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产教融合模式的研究

2018-06-19 02:14邓建青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

邓建青

摘要:产教融合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高校开展产教深度融合,对于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等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产教融合的主要内涵和积极影响,并研究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产教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有效路径,为高等教育深入有效地开展产教融合,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

当前高校培养的人才市场竞争力不足,在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的人才竞争力亟待提升,走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是高校实现人才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依托互联网思维,高校只有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才能在人才市场需求导向下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1 产教融合的内涵和积极影响

1.1产教融合的内涵

产教融合的实质是校企合作、产教一体。具体来说,产教结合指的是高校根据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针对性地开展专业产业,实现产业和教学的有效融合,学校开展的产业与教学课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最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产业发展以及科学研究的有机统一,实现高校教学和产业发展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1]。这种新的办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与社会企业人才需求脱节、学校专业课程与社会岗位的剥离等教育现状,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的人才培养创新,通过这种合作创新的办学模式,实现共赢的效果,这是新时期高校实施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创新的有效途径。

1.2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积极影响

高校实行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局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从高校本身来看,产教融合,使学生的学习与岗位实践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实现高效的人才培养目标;从社会角度看,实行产教融合,能够进一步完善行业、产业和职业之间的关系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劳动者自身素质,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经济角度看,产教融合模式下,高校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推动高校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升级[2]。

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产教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

虽然高校已经意识到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门也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实现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但是受到我国经济社会、文化传统、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产教融合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开展。其中缺乏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就是其中的重点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个别地区的企业、行业等在运作中缺乏充足的资金,办管教育的职能较弱,很难为院校的产教融合提供支持和帮助。此外,个别高校自身办产业的资金不足,多借助开展校企合作的方式实行产教融合。但是,个别企业不愿意承担这种具有社会公益性和合作办学行为,即使与高校开展了校企合作项目,但是在执行中常常是学校单方面向企业进行信息传送,企业很少给予回应。这种缺乏互动的合作模式难以实现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1]。

2.2高校自身社会服务能力不足

高校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但是,毕业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表现出实践操作能力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缺乏社会岗位技能的学习等。有些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上也没能很好实现与社会市场的对接,导致学校的产教融合中因为学校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有限,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无法给予企业有效的教育服务,导致校企合作开展困难[4]。

3 互联网思维的产教融合的有效发展途径

互联网中的用户思维、跨界思维、平台思维等创新思维模式正在推动企业产业发展的改革,利用创新思维改造传统行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发展研究的重点内容。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的产教融合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5]。

3.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发展转型

在“互联网+”,AR和VR等创新科技融入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现代化趋势愈加明显,教育与产业的携手——产教融合将成为时代新特征。当前中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追求大而全、同质化等问题,这导致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平衡。旨在培养创新、應用型人才的产教融合模式,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道良方。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应主动对接行业特点和企业需求,为不同专业“量身打造”转型方案;创建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积极建立与相关集团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顶岗,让学生实现以校内真实设备上开展的准职业化标准培训再到企业实战顶岗,实现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在企业或该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工作。

产教融合本质是生产和教育培训的一体化,在生产实境中教学,在教学中生产,生产和教学密不可分。高校主动向企业靠拢,寻求与企业的联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内涵、外延更广,是对传统校企合作模式的升级。

在推进产教融合方面,除了学校要进行结构调整外,政府也应该针对企业,在税收、政策引导方面出台细则和扶持措施,调动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3.2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路径,推进产教融合

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学校应积极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首先要拓展校企合作单位。高校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引领,以专业为依托,深入市场调研,广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引企入校,实现校企双赢。学校通过积极拓展校企合作,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共建基地、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在提供就业岗位方面与多家企业实现意向性合作。其次,高校要积极拓宽校企合作领域。通过校企双方共商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审定专业课程,联合培养与市场接轨、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同时与企业在管理人员互派、教师培训、学生实习实训、顶岗就业、项目开发、创新创业、科学研究等方面深化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实现产教融合。此外,丰富校企合作形式。学校可以全面深化“订单班”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共建“ICT行业创新基地”“主题实训中心”等,实现学生在校内的工学结合,上学即上班,实习即熟岗,有效地缩短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过程,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搭建更多资源,联合市内高校、企业,汇聚优势资源,抱团发展,共享合作成果。尤其在推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发展地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南宁学院始终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校企、校政、校校合作,形成了六种成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即:与南宁市威宁投资集团的“互联互通”模式、与南宁市轨道交通公司的“需求驱动”模式、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打通行业”模式、与中兴通讯公司、苏州高博教育集团的“攀亲嫁接”模式、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西分院的“厂校一体”模式、与中科招商集团、广西“新桂商”群体的“创业就业贯穿”模式。这6种模式,已经突破订单培养,设立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制定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互派师资等层次,上升到基于利益共同体的稳定、长效、较深度融合阶段,初步构建起行业企业参与学校治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的制度,这6种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打通了应用人才培养的第一校园与第二校园的联系,大大创新与拓宽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高校相互借鉴在产教融合模式发展中的成功探索经验,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提升自身社会服务能力,积极为学生做好服务,促进高效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

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要创新思维,开阔眼界,认识到自身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袁荣强,徐小琴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深化高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思考——以江苏畜牧业职业教育为例[J].科技资讯,2017(28):221-223

[2]朱靖“互联网+”战略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独立学院投资学专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23):79-80.

[3]徐希炜.“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以潍坊职业学院信息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为例[J].科技资讯,2017(23):222-223.

[4]佚名“互联网+”时代的高职教育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子教育,2016 (3):76-77

[5]张祺午为“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战略提供人才支撑:转型高校的重大使命——第三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6 (15):32-35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维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