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浅析

2018-06-17 07:32王成宝
科学与技术 2018年27期
关键词:耕地保护保护措施可持续发展

王成宝

摘要: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之一。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如何使耕地资源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现今、之后都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对山东省耕地资源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可持续发展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提出了措施。希望能有它存在的价值,给人们一定的收获和启发。

关键词:耕地保护;可持续发展;保护措施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耕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耕地及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预防和治理耕地的环境污染,是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合理使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但山地、丘陵占全国三分之二的陆地面积,给土地利用带来很大不便。山东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平原、丘陵居多,拥有极珍贵的耕地资源;作为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的菏泽市,也是山东省耕地资源较为丰富的市区,而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加大,就菏泽自身而言,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的矛盾日益加深,对于耕地的占用也成了发展中显露出来的新问题。

一、为什么要保护耕地 ?

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原因:1.历史原因是我国人口众多,能否解决温饱一度是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2.现实原因是我国的耕地严重不足,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国从建国初的缺衣少粮到现今的供求总量平衡,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保护耕地。耕地是农民生活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只有保护耕地,才能保证并提高农业效益。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耕地,并要合理地加以利用。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这也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

二、我国的耕地现状如何?

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从自然因素讲也就是耕地的基本国情,可概括为“一多三少”,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

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每年粮食消费要增加50亿公斤左右,但由于耕地资源不增反降,使我国由于人口迅速增长而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更是雪上加霜。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可以说是幅员辽阔。但由于可利用土地少,加上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作为农业生产基础的耕地更为紧缺。

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全国66%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只有34%的耕地分布在平原、盆地。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与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50~200公斤。全国还有9100万亩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长期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需逐步退耕。

耕地后備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利用率低。我国拥有宜耕荒地资源2.04亿亩,按照60%的退耕率计,可开垦耕地1.22亿亩。但由于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已十分有限。

在我国耕地保护还存在一些问题,滥占耕地资源现象严重和耕地保护意识不强。由于城镇化加快、生态退耕以及部分地方违法违规乱占滥用耕地等原因,导致土地违法案件数量和涉及的违法用地面积出现反弹。城市无限制地外延扩展,盲目开发建设,占有了大量耕地。部分单位和企业宽打宽用,征而不用,浪费土地。耕地侵占具有行政行为特征。作为耕地直接管理者的地方政府,更是没能承担起保护耕地的责任,不少地方政府为求发展,大搞规划,随意圈地,建立各种名目的开发园区。耕地保护意识不强。

三、如何做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增强惜土意识,造福子孙后代。

开展国土危机教育,更新传统观念,唤起人们对土地问题的忧患意识,增强国情、国策和法制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建立起强大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机制。

增强人们的惜土意识,我国已将每年的6月25日确定为“土地日”,每年通过宣传活动,采用口头讲解,版画宣传,典型引路,形象教育等形式普及土地资源知识,集中力量大抓,统一部署,全面总动员,造成强大的声势和社会舆论。

(二)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以节约集约用地缓解建设占用耕地压力。

强化土地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管控作用,从严核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探索建立土地用途转用许可制,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转用管控。

以节约集约用地缓解建设占用耕地压力。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各级要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总要求,综合利用规划调控、市场调节、标准控制等手段,全面推进城镇、工矿、农村、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节约集约用地,严防侵占优质耕地。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统筹安排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安排主要用于保障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鼓励发展的产业用地。鼓励和引导产能过剩行业和“僵尸企业”用地退出、转产或兼并重组。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考核和约束,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效率。

(三)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加大保护耕地政策的执行力度。

保护耕地政策的执行力度直接关系到耕地保护的效果。因此要严格执行审核制度。政策制定出来,还要加大力度执行,一旦有乱占、破坏耕地的现象发生,要加大处罚的力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使政策得到落实。在执行的过程中,发动群众互相监督,做到预防在先,制止及时。尤其是在各村镇结合部位,干部能够及时地走访和细致的调查,做到宣传到位,深入人心。

保护耕地只有在国家的法规下,部门的监督下,群众的要求下,采取积极的防范和补救措施,才能确保耕地不被私自占用和减少,才能使耕地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候力.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耕地资源保护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卢艳霞.我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科学出版社.

[3]秦明周.耕地保护制度、绩效与案例.科学出版社.

[4]张全景,欧明豪.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耕地保护绩效研究.

[5]吴天君.耕地保护新论.人民出版社.

(作者单位:菏泽市土地资产监管中心)

猜你喜欢
耕地保护保护措施可持续发展
保护措施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诌议如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基于区域视角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