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马六甲城那些从古至今的中国故事

2018-06-18 09:06文/图
城市地理 2018年11期
关键词:马六甲保山郑和

文/图+

马六甲红屋始建于17世纪,是东南亚最古老的荷兰建筑物,300多年来一直是政府机关的所在地,直至1980年被改为马六甲博物馆。馆内现藏有马来西亚、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等地的历史文物,是许多外来游客的必选之地。

马六甲城是马来西亚马六甲州的首府,也是历史悠久的古城。作为马六甲王国的都城,郑和下西洋时曾有六次在此停靠,明代汉丽宝公主远嫁这里,此外,它还拥有海外最大的华人墓地之一……

马六甲城始建于1403年,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古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像两只巨大的手掌,一左一右捧护着马六甲这条翡翠般的海峡,而位于“右手掌”西侧的马六甲城,是其“生命线”的起点。这座令中国人青睐的城市,有着纯净的海滩、奇特的海岛、原始的热带丛林以及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郑和下西洋、汉丽宝公主远嫁马六甲和三保山华人坟茔的故事,无不磁铁般地吸引了许多游客参观、瞻仰。

马六甲的风景交响曲

马六甲王朝的建立者是拜里米苏拉国王。传说,拜里米苏拉打猎时在一棵“马六甲树”下休息,他的一条狗将一只鼠鹿(又称小鼷鹿)逼到了绝境。为了自卫,鼠鹿将狗踢进河里。拜里米苏拉对鼠鹿的勇气极为赞赏,因而决定在他坐着的这个地方建立一个王国,以这棵树的名字将这里命名为“马六甲”,这便是马六甲名字的由来。

孟春时节,漫步在马六甲城,感受着大自然在这里涂抹下的绚烂色彩。春阳将它的每一丝光波都融入彩云的脉络,也让大地生辉。街头,琳琅满目的椰子、榴莲、芒果、菠罗蜜、木瓜、杨桃、山竹、红毛丹等水果鲜艳欲滴,诱人的果香在海风中飘荡。一排排椰子树、槟榔树组成的行道树,像列队的士兵挺拔端庄,就连树荫下透射出的斑驳光影也显得那么光彩照人。

形如芍药的扶桑,是马来西亚的国花。这种花四季不断,花朵硕大,色彩红艳。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扶桑的原产地却在中国,“汤谷上有扶桑”的最早记载就出自于《山海经》。难怪无数中国游客对这种花儿格外迷恋,纷纷掏出手机拍摄。

白天,漫步在马六甲海滩上,热带的阳光透过行道树投下斑驳的光影,海风拂面,带着丝丝咸味,只见远处浩渺无际的海面上,人们在体验着摩托游艇等水上项目,水天一色,风景殊胜。

马六甲河桥东岸,有个整洁的广场,广场上有座红色的钟塔和维多利亚时代建的喷水池,四周是荷兰式红色建筑物。广场最大的一座荷兰式红色建筑是东南亚现存最古老的,其始建于17世纪,300多年来一直是政府机关的所在地,直至1980年被改为马六甲博物馆。

荷兰广场的绿化栏里,风车在一池春水的推动下欢快旋转。巨大的英式喷泉,连喷出的水花也比以往更茁壮……

马六甲旋转塔,是马来西亚唯一的旋转塔,高达80米,站在上面可以360度无死角观察马六甲海峡。当旋转塔从地面慢慢升到高处,云朵翩翩而来。你可以看到脚下的汽车一下子变成了玩具车,那些参差不齐的建筑也变得似有似无。

春天的风传递着太多的中国味。这座弥漫着怀旧气息的城市,街道古老而又繁华,既有当年葡萄牙、荷兰、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复古欧式建筑,又有绚丽的街头艺术和小清新的楼阁。茶室内,飘着白咖啡的香气,街角商号里,还能听到算珠碰撞的声响,仿佛让你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外滩。

人力三轮车是当地的一大特色。街头那些长得五大三粗的男人,为了招揽顾客,把许多鲜花装饰在爱车里,与他们黝黑的面庞形成鲜明的对比。

穿过马六甲河,来到格勒邦海滩。这里水清沙幼,椰林树影,蓝天白云。许多金发碧眼的美女身材性感、火辣,惊艳窈窕。这片海滩,霎时间便成了她们彰显魅力的金黄舞台:有的穿着比基尼在海边跑步,有的则躺在沙滩上读书,有的对着电脑屏幕看电影,有的带着孩子在海边冲浪,有的踩过柔曼的海沙轻巧地跃入海水中,蓝色的水面映出她们麦麸色的身体,煞是好看。

三宝井,又叫“汉丽宝井”,是苏丹国王为远嫁而来的汉丽宝公主所挖的,井水不仅清冽、甘甜,而且永不枯竭。如今,马六甲当局为三宝井加修井栏、围墙,井口还罩上钢丝网,旁立说明碑,以供游人参观。

汉丽宝公主远嫁马六甲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华人最多的城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早在600多年前,马六甲就成为中国郑和船队的前哨基地。当年,郑和指挥着他的浩荡船队,碾过南中国海的重重怒涛,驶向东南亚。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两岸的青山上,鹰爪花、素心花藤、长春紫茉莉、夜来香、牡丹、假马鞭、鹤望兰在海风的吹拂下摇曳,欢迎这支中国船队的到来。对一个强大的帝国来说,郑和下西洋,俨然是一个开拓海外贸易时代的春天,今天马六甲城的每个居民都无不知晓这位中国伟人。马六甲城南有座著名的三保山,也被称为“中国山”,就是当年马来西亚人为纪念中国航海家郑和所修建的。

