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俊青
在祖国辽阔的版图上,燕山西起白河,东至山海关,北接坝上草原,自古便为南北交通要道,是兵家必争之地。大秦铁路,依巍巍燕山而飞,顺汤汤桑干河而下,绵延653公里,直抵渤海之滨,它担负着全国六大电网、五大发电公司、380多家主要发电厂、十大钢铁公司和六千多家企业的民用煤、燃烧煤的出口任务,占大秦铁路有限公司全运量的80%,也是全路煤运量的龙头老大。
当我们为共和国铁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举杯同庆时,应该为千千万万个铁路儿女喝彩。让我们把目光投在一群坚守在桑干河畔的六十多位线路工人,为了确保千里大秦畅通无阻,他们付出了汗水、辛劳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他们也赢得了尊重、理解和尊重。他们是平凡的,像一棵棵树,将自己的根深深扎在地下,给大山一片翠绿。他们是普通的,像铁轨上的一枚枚道钉,努力保持本色,不辱使命,承载着墨色之舟,将幸福和温暖送入千家万户。燕山无语,却脉脉含情为他们点赞:桑干河流水脉脉,也一路欢歌为他们击掌。记住这个名字吧,大同工务段王家湾。
青山无言怀忠骨 赤血有情描丹心
这是一个美丽优雅、知性大方的中年女人,名叫褚丽霞,是王家湾车间河南寺领工区工长刘海军的妻子。她本可以选择在繁华的都市里享受一个平常女人应该拥有的一切,逛逛商店和公园,和好姐妹说说知心话,甚至宅在家里睡个美容觉。可是,她却选择了另外一种活法,隔三岔五在一天之内倒三四个小时的车,走三四百公里的路带着大包小包来河南寺工区探望坚守岗位不能回家的丈夫。在这里,丈夫外出工作时,她常常一个人站在半山腰望着工区外不远处幽深的隧道发呆,有时候,一上午,有时候,就是一整天。褚丽霞等着那个从隧道里走出来的满脸煤尘、满口白牙的男人对自己温柔一笑,即便不说话,但是从走路的姿势她就能判断出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就是丈夫刘海军。有时候,褚丽霞多想等丈夫闲下来的时候就将自己多年来自己所受的苦、累,还有委屈一股脑都倒腾给这个只会“嘿嘿”笑的老实人。可是,每次话到嘴边总是又一次次咽下。褚丽霞也想伏在丈夫的肩头诉说夫妻分居两地的不易,还想告诉刘海军,孩子曾在校门口多少次哭着要爸爸,瘫痪五年的老父亲,有个小小的心愿,能握着儿子刘海军的手在床前说说知心话。她还想告诉他,因为刘海军经常不回家,邻居们对她指指点点,以为他们俩早已劳燕分飞,各奔东西。可是,一看到他施工回来,倒头就睡的样子,她忍了一次又一次,已经忍了二十多年了。可有一样她忍不了,忍不了刘海军工作起来一連数日不回家,她忍不了自己对他的思念和牵挂。她发现自己也越来越喜欢这无言的大山,它像极了丈夫刘海军的性格,内敛、稳重、憨厚、老实。有时候,褚丽霞也在无聊之余胡思乱想过,但她从不后悔自己嫁给刘海军。在山里,每一次火车开过来撞击铁轨发出“呜呜呜”的声音,褚丽霞觉得那一定是丈夫最喜欢的音乐,她也渐渐听懂了那单调声里释放出的执着和坚韧,她觉得那也是最嘹亮的号角。丈夫刘海军就是冲锋陷阵的战士,而自己就是他的勤务兵,她将饭菜做好,眼巴巴等着凯旋而归的战士回家。她嫁给了他,与孤独相守,将等待守望。他娶了她,与思念相守,将期盼守望。
