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林,李方伟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400065
高等工程教育是以技术科学为主要学科基础、以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师为目标的专门教育,是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根本保证。[1]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自建国以来就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先后培养了许多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为满足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需求,实施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许多高等院校的学界理论研究及改革实践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为了能够更好地分析我国近年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情况,2008年,刘少雪等选取了2006年前的十年间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上发表的425篇文献,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研究,特别是论文的产出分布和研究特点;[2]2011年,钟秉林等分析了2005—2009年CNKI库中发表的4614篇高等工程教育文献,其主要分析论文的研究主题以及论文的分布;[3]陈新民在2014年对2008—2012年五年高等工程教育进行了研究,对相关论文的研究热点和动态、论文的产出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4]2012年以来,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状况,有必要对最近五年文献的研究特点进行计量统计。
本研究选用了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来源于CNKI库2012—2016年间的880篇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对其发展方向、研究特色进行了梳理,以便能够更客观、更具时效性地探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更好地深化改革,进而提高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具体的方法是:首先,以“高等工程教育”作为“题名”或“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中搜索并整理,内容包括论文名、作者、机构、关键词、发表期刊、发表时间、基金、参考文献等信息,最后得到了880篇可用文献的相关数据。
在2012—2016年间发表的880篇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论文年份分布如图1所示。可以明显地看出,在5年间,我国各类期刊中关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论文发表数量在2012—2013年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在2013—2016年逐年下降,分别为2012年187篇、2013年196篇、2014年173篇、2015年172篇、2016年152篇。其中2014年和2015年的论文发表数量几乎是一样,表明在这两年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十分稳定,而2016年呈现下滑趋势,说明相关院校对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视度减弱,应当给予相应的关注。
图1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论文发表数量
按照论文作者发布的论文数进行统计,发表论文数的情况如表1所示。在880篇论文中,发表论文数最多的作者有3人,文献发表量为5篇;发表4篇论文的作者有12人;发表3篇论文的作者有15人;发表2篇论文的作者有118人;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有732人。
表1 作者发表论文数情况统计
对发表论文数大于4篇(含4篇)的15位作者所在工作机构进行统计,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2可知,15位高产作者中,处在前3位的作者中,于黎明、徐平都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宁来自燕京大学。在发表论文数最多的15位作者中有5位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3位来自哈尔滨的工科学校。总体而言,15位作者几乎均来自于工科院校,其中工业发达地区的高校居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主力,它们为我国工科人才培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表2 核心作者基本情况统计
本研究涉及427种期刊,共880篇关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论文,主要是教育类、社会科学综合类期刊,发表论文最多的期刊情况如表3所示。其中5年内发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论文数在40篇以上的有3种期刊,按论文发表数排序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教育教学论坛》《中国电力教育》。在14种期刊共发表相关论文313篇,占检索论文总数的35.57%。这说明国内很多教育期刊十分关注高等工程教育,并且为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表3 论文发表数量前14名的期刊情况统计
通过对论文中关键词的统计,可以在某些程度上反映当前研究的热点。据统计,880篇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论文共列出1116个关键词,其中使用频数最高的前15个关键词累计使用890次,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的按使用频数和关键词特性对这15个关键词进行组合统计分析,“高等工程教育”“卓越工程师”“工程教育”这三个关键词合计使用423次,其中使用频数最高的“高等工程教育”占880篇论文的33.96%;其次为“卓越工程师”“工程教育”分别占13.26%和5.82%,与此同时“CDIO”“校企合作”使用次数同为40次,占总数的3.58%。与2009-2012年相比,“高等工程教育”“卓越工程师”“工程教育”这三个关键词依然是使用频数最高的关键词,说明我国高等工程研究的热点研究十分稳定,虽然“高等工程教育”使用频数减少,但是“卓越工程师”使用频数大幅度增加,综合三个关键词的使用频数,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最近的五年期间总体而言是有所发展的。
表4 论文中使用频数最高的15个关键字词统计
按照论文发表机构的数量来统计,本文统计了发布论文数量最多的前15名,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浙江大学在2012—2016年间发表论文为18篇、16篇,而且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紧随其后,分别对应发表的论文都是14篇。依据统计得到的论文发表最多的机构来看,我国沿海地区很重视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北京和东北地区,进一步说明在我国相对发达地区尤为关注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教育。具体的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论文发表数量前15名的单位情况分析
研究的冷热情况依据论文的研究层次来反映,为此,本文对880篇论文的研究层次分布进行统计。由表6可以发现,基础研究仍然是研究的热点,其作为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实现“自造”转变的根本源泉,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占880篇论文总数的34.43%;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科)和高等教育分别有218篇和120篇,两者所占的比重很大。纵观各个研究层次论文数,说明我国对高等工程教育有清醒的认识,注重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