15世纪中叶,马六甲的统治者是一位年轻聪慧的苏丹(国王)。一天,郑和的船队在呼啸的海风推送下,首次驶抵马六甲,船内插满了金针。郑和给苏丹送去一封信,声明他奉中国天子之命,语告苏丹:“每一根金针代表我的一个船员,要是你能数得清有多少根,你就会知道我的权力有多大。”苏丹看到信后,很快送去回信,并在船上装了好几袋谷米。他在信中写道:“要是你能数得清这艘船上的谷米,就能准确地猜出我有多少臣民,也就会知道我有多大的权力。”

明成祖朱棣听郑和讲了这事后,很欣赏这苏丹的聪颖劲儿,决定把自己的女儿汉丽宝嫁给他为王后。

汉丽宝公主一行乘坐一艘大宝船,漂洋过海来到马六甲。公主带来了500多名随从宫女,个个肤白貌美,风姿绰约,令马六甲绚烂的鲜花失色。马六甲市民哪见过如此水灵的中国美女?便倾城而出,踮足观看,连怀孕的妇女也挤在人群中,想沾点喜气。

年轻俊朗的苏丹心情大悦,他令人在一块65公顷的山地上为汉丽宝公主及其侍女修建了宫殿,并把这座山命名为“中国山”,声称永归她们所有。苏丹还在三保山挖了一口井,称为“汉丽宝井”。这井不仅水质清冽、甘甜,而且永不枯竭。当地居民为保护这口神奇的水井,还特意筑起围栏保护,井水至今清澈纯净。

据史书记载,汉丽宝公主和苏丹婚后,过了一段琴瑟和鸣、你侬我侬的幸福日子,并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但4年后,苏丹宫廷祸起萧墙,汉丽宝公主不幸死于血腥政变中。

当年与郑和一起下西洋的一部分随从留在了马六甲,他们便成为了最早在南洋定居的华人,后与马来人通婚,被称为“南洋第一代土生华人”,男性称为“峇峇”,女性则称为“娘惹”。

海外最大的华人墓地之一

太阳渐渐西沉,余晖给古老的马六甲镀上一层金黄色光晕。三保山,也是海外最大的华人墓地之一。三保山上,密密麻麻到处是坟墓,相隔三四米,多有墓碑。据说,从明代以来,至少有1.5万名华人长眠在这片异域之地,就像一个个字符,书写着一段发黄的悲怆往事。

三保山拥有中国以外世界上最大的华人坟地,因其坐落在马六甲市中心,英国殖民政府和马国政府曾几次想要征用发展,马来西亚的华裔一次次用热血和生命去捍卫它,这座华族坟山才得以保留下来。

驻足在三保山下,仰望苍茫、辽远的海域,我想象数百年前,两三百万华裔是如何筚路蓝缕下南洋的。华裔导游冉隆安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讲道:当年,他的祖父就是从中国广东偷渡来马六甲的,上世纪20年代末,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他祖父和同村几个青年离粤偷渡出海,茫茫的大海上,夏日的台风如同杀手一路追杀、撕扯着大海,一会将船抛向天空,一会又将其狠狠砸入波谷。船上,三四十人被锁在又闷又热的货舱里,舱里缺少食物和淡水,还饱受“猪仔头”的勒索和毒打,有人狂呕恶泄,有人中暑休克,有人高烧癫痫……颠簸五十来天,三个奄奄一息的同乡先后被船主推进大海喂了鲨鱼。勉强活下来的华工一路惊魂靠了岸,他们强咽下比海水还咸湿的泪水,最先踏上马来半岛的地方,就是三保山。

眼前,夕阳下,那株虬枝盘旋的大榕树,开始作别西天的一片金乌,流金溢彩的树身慢慢回归本来的翠绿,不久将沉入暮色。

三保山西侧,矗立着一座建于1948年的“马六甲华人抗日殉难义士纪念碑”,连同三保山上那些坟茔,深葬着另一些华人的悲壮故事。

1939年秋,在新加坡华人领袖陈嘉庚的号召下,马来西亚华人抽调大量机工前往滇缅公路,三年多共运输了45万多吨物资前往抗战后方。在那些被日军炸得坑坑洼洼的公路上,约有上千名马来亚和新加坡的华人机工为国捐躯,他们不是被敌机炸死,就是开车时因路况险恶而跌入万丈悬崖。此外,到1945年日军投降时,共有30多万马来亚华人在马国遇难,最惨的是那些落入日军之手后,被成批捆绑着手脚推入海中淹死或活埋的同胞。三保山上的坟茔,也大多是这些华人亡灵的栖息地。

猜你喜欢
马六甲保山郑和
书法家郑和新书艺精品鉴赏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云南保山百花岭中国“五星级”观鸟圣地
走过万水千山 最爱一座保山
五彩斑斓马六甲
2018国际郑和大会“江苏文化周”在马六甲成功举办
油画《马六甲古树》
漫画10幅
中国“郑和”号训练舰 抵韩访问
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