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焕
初识将在本届上海夏季音乐节中与纽约爱乐乐团合作的大提琴家艾丽萨·韦勒斯坦(Alisa Weilerstein),还是在前些年柏林爱乐乐团于英国牛津的欧洲音乐会中。对韦勒斯坦和担任指挥的丹尼尔·巴伦博伊姆而言,那场音乐会的意义都注定非同一般。于巴伦博伊姆,这是他在前妻、具有传奇色彩的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去世后首度与另一位女性大提琴家合作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内心必然交织着错综复杂的情感。于当时还是乐坛新人的韦勒斯坦,这不仅是她首次亮相举世瞩目的柏林爱乐欧洲音乐会,她所选择的埃尔加协奏曲也早已被前辈杜普蕾命运多舛的一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何况杜普蕾正是生在牛津,面对她的同胞们演奏这部作品,韦勒斯坦的压力可想而知。不过舞台上的她化压力为动力,全情投入,自始至终都能在饱满的激情和克制的态度间找到恰到好处的平衡,且营造出一份委婉如歌、哀而不伤的美感。显然,这部作品她并未过多受到杜普蕾的影响,而是以充分的自信呈现了颇具个性的解读。待到一曲终了,面对观众席传来的热烈掌声,仍沉浸于音乐中的韋勒斯坦望向巴伦博伊姆。日后她回忆道:“那是一场梦,我当时只想永远记住梦中的感觉,并努力将自己带回现实。”
身为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两位著名的教授——小提琴家唐纳德·韦勒斯坦(Donald Weilerstein,他也是克利夫兰弦乐四重奏组的创始人,并带领该组合走过最辉煌的时光)和钢琴家薇薇安·韦勒斯坦(Vivian Hornik Weilerstein)的掌上明珠,艾丽萨是在父母琴声的陪伴下长大的。家庭浓郁音乐氛围的熏陶,让她在四岁时便拿起了大提琴,从此与之结缘。许是受到父母严谨的艺术态度和开明的教育方式的影响,艾丽萨的学习道路可谓一帆风顺,十三岁时即获得与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合作的机会,以一曲柴科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在舞台上初露峥嵘。很快,诸多美国名团就纷纷向这位新秀发出邀约。2000年,艾丽萨赢得了艾弗里·费舍尔职业大奖(Avery Fisher Career Grant),同时入选两项专为杰出青年艺术家而设的演出:欧洲音乐厅协会的“初露头角艺术家”系列和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的音乐会。随即她又在EMI公司发行了自己的首张独奏专辑,这一系列成绩也成了她艺术生涯中一个全新的起点。艾丽萨与纽约爱乐乐团的合作始于2007年由祖宾·梅塔指挥的一场音乐会,一年后她又在乐团时任音乐总监洛林·马泽尔率领的亚洲巡演中演奏了埃尔加的协奏曲。此后,她一直与该团保持着密切的合作。
对于艾丽萨这样一位活跃于当今乐坛的演奏家而言,在舞台上忙碌的同时,录音的不断发行更是将她的琴声传向世界各地,她也曾表示,相比演出,自己更期待即将到来的唱片合约。自2011年成为Decca唱片公司三十年来首位签订专属合约的大提琴家,并以与同样由巴伦博伊姆执棒的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合作录制的埃尔加协奏曲一鸣惊人后,几乎每年她都会有新专辑问世。在首张独奏专辑中,自幼对现代作品满怀热情的艾丽萨为自己选择了一套富有多元表现力的二十世纪作品。特别是当演奏柯达伊那部颇具探索意味的《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时,一切尽在她的掌控之中,即使再难的技巧,对于她都宛若浑然天成。从她演奏的卡萨尔多《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中,听者又不难寻见这些音乐与西班牙传统舞蹈间密不可分的关联。在艾丽萨与自己长年的合作伙伴、钢琴家伊农·巴纳坦(Inon Barnatan)录制的一张奏鸣曲专辑中,两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共同演释的肖邦和拉赫玛尼诺夫的奏鸣曲,对于其中每一个音符与乐句都有着恰如其分的表达,在高潮迭起间激荡出作品所蕴藏的丰富情感,让听者如痴如醉。
在埃尔加的协奏曲之外,大提琴艺术史中的另一部经典篇章——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同样让艾丽萨情有独钟,几年前她与来自作曲家故乡的捷克爱乐乐团和指挥家基里·贝洛拉维克一起录制了这部作品。她那具有强烈浪漫色彩的演奏风格对于这部协奏曲自是再适合不过,其充沛的情绪、自然的歌唱,加之精致的音色,将作品中那份浓得化不开的真挚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时代,艾丽萨曾有幸为罗斯特罗波维奇大师演奏过肖斯塔科维奇的协奏曲,并得到这位与作曲家关系密切的前辈的诸多关于演奏细节的指点,受益匪浅。为纪念肖斯塔科维奇诞辰一百一十周年,2016年艾丽萨也将她对肖斯塔科维奇两部大提琴协奏曲的演释留在了唱片中。她以敏锐的视角捕捉到这两部作品中不同的情绪,无论是前者饱满的精力,还是后者内省而神的气质,在她的弓弦下均得以生动地展现,媒体也因此赞叹她与自己手中的乐器早已浑然一体。
很快,艾丽萨·韦勒斯坦就将带着自己年少时的成名作——柴科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首度在上海夏季音乐节中登台,对于早已透过唱片熟悉了她琴声的乐迷而言,对此自然更多了一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