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合作机制提升合作社聚农致富能力途径探析
——以甘肃省渭源县五竹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为例

2018-06-20 01:21李永成
中国种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种薯马铃薯利益

李永成

(甘肃省渭源县五竹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渭源 748200)

在我国农产品市场格局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在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整体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典型组织形式——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2016年12月底,全国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达179.4万家,比上年增长17%;实有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4.4%,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1]。但是,随着数量的快速增长,合作社发展面临着种种问题,特别是“不规范”问题越发突出,阻碍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顺利构建,重视和引导合作社规范发展成为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任务[2]。

合作社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强(运作不规范)、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不高(关系不稳定)、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的作用发挥不显著(权益不均衡),合作社的发展不能满足当前农民群体日趋分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日益重要、市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农业产业化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造成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合作的机制不够合理。经济利益是农民合作的基础和纽带,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这就需要逐步完善以利益联结机制为主的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合作机制。因此,研究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完善之途径,是解决当前合作社存在“不规范”问题、发挥合作社作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甘肃省渭源县五竹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为例,分析其发展和伴随的利益联结机制转变历程,以期探索完善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合作机制的途径,提升合作社聚农致富的能力。

1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的理论分析

1.1 利益联结机制的演变 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社员在利益上所发生的所有关系的总和;它是建立利益共同体的方式和手段,同时也是作为“经纪人”基础上经济个体之间相互产生的利益博弈、利益分配、利益共享和利益制约[3]。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随着农业发展而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的变迁显现一种由底层次向高层次螺旋上升的趋势,即由市场范围窄的现买现卖简单直接利益联结机制向市场范围宽广的契约式直接联结机制过渡[4]。

1.2 利益联结机制的种类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的紧密程度,孙太清[5]将利益联结机制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技术信息服务型 即专业技术协会,由农村“土专家”牵头联合从事同一专业生产的农民组成的自助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技术信息服务+产品生产交易型 即专业合作社,由供销社、村委会、种养大户等牵头联合生产同类产品的农户成立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技术信息服务+产品生产交易+利润多种分配型 即股份合作社,由龙头企业、供销社、种养大户与农户共同出资或技术单位技术(人员)入股成立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2 五竹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的演变分析

2.1 五竹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渭源县气候高寒阴湿,适宜马铃薯种薯繁育。1998年为顺应渭源马铃薯种薯产业化发展对科技的迫切需要,由当地农民组织成立了渭源县五竹良种洋芋繁育协会,协会以马铃薯良种繁育技术交流为主、协会会员种薯销售为辅,带动周边群众发展马铃薯种薯产销,协会先后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农业部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先进单位、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百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中国科协和科技部评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评为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先进单位。2009年为有效对接农户日益扩大的马铃薯种薯繁育规模与竞争不断加剧的马铃薯种薯市场,在渭源县五竹良种洋芋繁育协会基础上,成立了渭源县五竹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引良种、建基地、打品牌、拓市场,通过联系专家、服务社员、对接市场,带动群众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目前合作社已有20个分社,社员已超过2240户,遍布全县16个乡镇及周边地区,社员户均比非社员户年增收2000元以上,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合作社于2012年被农业部评为首批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是定西市首家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2 利益联结机制演变过程 利益联结演变历程伴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开发,在渭源县五竹良种洋芋繁育协会高效运行的基础上,建设并健康运行渭源县五竹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联结方式和实现模式。合作社与当地农户(会员、社员)的利益联结经历了由松散到密切的转变,利益联结程度日益加深,逐步向利益共同体转变。合作社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和实现模式演变过程见表1。

表1 合作社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和实现模式

2.2.1 协会阶段 1998年渭源县五竹良种洋芋繁育协会成立,协会以马铃薯良种繁育技术和信息交流为主、协会会员和周边群众所繁育的马铃薯种薯销售为辅,服务马铃薯种薯产销发展。该阶段协会邀请省市县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培训指导、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供给会员繁育良种,帮助社员销售繁育的马铃薯良种,会员销售的良种质量好且价格高于其他群众所繁育的良种,带动了会员和周边群众通过发展马铃薯种薯产销增收致富。

2.2.2 合作社阶段 2009年渭源县五竹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成立,在渭源县五竹良种洋芋繁育协会基础上,合作社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打造“五竹马铃薯种薯”品牌,拓展种薯市场,吸纳社员扩大合作社覆盖面,实行“总社+分社”层级管理和“总社+互助社”分别运营提高运行效率,销售好的年份在按惠顾额分红的基础上探索“二次返利”分红,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合作社的规模和影响力逐步增加。合作社实现了由单一的技术交流群团组织向以技术交流为基础、技术服务为核心、实体经营为主导的多元复合体转变,并向规范化管理的技术经济合作组织方向迈进。

2.2.3 探索新机制阶段 在全县于2012年成立马铃薯种薯产业联合社的基础上,2017年渭源县五竹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联合5家实力较强的马铃薯(种薯)合作社和40多家大户成立了渭源县五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联合会以渭源县五竹良种洋芋繁育协会成功的技术合作经验+渭源县五竹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其他合作组织+大户闯市场的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为基础,吸纳和借助政、产、学、研、推、销各方面的力量。脱毒组培苗、原原种采取“生产在户,经营在社”模式,原种、一级种采取“生产在社,经营在社”模式,积极探索破解种薯企业和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对合作组织带来市场竞争压力的方法。渭源县五竹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探索建设的以合作社为纽带的现代种业生产经营体系如图1。

