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意识、中心化与90后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

2018-06-19 00:53张朝丽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意识教育教师

张朝丽

摘要:90后成长于改革开放中,对学生的角色内涵具有自己独特的界定。他们个体意识增强,具有自我中心化倾向和普遍的成才观,这些特点要求对90后学生的教育要有较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践行爱的教育,形成伙伴式的和谐师生关系,促进90后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90后;个体意识;中心化;伙伴式关系;有爱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3009503

一、前言

“90后”是根据出生年代划分而产生的一个概念,表示出生在90年代后的群体,类似的称呼还有80后、00后等。由于不同年代的出生环境迥异,造就90后独特的个性特点。自2008年第一批90后进入高校至今,90后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因为其鲜明的新时代特征和对教育带来的冲击,使得对90后学生的特点以及教育方法的探讨成为热点。90后的自我学生观指的是“90后对自己被置于学生这种地位的看法与意见”。与教师的学生观不同,90后的自我学生观因其从自身的体验与情感出发,对高校学生工作更具有借鉴意义。

二、90后的自我学生观

90后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宽松、开放的环境,强化了他们的个体意识、权利主体意识和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他们是天生的民主派,个性张扬,敢于挑战,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但经济条件好转与过度关爱普遍存在,导致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自立自强意识不够,缺少抗挫能力,这些都对90后学生的自我角色认定形成影响。

(一)自我中心化的学生角色

90后把学生自我摆在中心位置,“学生为学生,教师为教师”不再具有权威的说服力。90后常常怀疑教师话语的正当性,甚至觉得自己的话语比教师更重要,叛逆性强。为了传达自己的声音,90后发明火星文,避开外界的干扰和指责,传播自己的思想。由于网络的普及,部分90后涉猎广泛,知识的丰富程度甚至超过教师,导致反向强化了学生的角色,认为学生可以当自己的老师,甚至部分性格外向的90后公然宣称学生可以当老师的老师。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多元化,也弱化了课堂的地位,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媒介更快、更全面地学习知识,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90后强调自我管理,在他们看来,自己的行为都是正当的。教师与管理者有时却显得不太近人情,总是怀着难以沟通的古板想法。他们倡导对自己负责,尽量不要有强加的外在干预。他们对硬性的要求嗤之以鼻,总觉得这是冷冰冰的压抑人性的举动。他们一方面渴望与教师平等相处,另一方面又极力避免与教师的过分亲近,以防有巴结讨好之嫌,以此来体现自身的独立性。与公开的沟通相对,他们更愿意与教师私下交流。他们尊重教师,也敢于与之公开辩论。

(二)个性化的学生身份

90后进入学校,则自然被贴上学生的标签,但他们又不满于单纯被说教的學生身份,因而极力主张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身上承载着父辈和社会沉重的期待。这种期待加上对自己“木秀于林”的渴望,成为90后无法完全自由超脱的根源。但是90后不认可完全听话的学生,其固有的性格特点使他们对学生身份的认识更加个性化,更注重权利要求。他们尤其推崇信息教育方式,喜欢可以随时得到即时信息、多面信息的教育环境。因而90后经常抨击学校管理上的不人道,认为学生被压抑着、没有完整地享受到“人”所能享有的权利。他们经常对学校宿舍的统一管理、学校食堂饭菜与服务质量、对出行不便等提出异议。经常用语是“我们也是人,我们要求,我们同样需要……”对学校不人道的管理规则,他们敢于提出反对意见。

个性张扬使90后学生推崇个性化教育方式,不认同“全面发展”的理念,也不愿沦为“只有智力的动物”。在他们的学习生涯中,个人兴趣、爱好被摆在很重要的位置。为了一场喜欢的晚会或比赛,他们可以寻找借口放弃上课,并沾沾自喜地认为“赚到了”。个人兴趣发展方向,是他们认为的“全面发展”。

