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光辉 刘立静 王法天
摘要: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在校期间不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样能够学到专业的技能,并且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的树立都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一致,很多地区的学生一直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为此,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贫困的现状,阐述高校大学生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分析高校贫困学生认定的困难,并且结合高校的生活实际情况,提出了高校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的建议,以期能够为高校的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认定;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4015403
引言
高校作为学生社会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的学生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生涯知识储备的重要环节,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同样也是受社会瞩目的场所。但是,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全面小康。因此,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中国的家庭经济状况更是千差万别。在中国,有很多贫困的家庭,他们的子女尽管成绩很优秀,但是仍然不能走进大学的校园,仍然不能跟其他同学一样,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不能像家庭条件好的同学那样,满怀希望与兴奋地走进大学的校园。所幸的是,国家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高校大学生的贫困现象,为此,中央政府出台了很多大学生扶贫的政策,帮助优秀的学生圆一个大学梦。
一、高校扶贫的重要性
目前中国的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中国开始对政治、文化上加大了投资的力度,尤其是教育领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对国内的教育关注度增加,尤其是高校大學生的教育,更是时刻被列为教育的重点工作。高校的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为了让我国的大学生能够取得优异的科研成绩,为了我国的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大学的学业,国家在大学生经济上给予了很多帮助,为了能够减轻贫困大学生的家庭负担,国家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让大学生能够享受到国家的困难补助。除此之外,各大高校纷纷想应国家的号召,在高校内部设置了很多勤工助学的岗位,让学生在校园内部既能够不影响学习,也能够得到锻炼,并且能够赚点生活费,这是一项对学生有很大经济帮助的工作,高校这种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现今的高校出现了很多扶贫不到位的现象,对于学生的扶贫工作不能很好地掌握实际情况,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准确地评定学生是否具有接受扶贫照顾的资格。因此,目前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国家加快了大学生扶贫的工作进度,并且在扶贫工作上将规章制度进行了细化,目的是使中国大学生的扶贫工作能够落实,能够真正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从社会层面上来看,近几年来,社会上很多五百强企业,对于高校的扶贫工作同样很重视他们将公司运营的一部分利润拿出来,与学校合作设置了很多高校学生的奖学金项目,对于成绩优异但是家庭相对来说困难的大学生给予生活上的帮助,使学生能够解决后顾之忧,能够将全部精力投放到学习中,给学生提供了大力的资金支持。从学校层面上来看,学校也在内部设置了很多勤工助学的岗位,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获得一些生活的补贴,虽然资金不多,但是能够解决一些燃眉之急。
二、高校贫困学生认定的困难
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家庭情况给予一定的政策,但是目前的大学生贫困生的标准不是很固定,而且学校多是根据一些书面材料来定,所以,没有足够的客观事实。那么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很多偏差,存在一些弊端。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困难生的标准存在主观性;二是相关材料的证明缺乏真实性,三是在对贫困大学生的认定操作上缺乏规范性。下面,笔者就这三个层面的因素进行系统的阐述。
1困难生的标准存在主观性
高校在评定贫困大学生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素,并分两个层面,首先是学生层面,各大高校在下发录取通知书时将学校的相关政策讲述得很详细,并且将奖学金与助学金的金额都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录取通知书上,学生看见这样的信息是很关注的,毕竟也是一个不小的经济数额,家长看见这样的优厚待遇更是欣喜若狂,所以很多学生在没有走进高校的门槛时,便已经为高校的这种针对贫困生的政策所吸引。他们为了能够证明自己是贫困生,很多人去自己所在的社区开贫困证明,或者在入学的时候将家庭的实际情况写得比较贫困来博取别人的同情。这种主观上的贫穷是不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也不符合国家对于贫困大学生政策的执行。在学校层面上,学校的学生处等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学生是否达到贫困的标准同样不明确,在通知书上没有将贫困的限定条件写出来,使得学生在这方面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是否是真正的贫困。而且在每年学校评定贫困补助的时候,也是没有明确的标准,教师也是很有主观性,仅仅将教师眼中的贫困落实到贫困补助上,有的学生确实是家庭困难,但是有的学生也确实是根据虚假的材料而获得的贫困补助,可能由于材料不足而没有申请成功的人会出现不平衡的心理,影响学生的情绪。
2材料证明缺乏真实性
高校对于贫困学生的评定标准仅仅是根据相关证明材料,但是材料的真实性并没有保障。在评定贫困生的过程中,通常是申请人陈述自己的家庭情况,包括家庭的经济情况、家庭的人口情况,父母的工作情况等这些家庭自然情况,但是这种家庭的情况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有的家庭虽然父母没有工作,虽然家庭人口多,但是家里是做生意的,这样的家庭往往比双职工的家庭更有经济实力,所以仅仅凭借人口等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家庭的经济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地了解。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到村委会、镇政府或者是社区等开了家庭的贫困证明,但是有的学生是因为家庭的关系而获得的这种证明,而实际的家庭生活条件可能状况比较好。那么,对于这种情况的学生,学校是无法因为贫困生的认定而去学生的家庭中去实际走访与调查,尤其是偏远山区,因此,在评定贫困生的工作中不仅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还缺乏真实性,使得很多存在家庭经济事实困难的学生没有得到国家和学校的相应照顾,而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却能够得到意外的收获。所以,要强化高校对于贫困学生评定工作的真实性,减少学生在贫困生评定工作中因为不公平而出现的负面情绪,尽量使学校的工作做到细化,真正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渡过难关。
3认定操作缺乏规范性
在高校针对大学生贫困问题的评定上,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1]。通常情况下,执行这项工作的是班主任或者是辅导员,以班主任为核心,并且將班级的学生干部组织起来,再选取几名学生,将这些人员组成评定小组,根据学生们自行递交的各种材料,评定小组根据材料中学生反映的内容进行评定。由于评定工作处在学生们刚入学阶段,因此,学生们之间都不熟悉,教师与学生之间同样不熟悉,对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不了解,那么学生在做相关评定的时候,自然就会有所偏差,很难真实地了解情况。但是到了大学二年级的贫困生评定时,又会因为学生们之间渐渐熟悉的因素,并且评定小组成员会与班级的同学之间形成友谊,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关系社会”便出现了,关系的疏远与紧密便会直接影响学生们之间的评定,同样影响贫困生评价的客观性。这种不客观的情况出现,与贫困生评定缺乏规范性。
三、贫困大学生精准扶贫的路径
1完善学校资助体系,加强制度保障
