] 吕淑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64.

[3]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的多维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8-69.

[4] 黄自然.外国学生存现句偏误分析及其习得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19-26.

[5] 储泽祥,刘精盛,龙国富,等.汉语存在句的历时性考察[J].古汉语研究,1997(4):19.

[6] QUIRK R,GREENBAUM S,LEECH G,et al.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M].London:Longman,1985:1403-1407.

[7] 张今,张克定.英汉语信息结构对比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

[8] 幸辉.英汉存在构式认知识解对比研究:以“there be”和“有”为例[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65-71.

[9] 金积令.英汉语存在句对比研究[J].外国语,1996(6):10-16.

[10] 邓微.英汉存在句及其翻译[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31-34.

猜你喜欢
存在物英译语料库
最有思想的句子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基于COCA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以choose和select为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探析
“对象性存在”的三重规定性及其意义*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