(三)普遍化的成才观

教育界有一种“三分”成才理论,即认为三分之一学生可成才,三分之一学生资质一般,三分之一学生则资质平庸。因而教育应该重点抓好可成才的三分之一,转化资质一般的三分之一,放弃资质平庸的三分之一。这种贴标签式的划分遭到90后的一致反对,认为这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与封建等级划分无异。90后对最优秀的三分之一学生可造成什么“才”持强烈的怀疑心理,认为这是在推卸教育责任,人为故意制造发展困境和不平等,是对教育不力的一种掩盖之词。只要将来生活得下去,个人内心感觉良好,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甚至于不从事职业,都是一种成功。因而人人是可造之才。只要教育者用心投入,人人都可以是优秀学生。

三、90后学生观对教育的启示意义

90后对学生身份和角色等的不同认定,既有深刻的时代背景的影响,也是他们个性特点的反映。这些要求教育工作者,也要有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在服务意识、人本意识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

(一)教育中的父母亲情怀

母亲对儿女的爱细腻又绵长,“润物细无声”又总能让人心生热意,儿女也很容易与母亲贴心。父亲的爱博大深沉,不张扬但又影响深远。因为渗透了浓浓的爱意,即使是严厉的教育,儿女对父母亲的教育也能欣然接受,即使是个性再强的儿女,也容易受到感化。因而,教育者在教育90后学生时,也要具有父母情怀,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儿女一样悉心教育。这种教育即使严格,也会自然透出拳拳爱意,易于为90后学生所接受。对于“融化”充满个性和自立意识的90后学生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慈母情怀要播洒到所有需要关心的90后学生身上,包括后进生、心理物质的贫困生、生病的学生及其他种种需要关注的学生。但是这种爱不是无原则的,在学生做错事时要坚持严父情怀,严格公正地指出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错误并明白如何改正与进一步提高自己。

(二)服务学生意识的提升

学校因为学生才能存在,教师职业也因为学生教育需要才会出现。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服务的对象[1]。只有那些真正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教师和管理者才能得到90后学生的尊重与拥护。学校应该尽量在软件和硬件方面加强建设,提升服务意识和水平。硬件方面包括更好的教学条件和住宿条件,更加便利的校内道路规划,优美的校园环境等。软件方面则是服务的主动性、便捷性等。减少繁冗复杂的办事程序,扩大学校决策的学生参与面等。学校不但要把教育对象当作学生看待,更要当成“人”来看待,从如何让人学习生活更便利、舒适的角度出发,拓宽服务主体,将服务于“人”的意识推广到全体90后学生。既努力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也关心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为学生的素质提高和终身发展服务。同时,拓展服务半径,将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增强学校特色和教育魅力。

(三)教育视角的与时俱进

教育视角直接影响到教育策略的选择。布鲁纳认为,不同学科都能够提供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知识需要[2]。但是如何采取正确的教育策略,将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就需要确立合适的教育视角。根据90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自我学生观,教育者应该确立人本教育视角、个性教育视角和创新教育视角。

1人本教育视角

“以人为本”是党治国理政提出的基本要求,也同样适用于各行各业。教育是对人的教育,就更需要具备人本教育视角。90后学生张扬的主体意识,也要求教育者要从人本要求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人为归宿。为了让90后能更和谐地融入教育大环境,人本教育要让90后学生感受到教育是充满人性的,了解人的生命意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人本教育就是生命化的教育,生命化教育的主体就是人自身[3]。夸美纽斯把人比作一个小宇宙,认为人有无尽的潜能,可以认识万物,人的心理“能够接纳整个宇宙中的一切事物”。人本教育视角要求把90后学生看成都是平等的“人”,皆是可造之才。教育时对学生平等对待,不随便给学生贴标签[4]。

2个性教育视角

个性教育视角与90后学生个性突出的状况相适应。个性意味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不同,因而学校教育既需要有统一的纪律观念,更需要有针对每个学生特点而采取的个性化教育方式。个性化教育方式因人而异。教育的内容也需要个性化:理解和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更快地传授知识,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则要更注意循序渐进,逐渐深入。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语言表述上也应该有所差别。这也与教育家杜威的“学习兴趣与引导一致”的原则相适应[5]。个性教育要求学生个体的真正独立性,会独立思考、独立表述观点、独立处事和独立应对困难。敢于破除世俗偏见,独立追求真理,不陷于庸俗的名利观,随波逐流。同时,个性独立不能与集体利益相悖,不能为了个体利益损害集体利益。[6]