图1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图

总体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演变过程表现出3个显著特征:(1)以推动特色产业链发展为纽带,由竞争逐步走向合作发展之路;(2)以融合发展为方式,由农户联合向多种产销组织协作发展;(3)以资源整合、社会参与为特点,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重点群体聚集,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作用逐步显现。

2.3 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渭源县五竹良种洋芋繁育协会由协会转型为合作社,在带领农民搞生产、引领农民闯市场、专业合作增效益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但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合作社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逐步凸显。

2.3.1 农户参与发展积极性不高,利益联结有待加强 随着农村城镇化发展和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业的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多元化发展,农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下降;农村年青人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这些因素影响着农户参与合作社,并共同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的积极性。

2.3.2 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缺乏,加快发展后劲不足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农户为主体,在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和技术创新方面难以和近年快速发展的农业企业相比,合作社及其所产马铃薯良种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3.3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风险抵御能力低下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目前有实力的马铃薯企业正在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趋势,延长产业链条、加大创新力度、实施联合战略逐步向联盟化、集团化发展,不断增强企业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党得十九大报告、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新形势下,合作社如何加快发展,提高聚集农户共同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的能力,实现共同致富的目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由上可见,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过程中,依然面临聚集农民、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有待在进一步发展中逐步探索解决。

3 完善合作机制,提升马铃薯合作社聚农致富能力的对策建议

近20年来,许多农民合作社从民主性组织向资本导向或是经济导向型的组织转变[6],面对发展中显现出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要顺应“三农”发展趋势,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综合应用多种合作模式,吸纳资金、技术、设备等各类资源向合作社聚集,从而提升聚农致富能力,带领群众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实现共同致富,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如图2。

图2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图

3.1 多制并举规范运行,提升合作社的凝聚力,“合作社+农户”实现互惠发展 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异质性[7]和农户的违约倾向存在差异[8]的实际,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综合应用多种联结模式,使其贯穿于利益创造和利益分配过程中并协同发挥作用[9],从规范和约束合作社成员行为与建立激励机制两方面规避相关各方的违约行为,通过责权利三位一体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共同推动合作社发展;注重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三方面建设合作社文化[10],优化文化生态内部结构以提升农民之间的合作关系质量,优化文化生态外联结构以提高农民的学习能力,优化文化生态纵向结构以改变合作社的整体发展路径[11],构建诚实守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助)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实现聚集农民共同致富的目的。

3.2 强化联合组团发展,提升参与方的协作力,“合作社+联合社(会)”实现共同发展 根据合作社总体呈现小而散、实力弱的现状,合作社社员结构的异质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并将长期存在的趋势[12],以降低成本、创新技术、拓展市场、增加效益、共同发展为目的,采取联合会、联合社、创新联盟、产业联盟等形式,搭建众创空间、星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采用层级管理、分别运营、统分结合等措施,推动合作社由单一发展向联合发展转变;以组织业务需求为导向吸纳资源禀赋异质性成员,以个体自愿自主为原则吸纳入社动机异质性成员,以先进引导示范为准则消除参与行为异质性成员[13],激发合作社(联合社)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合作社(联合社)不断发展壮大,实现由合作社(联合社)引领产业一体化经营;强化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分工,增强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协同效应和网络效应,由纵向一体化联合带动横向一体化联合,推进整个产业链一体化和价值链由生产者驱动向消费者驱动转型,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价值链[14]。

3.3 顺应潮流强化创新,提升合作社的竞争力,“合作社+N”实现创新发展 根据“三农”发展的需要,推动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农户以合作社(联合社)为纽带,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共享资源,采取邀请专家指导研发、参与科研院所研发、院地院企合作研发等途径,在合作社提供产品、生产技术、服务方式和组织制度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培育创新人才,破解技术瓶颈,增加产品种类,依托外生动力提升合作社创新和发展能力;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优化合作社发展环境,支持合作社构建产业链、生产特色优质产品和打造产品品牌,提升合作社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合作社利用资源优势向增强竞争优势转变。

[1] 民主与法制时报.“农民合作社”的前世今生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十年 [EB/OL].(2017-04-20)[2018-03-06].http ://www.jgs.moa.gov.cn/cfc/dcyj/llyj/201704/t20170420_5575881.htm

[2] 李二超.关于新时期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讨论[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4(9):11-13

[3] 李成主.县域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4] 刘宁杰.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契约式研究[J].调研世界,2009(2): 24-26

[5] 孙太清.农合组织利益联结机制应多种类型共同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24-25

[6] 梁巧,吴闻,刘敏,等.社会资本对农民合作社社员参与行为及绩效的影响 [J].农业经济问题,2014(11):71-79

[7] 应瑞瑶,唐春燕,邓衡山,等.成员异质性、合作博弈与利益分配:一个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机制安排的经济解释[J].财贸研究,2016(3):72-79

[8] 刘秀玲,朱文涛.合作社农户入社偏好、违约风险与治理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5,14(6):560-566

[9] 孙亚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机制构建问题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3) :52-58

[10] 来红.加强合作社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6):238-239

[11] 胡平波,卢福财,李建军.文化生态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成与发展:以江西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2(11):37-44

[12] 张靖.同质性与异质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基于俱乐部理论的研究 [J].齐鲁学刊,2012(1):86-90

[13] 徐旭初,邵科.合作社成员异质性:内涵特征、演化路径与应对方略 [J].中国合作经济评论,2015,19(1):51-57

[14] 张藕香,姜长云.比较优势视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创新路径[J].中国合作经济评论,2014(10):108-116

猜你喜欢
种薯马铃薯利益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美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及认证
I Love You, Dear China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利益与西瓜
定边马铃薯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