褚丽霞和刘海军都珍惜着每一次来之不易的相聚和团圆。在全家人的手机屏幕上都有一张笑容灿烂的全家福。那是2017年的春节团圆照。记得那时,大学毕业,在巴基斯坦做英语翻译的女儿在总统府门口发了一张照片,妻子褚丽霞也赶紧在张家口自己打工的花店门口发了一张照片,而丈夫刘海军应宝贝女儿的邀请也在值班的河南寺隧道口给她们娘俩各发一张照片,一家三口三个地儿,有心的女儿将三张跨越万水千山的照片经过PS精心制作成了一张幸福的全家福。就这样,一家三口在除夕之夜以一种别样的方式相聚、团圆了。你看,照片上父亲、母亲和女儿彼此在打着手势,道着祝福。这张照片,这家人不知道在夜深人静时候被各自重新欣赏、抚摸过多少遍。一家人以这种方式缩短了时空的距离,感受着彼此贴心的温度和牵挂。
在刘海军干净、整洁的书桌上,整齐地摞着一摞杜雄学的书法字帖,旁边是一本厚厚的“两学一做”学习笔记本,翻开每一页你都能看到近乎完美的印刷体一样的字迹,实在让人不能相信这会出自一个木讷老实,甚至稍显笨拙的工人之手。原来,工作之余的刘海军,除了研习书法,还研究棋谱,他的左手和右手分掌楚河汉界,一呼一吸红绿两棋后退落子不悔胜负便定。这便是工长刘海军属于自己的生活,两条无限延伸的铁轨让他体验到了责任与担当的豪迈,奥妙无穷的棋谱和厚重健实的字帖则丰富着他的精神世界,大山的雄宏壮丽和河水的柔情万种则被他汇成胸中锦绣并赠予他无上的乐趣。大山里的河南寺早已成了刘海军生命长河中难以割舍和盟誓坚守的家园。
2016年5月的一天,刘海军阔别将近四十年的初中同学约定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归来,为了这难得的相聚他们早已筹措许久,满以为这是一次团圆的盛会。但是,那一天,举起酒杯时,他们发现刘海军是唯一一个失约者。刘海军曾经答应过那些老同学,自己一定会抽出时间和他们见面的,哪怕一分钟,可他又食言了。因为就在那一天,新的施工任务下达了,作为工长刘海军带着他的工人兄弟们天还不亮早已到了施工现场。而这样的爽约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但同学们不知道,施工完美结束后的刘海军在河南寺的工区里正坐在椅子上回想着旧日时光,默默念叨着那些曾经熟悉的名字,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刘海军自己也没有想到,第二天,那些老同学们竟然不辞辛苦都来到河南寺与他见个面,他们一个个站到河南寺隧道的前方与他合影留念。他们太想知道这幽深黑暗的隧道究竟有多大魔力能让刘海军从青春坚守到白发不弃,是什么样的情怀让刘海军二十年舍家别子,将一片赤子之心奉献给那两根无言的钢轨。同学们不懂,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悄悄地来,轻轻地走,不打扰他的工作,并给他一个深情的礼赞,他们还对他深情赋诗一首:
致大山中的海军:
冰冷的钢轨
静静地伸向远方
幽深的隧道
朦朦胧胧地洒满了忧伤……
呼啸的巨龙
闪电般
穿越了星光
碾碎了铁路兄弟
思想的梦
颤动着期盼的泪光
弯曲的桑干河
轻轻地为你吟唱
温柔的山风
送给你
丝丝清凉
山一般的铁汉子
河水般的情怀
一路芬芳
烈日下
你的身影
被拉长
这首诗被刘海军贴身保存着,闲来无事,他看了无数遍。
在刘海军的值班室里,三年前的一个用塑料泡沫做成的手机架还像一个文物一样在窗台上放着,门前的两个瓦缸里有同事们亲手腌制的咸菜,一缸萝卜、一缸白菜,那是大雪封山后刘海军和他的工友们主要食用的蔬菜,也是一年四季最常用的下饭菜!