3创造教育视角

儿童都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教育就是挖掘适于儿童发展的潜能,为其提供正确的引导[7]。武汉大学出炉的中国首份专门针对90后新生的调查报告表明,大部分90后新生心态比较开放,愿意积极接受新事物,认为自己心态开放的学生数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64.8%。这表明90后是一群具有很强的探索精神的大学生群体,具有良好的创造潜能。教育者就要创造条件,通过引导让创新潜能变现,使学生树立牢固的创新思维和养成良好的创造能力,在学习上乐于探索,在生活中积极实践。在学生观方面,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能力,都可能成才,区别只是在方向上的不同,不能用一个模式培养学生,用一个标准衡量学生;在教师观方面,要强调教师不仅是“园丁”,而且还是“人梯”,教师的职责转为教会学生如何创新,将创新作为“为师之道”的核心,统领“传道、授业、解惑”的全过程。还要确立利于引领创新的教育评价体系。这种评估体系既要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创新素质,又要兼顾基础知识和人文要求,同时考核不同时期取得成果的水平走向。总之,要在创造教育各环节中,把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为核心环节,以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提高,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教育视角要能容忍失误,为创造教育提供宽松的氛围和广阔的空间,激励学生积极进取,求新求异,促进创造素质的不断提升[8]。

(四)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90后学生个性意识和主体意识都显著增强,如果按照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极易造成对立和引发冲突,因而要教育好90后学生,首先,要学会与其做朋友,甚至是做知心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在充满爱意的环境中说服学生,使一些相对尖锐的批评可能为90后学生所接受。教育者要把90后学生看成平等的一员,放下“为师”的架子,与学生平等讨论和交流。要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多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多提供给他们展现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机会。生活上要多关心学生,给他们提供各种生活建议和帮助,协助他们处理好人际关系。在和谐关系构建过程中,教育者既要体现出自身在经验方面的优势,引导90后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同时又要善于向90后学生咨询解决意见或是寻求帮助,增强他们被信任、被期待的感觉,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90后学生在主动解决问题中学习到新的知识[9]。在這种相互学习的和谐教育环境中,90后学生将会产生极强的自我认同感,具有探索学习和解决困难的自信,积极支持教师的教育行为。其次,要构建起利益兼容机制。90后学生的利益需求非常多样,容易与传统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产生冲突,形成过激的言论和行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能深刻体谅和挖掘学生的需求,以人本主义的要求,构建起便利、有效和舒适的“软硬件”条件,使得学生个体的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兼容,学生个体利益与学校集体利益兼容,形成兼顾不同阶段和整体发展要求的利益动态调整机制[10]。

参考文献:

[1]金连平.论基础教育的学生观[J].上海教育科研,2000(11):13—15.

[2][美]杰罗姆·S.布鲁纳.教育过程[M].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室,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3]陳乃林.人本教育观论要[J].江苏高教,2005(1):1—6.

[4]王希尧.人本教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50—52.

[5][美]佛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M].吴元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578.

[6]舒志定.理解个性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8):1—5.

[7]王有亮.布卢姆的新学生观及其现实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2,12(5):55—60.

[8]刘理,周耀烈.创造教育探讨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4,56(4):23—25.

[9]徐国政.伙伴关系:现代教师必备的学生观[J].上海教育科研.2007(9):63—64.

[10]梁丽营.“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学报,2008,8(4):89—90.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Centralization and the Post1990 Generation

Students Growth and Talent Cultivation Education

ZHANG Zhaoli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jian Police College, Fuzhou 350007, China)

Abstract:The post1990 generation grow up in the era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have their own unique definition of the student role, who have more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selfcentered tendency and the outlook that everyone can become a useful person. These characteristics require that we should have higher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level when educating the post1990 generation, practice education with love, form partnerlik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promote their growth and cultivate them into talents.

Key words:the post1990 generation;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centralization; partnership; education with love

猜你喜欢
意识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