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织藏毯 织出远大前程

2018-06-20 06:41西宁晚报罗芳旭黎晓刚
一带一路报道 2018年3期
关键词:新庄编织青海

文/ 图:本刊特约记者《西宁晚报》 罗芳旭 黎晓刚

技艺精湛、美丽绝伦的藏毯。(黎晓刚 摄)

藏毯作为青藏高原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20世纪中期,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诺木洪地区古墓群中出土了“苇席”残片。经考证,“苇席”残片即为3000年前的藏毯雏形。

到了2000多年前,藏毯沿古丝绸之路传入欧洲,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商品。而时至今日,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富含藏族文化精粹的藏毯成为青海广大乡村振兴经济、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不仅如此,随着青海国际藏毯展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规划的深入推进,青海与世界各国通过藏毯紧密联系起来,架起了开放发展的新桥梁。

走向世界的“金名片”

青海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其土著藏系绵羊毛因其毛色纯白、纤维长、光泽好、弹性强等特点,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地毯编织原料,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盛名。

从2004年举办首届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至今,14年来,每届展览会上,一幅幅图案绚丽多彩、风格多样、做工精湛的藏毯,都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青睐。

在2017年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上,记者在以中国元素为主的A馆现场看到,集藏毯、原辅材料中心、研发中心、展览中心和交易中心为一体的“藏毯之都”亮相,青海省内优质藏毯企业集中于此,一幅幅极具特色的手工地毯让人流连忘返,参观者纷纷拍照留念。藏毯从单一的地方特色产业逐步转变为青海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载体,不仅成为青海外向型经济的优势产业,而且成为青海特色产业走向世界的“金名片”。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依托资源优势和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围绕“中国藏毯之都”建设,打造世界羊毛地毯制造中心,用8年的时间,吸引了藏羊集团、圣源集团、大自然地毯纱等企业18家,地毯织机规模达 150 台 (套 )。

据青海省经信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青海藏毯产品已销往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新建的“青海地毯原辅材料交易中心”实现交易额约3.5亿元,产业实现直接就业6500人,间接带动牧区农户50万人增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青海省的藏毯毛纺产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先民3000年前就已掌握了原始藏毯的编织技艺。而在清朝时,因藏传佛教寺院塔尔寺扩建,急需装饰织毯和经堂坐垫,于是藏毯在离塔尔寺几公里外的西宁市湟中县上新庄镇加牙村逐渐兴起。如今,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上新庄镇靠着自身的产业优势和手工技艺,走出了一条手工藏毯产业振兴的路子。

厚密的青藏高原“大白毛”,取自植物的天然染料,加上独特的“八字结”编织手法,让“加牙藏毯”远近闻名,织出的毯子结实不褪色,可以脚踩多年还靓丽如新。

2006年,加牙藏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牙村村民杨永良成为这项技艺的传承人。从13岁到56岁,常年重复性劳动使得杨永良身躯微弯、视力模糊。过去由于缺乏销路,信息闭塞,虽是“上品”的“加牙藏毯”也遭遇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不愿织藏毯,这个老手艺面临失传。”杨永良说。

得益于青海大力发展藏毯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国际性藏毯展会开始定期开展,藏毯销路逐渐被打开。加牙村也迎来了“藏毯热”,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织藏毯,藏毯手艺“后继有人”,藏毯产业“绝处逢生”。

在当地政府的资助下,杨永良在村里开办了非遗传习所,杨永良和妻子李小玲离开原先矮小昏暗的织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厂房,同时配给了3台纺织设备。“众人拾柴火焰高。”杨永良说,想要让藏毯销路更广、知名度更高,就需要有更多人来学习从事这项工作,发展这个产业。在传习所,杨永良将藏毯的编织技艺传授给当地村民,带领大家一同发展藏毯产业,一起致富。

如今,杨永良和妻子除了打理自家的两亩地,其余时间都用在织毯和构思图案上,为了能够让自己织出的毯子迎合年轻人的喜好,他开始放下烂熟于心的传统图案,琢磨新图案。

“钢铁驼队”为藏毯插上“翅膀”

朱万英不知道,自己刚刚修剪过的这块地毯将去向哪里,但她却知道,藏毯是她的生活来源,是她的骄傲和快乐所在。

家住上新庄村的朱万英在地毯行业已经干了整整20年。1997年,她在上新庄地毯厂手工编织地毯。2009年,伴随着藏毯产业的再度兴起,青海提出抓住龙头,走产业化之路,把藏毯产业做大做强。朱万英来到藏毯产业的领军企业——藏羊集团工作,从一个农民变成了一名产业工人。2016年,因为技术过硬,她又被抽调到新成立的藏羊国际地毯基地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车间工作。

上新庄村通过大力发展地毯产业,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带动了村民增收。上新庄地毯厂开启了青海藏毯编织企业化生产的起点。“风生水起”的上新庄村还辐射周边乡村,发展起了地毯产业配套的种养殖延伸产业。

如今,上新庄地毯厂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型保护示范基地,这里至今仍然为青海的藏毯产业培养着大量的产业工人,为乡村经济的振兴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最为紧缺的人才资源。

在2017年的藏毯国际展览会上,曾经的上新庄地毯厂,现在的青海湖藏毯有限公司也参加了展会。销售人员李华说,公司延续传统,打造纯手工编织藏毯,当地群众因此在家门口挣得了一份收入,传承了一门手艺。

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青海每年都会召开沿线国家地毯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沿线各国使节、客商们纷纷表示,他们愿意以地毯为“媒”,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地毯产业合作签约仪式。 (黎晓刚 摄)

藏毯优秀作品展。

如今,愿景变为了现实。2016年9月,青藏高原首趟中欧班列从西宁开行,装载的44个标准集装箱中,有40个满载共20万平方米的藏毯被直接运送到欧洲,全程仅需12天。

行驶在新丝路上的钢铁班列代替了古老的驼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互联互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为藏毯插上了“翅膀”,不仅让深耕于乡村的藏毯产业有了国际大市场,还让偏居于青藏高原东部的青海从外贸后方走向前沿。

猜你喜欢
新庄编织青海
体验编织的乐趣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一针一线编织爱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大美青海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老庄尾盘拔高股价的确认技巧
快乐是用来编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