一个人就像一座山,不忘初心坚守一个永恒的信念,那么人性的光辉不管在哪个角落都会闪闪发光。
莫道此处无颜色 清风吹过万年春
王家湾身穿工务制服的职工兄弟们,不管出现在哪个地方,他们身上那种朴实无华的颜色,总是折射出生命之美。而大山,也因为有了这种流动的颜色,更显多情。
李天元是王家湾车间的党总支书记,一年四季“老虎下山一张皮”,职工们只要看见穿着工服的李书记远远走过来,就会觉得亲切、踏实。李天元总是这样简单的行头:穿着普通的工服,脖子上挂着照相机、报话机,像一个指挥作战的指挥长一样,随时出现在每一个作战点上。
每当集中修作业时,李天元总是像一员猛将率先冲到最前面,线路上拿工具、股道里收煤尘、铁轨边拧螺栓,脏活、累活、重活、危险活他都抢着干。他说:山有山魂,水有水性,王家湾人要有王家湾的精神和骨气,那就是坚守和奉献。没人能够想到这个平时笑呵呵的书记,已经在王家湾坚守了五年,也没人知道五年前当他从老书记王海燕手中接过王家湾这面鲜红的旗帜时,早在心头立下重誓:奉献大秦线,坚守王家湾。
2016年,李天元在王家湾车间门前的渣土护坡上,组织全车间66个干部工人利用休班时间,硬是挑选出山中成百块石头拼成大大的“坚守”二字,打造出一座象征王家湾精神的坚守山,那也是全车间所有干部职工的郑重承诺。凤凰涅槃般的坚守,必经苦难的锤炼。杜鹃啼血般的奉献,曾受思乡的煎熬。
在王家湾的山坡上,我们总会看到一个巨大的用20根钢轨焊成的“山”字造型,红旗一样的鲜红,“坚守奉献”的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被用66颗道钉镶嵌其中。这正是扎根于大山深处、河水之畔66个人的豪迈誓言:安全稳如山、责任重于山、坚守强似山。
在天上无飞鸟、风吹石头跑、缺水不缺草、媳婦不好找的王家湾职工心里,李天元书记有着慈母般的情怀,更有着聪慧的头脑。那么,在家人眼里李天元书记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毛艳,刚刚四十出头,短衣素颜,青丝中已夹杂了许多白发。她也是大同工务段的职工,是李天元的爱人。毛艳说,一年时间,掐指算算夫妻俩团圆时日总共不到四十天。正常来讲,丈夫李天元一个月休息两天,别说指望他干活,就是指望他安生在家吃个饭也不容易。遇到集中修二话不说,家里有啥事都是说撂下就撂下,直接就取消休息了,而大型的集中修一年里有好多次。作为女人总有脆弱无助的时候,也总想有个坚实的臂膀可以依靠。2016年6月,妻子毛艳经常胃痛,到医院检查,确诊为“糜烂性胃炎”,不得已只好住院治疗。当丈夫李天元把妻子送到医院还未安顿下来时,车间一个电话打来,李天元抬眼问毛艳:“你一个人行吗?”作为妻子的毛艳已经对这种询问习以为常了,她咬着牙说“行”。因为她知道,自己没有其他选择,必须行,作为王家湾书记的妻子就应该像钢轨一样,“铁打得才行啊”,丈夫李天元在病房门口又看他一眼便飞奔而去,毛艳再也憋不住眼里的泪水,倾泄而下。
在王家湾工人兄弟的眼里,李天元书记心细如发,思维敏捷。全车间60多位职工的大情小事他都了如指掌,哪位职工没收到过李书记的生日蛋糕呢?哪位职工家在何方,家庭情况如何,李书记心里都一清二楚。可在毛艳的眼里,李天元有时就是个毛糙人、糊涂蛋。女儿李宛蓉二十四岁了,李天元陪着过了几个生日呢?忘记的时候总比记起来的时候多。更加离谱的是女儿2013年参加高考,高考前一天从王家湾匆匆赶来太原陪考的李天元来不及提前熟悉女儿的考点路线,只在百度地图上查个大概。第二天,他开车送女儿参加考试,晕头转向,一踩油门跑到了榆次,一家人发现时离考试时间只有四十多分,急得满头大汗。只得求助于高速交警,等到高速交警用摩托车将女儿送到考点时,距离开考时间只剩几分钟了。高考揭晓,女儿的考试总成绩比平时模拟低了30多分,好在女儿还是被上海同济大学录取了。
但,从此,李天元落下个毛病,开车一上路就不自信,总要问问身边的毛艳:“咱这路,走对没?”