表6 研究层次排名前11名的统计
学科分布不仅可以体现我国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发展的优劣性,而且可以反映未来前沿的发展态势。高等工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工程技术型人才,由表7可以看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专业化,对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材料技术、工业工程技术方面的需求量增大。据统计可知,高等教育学科比例多达84%,说明我国对技术型人才的审视尤为重视,特别重视工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在我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大格局下,加大工程人才的培养力度很有必要。
表7 学科分布统计分析
依据分析2012—2016年文献的现状结果来看,最近五年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内容丰富,特点突出,但是也有一些需要进行改善的地方。
沿海和内地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发展不均衡,有很大一部分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过去,我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轻工业和重工业的70%在沿海地区,内地只占30%,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促使沿海地区的高校十分重视工科人才的教育、工程技术的研发等;与之相比,由于广大内地工业相对薄弱,只有很少的城市才有,分布稀少,从地理位置、发展基础、国家的相关政策、市场状态、社会文化等方面使得内地高校在资源、技术等资源上先天处于弱势,因而内地高校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方面就有所不足。
为了平衡沿海和内地高校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首先政府应该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多出台相关的政策以便鼓励更多的沿海地区高校教师去内地发展。同时,加大项目引导,促进沿海及内地高校在高等工程教育方面的合作,利用双方的优势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内地高校要善于发掘本地的特色和资源,吸引中青年教师来内地发展,从而为自身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尽可能减少内地地区高校与沿海地区高校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的差距,才能在根本上促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平衡发展。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相关措施支持高等工程教育的基础研究,通过加强宏观管理与协调,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执行相关的研究计划,很多高校已经培养了一支稳定的队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纵观全局,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基础研究整体有了明显的提升,开始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基础研究涉及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基础研究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新兴学科的发展,形成更为完整的学科布局。但是不能只看到高等工程教育基础研究发展优势,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令人担忧之处,整体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仍有很大的差距,较高质量的论文少,特别是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者。尽管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存在诸多的不足,但是相信通过我国高校学者的不懈努力,将会有长足的进步。
高等工程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工科人才,促进就业,进而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从近五年的文献分析来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指导就业及政策研究方面尚显欠缺。不可否认,国家的相关政策通常因涉及到的区域广,造成执行时比较困难,又因政策本身比较复杂,使得许多高校在从事就业指导研究时难以取得理想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研究的积极性。为了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政府和学校应该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加强就业指导及政策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到,随着对就业指导及政策研究的深入开展,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将会大步向前,从而提高工科人才培养质量,为国民经济和科技进步发展给予更多帮助。
从近五年论文的发表数量看,总体呈现稳定但有轻微下滑态势。通过梳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文献研究方向,对比2009-2012年论文关键词分析,不难发现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在未来几年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和认证更是作为重点。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正在不断地挖掘“卓越工程师”的涵盖内容,在把握宏观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掌握深化微观的动态,提升“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理论深度。希望通过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和认证的研究,深入了解人才培养的方法,带动工程人才培养,从而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同时工程教育的重心依然是教育改革,具体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特色。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以教育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发展不均衡,校企合作相对薄弱,教学课程过于理论化,实际应用方面不足。针对现有培养模式要加强实践教学,尽量探索培养方式的多样性,注重实际的动手能力,尽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引导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方向。
[参 考 文 献]
[1] 姜元章.提高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问题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0(8).
[2] 刘少雪,庄丽君,徐秀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3] 钟秉林,魏红,李婷婷.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
[4] 陈新民.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研究现状(2008—2012)[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