在高校贫困生评定这项工作中,首先是要完善学校的资助体系,加强制度上的保障。为了能让大学生的扶贫工作能够真正地解决学生的难题,首先应该完善贫困生认定的办法,对于以往仅仅凭借学生自己填写的申请表以及教师在不了解真实家庭情况而做出的认定是缺乏真实性的。因此,应该在学校的制度上进行改进,完善学校贫困生的认定体系,尽量能够到贫困生的家庭中了解真实的学生情况,对待家庭的收入以及家庭是否有重病患者等情况都需要做进一步的了解,并且结合参与观察的方式,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贫困家庭的情况做到全面地了解,使得高校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完善。
其次,推动实施“差异化”资助。在高校中,学生来自祖国各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对于不同的学生,在实行贫困补助方面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学校应该对学生采用“差异化”的帮扶方式,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进展扶贫工作[2]。对于不同困难等级的学生,在确保孤残学生、低保家庭、因灾致贫家庭等贫困生享受保障性资助的同时,实施“差异化”资助方案,根据贫困程度发放资助金。对于学生没有交付学费的家庭来讲,应该建议学生贷款,争取让自己能够走进大学的校园;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应该给予经济上的特殊照顾,多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对于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家庭状况较差的应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通过学习的方式来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继续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最后,加强资助工作队伍建设。高校贫困生的扶贫工作关键还是依靠贫困评定小组成员而定,因此,学校要加强小组成员的思想观念上的教育,使得小组成员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保证自己在工作之中保持客观性,对于班级同学的一些家庭情况,通过同学之间的沟通,能够有效地了解真实情况,确保所获得信息的真实性。同时,还要定期地举办一些业务培训,提高评定小组成员的业务水平,对于成员的理论基础要熟练地掌握,并且将理论与工作的实际相结合,使得工作能够有更快的进展。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客观条件,去同学的家里实际走访,而且可以与当地的民政部门做好沟通,确保能够获取真实的家庭情况,提升贫困生工作的真实可靠性。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促进资助育人
为了能够让贫困的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高校应该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首先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关于诚信的观念向高校的大学生传输,使得大学生能够树立诚信的思想,强化诚信的理念。在大学生递交相关申请的时候,能够将诚信的思想内化,做到思想与行动相结合,在递交相关贫困认定材料的时候,能够如实地反映情况,为班级的贫困评定减少工作的负担,也减轻评定小组成员的工作任务[3]。
其次是开展励志与感恩教育。在高校学习的本科阶段,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鼓励他们争取励志奖学金的奖项,这个奖项设置的目的就是想让高校的大学生能够将学习作为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并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国家和社会做更多的贡献。在高校内开展感恩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能够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身边的同学、感恩老师、感恩国家为他们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这种以感恩为主的主题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时刻心怀感恩,并且在学习之余能够“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把自己得到的爱传递下去,去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们,为了他人的幸福,自己能够多出一份力量。
最后,是要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思想能够指引学生的行为,能够让学生做出符合学校和社会期待的行为,同样也需要高校的大学生能够在学校、家庭中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对于学校的扶贫工作,学生应该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情况,不要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而丧失自己内在的美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同样,对于已经获得贫困助学金待遇的学生更是,不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应该端正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态度,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结束语
最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扶贫工作虽然有了一些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困难生的标准存在主观性,很多学生在没有进入高校之前,就将自己定位为贫困生,并且为了这个贫困生的身份做了很多努力;二是材料证明缺乏真实性,高校贫困评定小组成员仅仅是根据学生自己递交的相关材料进行贫困的认定,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调查,那么这种没有经过调查而获得的信息便缺乏真实可靠性;三是认定操作缺乏规范性,并没有将贫困的标准与原则进行细化,也没有对评定学生是否具备贫困的标准进行完善,那么在评定的过程中便缺少规范性。根据上述高校大学生贫困认定上的困难,提出如下两方面的建议:一方面是完善学校资助体系,使得高校的评价标准更加明确;另一方面是加强制度保障,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促进资助育人,使得高校的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參考文献:
[1]彭益全,黄蓉,宫佳,杨思思.高校贫困生认定及精准资助路径探索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6(3):19—22.
[2]王静,孙婧.高校大学生“精准扶贫”实践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6(16):30—32.
[3]张亚锋,郭萍倩.精准资助视角下高校贫困生认定的实践与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3):120—121.
The Identification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Path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SHAO Guanghui, LIU Lijing, WANG Fatian
(School of Scienc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as high quality personnel cultivated by the state not only acquire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knowledge, but also learn professional skills. The fouryear university stud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ir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moral value. However, due to the imbala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re different, with students in some regions under great economic pressure. Therefore,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current poverty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alyses the difficulties of identifying poor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life, proposes suggestions on the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er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poor college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