如今,人生的漫漫长路李天元已走了近一半,但,只有在王家湾的这五年,走过的每一步路他都记得异常清晰、准确。
高山仰止,是因为我们身处平凡。但正因为有些人甘心用自己的平凡做成山的基石,才让山更加雄伟和挺拔。
小草知暖长精神 只为远山增绿色
说起王家湾,就不能不提提韩玉金。他和最美太铁人占更江都是山东人,都是铁道兵,都是从大秦铁路的建设者变成大秦铁路的守护者。二十多年来,大秦铁路给了他幸福和欢笑、给了他一个知冷知热的家。草长四季,历经风雨人生,人生一世,遍尝世间百味。从离开家乡山东枣庄的那天起,韩玉金就注定一生远离故土,漂泊他乡。从目送远方招手的母亲从视线消失的那一刻起,此生他便只能将对父母无尽的爱刻在心底,思乡的情愁必将萦绕满怀。二十多年来,每年一次的探亲假匆匆而过,怎么能将一年的思念和牵挂宣泄。而如今,这样宣泄的河流也已枯竭,父母最后一面,韩玉金未来及得见,最后一程他也未来得及送。每每想到此处,他都觉得五味杂陈,每年清明,都让他寝食难安。韩玉金将自己的一生交给了铁路,他和铁路有着扯不断的关系。入伍以来,他的人和心始终没有离开过大秦铁路,没有离开过王家湾。当兵时,他在大秦铁路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铁路就是他的证婚人。儿子出生时,他正在建设大秦铁路,于是给儿子起名建秦,喻意不言自明。如今,父子俩成了王家湾车间的“父子兵”。他们习惯了在各自的隧道里互报平安,遇到大型集中修,父子俩又常常相遇会师、并肩作战。这时候,父亲韩玉金往往变成儿子韩建秦的师傅,他蹲下身手把手地教儿子仔细察看线路经过时车轮通过线路时的接头弹力,确信无损后,再接着继续检查。线路畅通,列车通行,安全生产,是他们共同的心愿。
儿子韩建秦脑子活,点子多。他曾经在阳原利用休班时间经销过光伏发电产品,买卖好,挣钱多,前景一片广阔。有人说,韩建秦是块经商的好料子,想找他合作。也有人劝韩建秦,与其没白没夜守着个隧道“做和尚”,还不如干脆下海经商做个小老板痛快。
韩建秦有些犹豫了,他也想试一试。
听到这样的消息韩玉金有些急了,他不想让儿子搞这样的“歪门邪道”,在他看来,儿子韩建秦这一辈子就是大秦人,他身上流着大秦的血,一个人不能忘本!他准备好好教育教育儿子,断了他经商的念头。“你挣钱,谁来守道?”韩金玉没想到的是,自己还没开口,儿子韩建秦就告诉他,已经把店面关了,生意再好,自己心里也不踏实,走着、坐着老想着王家湾那几孔隧道,人像丢了魂一样,账也算不清,韩建秦也像父亲韩玉金一样明白自己这一生离不开大秦铁路了,以后,就是有座金山也拽不走他守护大山的心。儿子的话让韩金玉觉得顺耳,这才叫子承父业啊,他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活得值。
如今,韩建秦也有了儿子。他给自己的儿子起名韩旭。他说“旭”字取的是“续”字的谐音,意思是要让自己的孩子继续守护大秦铁路,代代相传,将这份责任和使命永远传递下去。
再有半年,韩玉金就要退休了,可他说,就是退休了也得隔段时间来王家湾转转,要不心痒痒。
寸草之心,终为回报三春那一抹曾经不经意的暖阳。绿色之美,终是生命之美,生生不息。
雪压青松挺且直 云在山中伴日月
阮小五是王家湾的车间主任。留着小平头,中等个头,走路虎虎生风。乍见,只觉得在哪见过。细细想想那种干练里透着精明的神态,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电影《精武门》里的李连杰。这样的帅哥怎么能在王家湾一呆就是十年呢?每次见到阮小五,总是行色匆匆的样子,一边跟人打着招呼,一边往线路上走。李天元书记说,只要阮主任在,再难干的活儿也能干好。看见他,干部职工的心里就像吃了个实心秤砣,一百二十个放心。在他的带领下,王家湾车间实现了管内52公里线路从建线以来安全无事故的好成绩。特别是近年来,他所管辖的设备优良连续45个月达到100%。在他的带领下,车间获得了山西省集体一等功、铁道部火车头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等称号,王家湾车间也成了全局、全路的学习典范。
阮小五有一个王家湾的大家,66个家族成员都是他的手足兄弟,他们心心相通,朝夕相伴。阮小五也有一个小家,操心劳累的妻子和上进要强的儿子被他装在心里,想在梦中。在妻子、儿子和白发苍苍的老母亲面前这个铮铮铁汉常常觉得心怀愧疚,不知有多少回这个铮铮铁汉在夜半人静时,一次次点燃纸烟,想着自己上不能陪伴年迈多病的老母,中不能为无助善良的妻子分忧减劳,下不能为还未成年的孩子指点迷津,多少回喟然长叹,多少回泪湿沾襟。
没有人知道世界上有什么事能把这个大能人难住,也没有人相信这个从未服过软,从未叫过苦的男人也曾在绝望和无助中挣扎过。有些细心的同事发现了他们的主任哥哥,已经有好长时间没笑过了,他们猜到他一定遇到了大难事,可他不说,只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到了工作中,沿路巡视的时间比以往更多了,检查作业机器和设备的次数更勤了,工作预想和计划作得更加全面、更加具体了。他打掉牙往肚里咽,他总是相信自己的铁骨柔情能感动上苍,阳光总会逼退风雨。
没人知道,大家和小家在主任阮小五山沉默无语的胸怀里哪个更重些。他,分身无术!但,车间的干部职工都能感受到阮主任时刻就在他们身边,十年来这种感觉从未减少过丝毫。
阮小五常说:王家湾的职工可以没有许多东西,但骨气不能没有,信念不能没有,优良传统不能没有。有了困难要想办法克服,有了委屈要和着眼泪往肚里吞。谁也不知道王家湾的干部和职工流过多少泪,受过多少苦,却能看到忍辱负重、一路争先的王家湾成为全局、全路塑造先进典型的摇篮,成为年轻职工历炼成才的熔炉。这里有高举党旗的排头兵—共产党员李海燕,有身患重病坚持工作的共产党员祁志强,有技术能手共产党员王进,还有2011年入党的罗晋,有从石匣里工区从工人、班长、工长一步步走到车间副主任位置的李国良。他们步步艰辛,处处小心,时时用心以自己的汗水、泪水铺就了王家湾的安全之路、成功之路。
孙凯,毕业于哈尔滨铁道学院。2016年11月入路,分到大同工務段后,主动申请到王家湾线路车间。他,十岁丧母,当时妹妹只有两岁。二十岁丧父,妹妹还没有小学毕业。幼年的孙凯早早承受了生活之重,领略了人世间的冷暖悲辛。在妹妹面前,他是长兄,长兄如父。他牵着妹妹的手一路走来,他牵挂着妹妹的衣食冷暖,也担心妹妹的学习成绩。每个星期天,他总要想方设法见妹妹一面。来到王家湾后,当阮小五了解到孙凯的家境后,在各方面都对他伸出援手,使孙凯在王家湾找到了家的感觉,没有了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上班时,他向各位师傅虚心请教、努力钻研业务知识,休班时,他主动为车间整理资料、做好各位师傅的后勤、帮手。阮小五高兴地说:孙凯进步很快,已成长为车间的团支部书记。孙凯的年龄和阮小五的儿子相仿,在孙凯心里他也许早把阮小五当作自己的亲人,把车间当成自己家了吧!
虽然是二月,一场大雪竟然飘飘洒洒下了一夜。远山穿素服,近树挂白玉,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让人意外的惊喜。但在王家湾车间,新一轮的会战才刚刚开始。干部职工都装备整齐,斗志昂扬踏上新的征程。
太阳出来了,祥云满天。冬雪消融,草树含翠,春天已悄悄来到人间。
—太原铁路局集团公司文联2017年第二期《大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